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是农机化教育培训的主阵地,承担着全县农机新机手培训、新技术培训、作业质量、安全生产、科技宣传、技能培训等方面工作,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支持,是霍城县农牧机械化技术培训的核心。现对职能运行进行分析:
一、农牧机械化学校现状
(一)根据《关于印发<霍城县农牧机械管理局及所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方案>的通知》精神,霍城县农牧机械化学校机构规格为股级,隶属农牧机械管理局,核定事业编制6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5名,工勤人员1名,经费实行全额预算管理。
(二)教学设施设备,学校占地面积19.5亩,建筑面积1041平方米,其中教室185平方米,图书室25平方米,实验室30平方米,办公室109平方米,学生宿舍215平方米,教职工宿舍25平方米,食堂餐厅117平方米,库房35平方米,实验场地500平方米,体育活动场地200平方米,东方红404型拖拉机教练车1辆,东方巨星20型拖拉机教练车2辆,单行玉米收获机、植树机各一辆,铺膜播种机、犁等若干。电教板、模具、挂图等一应俱全。电视机、VCD、幻灯机、数码相机、CD摄像机、微机、复印机等设备齐全有效。2009年自治区安排培训建设资金15万元,购置了投影仪、微机、气播机、电焊机、教具、模型等,现代化的教学阵地已基本形成。2011年,霍城县农机局为加强培训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工作环境,安排15万元资金修建场地驾驶路面463平方米,沙石水泥地平108平方米,对5间办公室(75平方米)、汉维教室(140平方米)、图书室(15平方米)进行铺设地面砖和暖气改造,修筑模拟教练场地1511平方米,以优化教学场地和办公条件。目前农机校总固定资产达到70万元。
二、农机培训现状
霍城县农业机械化学校是霍城县唯一的一所农机化教育培训机构,霍城县农机校在管理模式上实行校长负责制。目前承担新机手培训、机手复训、“科技之冬”培训、拖拉机驾驶员技能培训。办学规模新机手83人/次,年平均400余人。机手复训年平均5000余人次,“科技之冬”培训年平均6000人次,机手复训、“科技之冬”培训均对农牧民实行免费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是农业机械构造,安全驾驶规范,田间作业规范,农机法律法规,农机政策,新技术、新机具宣传以及州县农机部门安排的其它培训活动。培训费用由农机校承担。全校农机教员均取得自治区农机局核发的拖拉机驾驶员准教证。
新机手培训按照2004年《大纲》要求大中型理论培训42学时、实习64学时、小型理论培训30学时、实习50学时;劳动力专业培训360学时、理论占40%、实操占60%。
三、农机培训生源现状
农机培训作为农机化事业的一个宣传阵地,是和农机监理、技术推广分不开的,农机培训中新机手生源主要来自于农机执法人员对农机使用者的监管和行政执法,没有农机监理执法,农机新机手培训就无法实现。新技术、新机具等方面培训属于无偿服务,是和农机化发展总体要求同步的,也就是说农机培训的另一个方面就是农机科技成果的宣传者、推动者。
四、农机化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主要是农机教师少,霍城县农机局的“三定方案”确定农机校编制6人,从事多个工种的教育和新训驾驶员培训。日新月异的农牧机械化技术有效地推进了农牧业生产向高新技术领域发展,自国家实施购机补贴政策以来,性能优越的农牧业机械不断被农民们购买,相应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成为农机教师面临的问题,目前的师资力量和农牧业机械化发展极为不协调;农机田间作业质量关系着农业增产、农牧增收的基础,至今,霍城县13个乡镇(中心)均已通过伊犁州农机局农机田间作业质量验收,2013年还要在原有作业质量基础上提高20%,基本达到发达地区以及兵团农机作业水平,据此,需要更多的农机教育工作者来实现这个愿望,实施社会化大培训活动,不断为农民们灌输农机知识,以完成预期的目标。
五、农牧机械化学校发展建议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农业机械化人才培养。充分利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大力培养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各类农业院校要合理设置农机专业,强化农机学科建设,以满足农业机械化加快发展的需要。发挥好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在培训农机化实用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实师资力量,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
结合霍城县发展需求,发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增加农机培训编制,引进人才,拓展培训面,提高培训质量;将农机教育基地优化,形成综合培训阵地。这样,就需要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我们迫切要求有关部门加强对农机培训机构的人才、基地、设备的支持,发挥其农牧业生产的宣传媒介作用,推动农机化事业健康发展。(霍城县农机局 殷圣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