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培训工作是农机工作中的重要一环,直接担负着拖拉机驾驶人员的培训、农业机械操作人员的培训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重要任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农机培训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多年来,单县农机教育培训工作在全县农机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下,培养了大量农机管理、农机驾驶操作和维修人员,为促进全县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至2012年底,全县共培训各类农机人员2.24万人次,其中培训农机管理人员320人次,培训农机技术人员1200人次,培训农机操作、维修人员8600人次。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工作的发展,为建设现代农业和促进农村各业机械化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农机教育培训的现状
单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辖19个乡镇、3办事处,人口120万人,农村劳动力54.2万人。全县拥有各类拖拉机18627台、联合收获机2620台、农用运输车10余万辆。长期以来,单县农机培训主要承担农机维修人员的技术培训,拖拉机(联合收获机)驾驶员的培训,农机具操作手的培训,承担着全县农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
单县农机教育培训机构主要以县农机校为主,为财政差额补贴的事业单位。现有教职工15名、其中教员5名、教练员3名。现有教学、办公建筑面积920平方米,教练车及配套农机具(包括拖拉机、播种机、各种犁)10台(套),2000平方米的教练场地,办公用房355平方米,学员宿舍120平方米,教学设备(示教板、模型等)22件。
从现有的农机化从业人员队伍情况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驾驶员、农机维修人员占有较大比重,年龄以20-40岁居多,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大部分仅为初高中毕业。
二、农机技术培训的主要做法和建议
(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任何一项工作,要想做好,人是最主要的因素,农机培训工作更不例外。农机培训工作面对的服务对象是生活在农村的广大农民群众,为了给他们提供最大的方便,我们要经常深入乡镇,甚至到田间地头,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队伍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具有为民服务的思想意识,具备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养成顾全大局、勇于奉献的优良作风。同时,农机培训工作又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队伍必须精通农机方面的业务知识,熟悉农机方面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熟练掌握各种农业机械的性能、原理及使用、维修操作方法,能够回答和解决农机手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另外,农机培训工作又是一项知识更新很快的工作。随着各种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新机具上的应用,农机培训人员必须加快知识更新的步伐,努力学习业务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掌握农机新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二)争取财政支持,完善教学条件
农机化学校的硬件设施(如教具、教练车、教练场地等)的好坏、多少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培训质量。前些年,由于我们对农机培训工作重视不够,很多地方教学设备老化,教学设施残缺不全,导致教学内容空洞,教学质量严重下滑,极大地挫伤了广大农民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当前,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家重视农业生产的有利时机,一方面积极争取政府财政的支持,争取农业项目资金,加大对农机培训基地和设施建设的投入,充分完善教学条件,另一方面要争取财税、劳动等有关部门对农机化学校开展多渠道有偿服务的支持,使农机培训工作在服务三农、服务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积极做好送教下乡工作
送教下乡是全面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有效手段,在农民增收、创收,致富奔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机培训工作肩负着向农民传授农机适用新知识的重要任务,必须积极参与到送教下乡工作当中去。要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农时,农忙季节深入田间地头,农闲时节深入乡村集市,将农机实用技术培训与农机技术推广相结合,与驾驶员安全教育相结合,与农机生产企业技术服务和农机现场展示、演示相结合,进行现场指导、现场教学,及时解答农民提出的各类问题。这样,一方面为农民解决了疑难问题,带来了方便和实惠,另一方面也树立了我们农机人员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
(四)开展灵活多样的办学方式
多年来,我们农机培训工作办学方式单一,多数农机化学校只有拖拉机驾驶员培训一项业务。这样既不能充分发挥我们农机培训工作应有的作用,也不利于我们农机化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开拓思路、解放思想,采取灵活多样的办学方式,要利用国家重视农业的有利时机,积极参与到社会化办学的大潮中去。一方面要继续巩固我们的主阵地,面向“三农”开展驾驶员、操作人员培训、农机维修、电气焊、机械加工修理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学场所、设施和师资力量等资源广泛参与“新农民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等社会化培训活动,要针对农民的需要和要求,由单一培训向组合式培训转变,由短期培训向长短结合转变。特别是在“阳光工程”培训过程中,要积极与企业联合,根据企业的用工需求,采取订单培训和定向培训的方式,既解决了企业招工难的问题,也为农民就业找到了一条出路,在用工企业和务工农民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我们更大的贡献。
(五)提高服务大农业的意识
一是农机培训教育部门要树立坚定的为大农业服务,为广大农机户服务的信念,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这既是我们的职责,也是为农民服务的具体体现。二是要明确认识农机培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先进实用的农机新技术、新机具以及安全驾驶操作知识,只有通过组织广大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员进行学习培训,才能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成为农村先进科学技术推广应用的带头人和示范者,为改变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三是清醒地认识到农机安全生产和农机培训的必然联系。加强对机手的专业教育培训,他们就会懂得必要的机械常识,就能掌握娴熟的驾驶操作技术,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就会增强,安全意识就会增强,就会避免事故的发生,从源头上起到预防作用,就会为农机安全生产,为农村的稳定做出贡献。
(六)农机化学校要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一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办学资源,开展农机行业技术工人技能培训,合格后颁发农业部《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劳务输出部门中介与用工单位签定劳务合同,使他们逐步走上致富新路。二是连接企业和农民,提供信息中介。农机教育培训机构与农机户及农机用户有着密切联系。完全有能力也有义务向广大农民推荐先进实用的农机产品,而企业也恰恰需要一个直接面向用户的宣传平台。农机教育培训机构完全可以连接企业和农民,传递信息、互通有无。做到企业、农民、培训机构利益共赢。
单县农机教育培训要抓住发展机遇,更新观念,深化改革,不断提高教学培训质量,以市场为导向,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知识、有技能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将农机培训教育事业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