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市:周家林——“今年我想把粮田扩大到4000亩”

作者:《四川农村日报》本报记者 李淼  本站发布时间:2013年02月06日

  趁着“冬闲”,周家林对自己的十多台农机进行保养。这台价值十余万的收割机,是他去年获得的奖品。

  新春走基层

  “种粮也能赚大钱?”成都市邛崃市固驿镇花园村村民周家林轻松拉直了这个问号——从2003年流转30亩地种粮开始,他便一发不可收拾。在2011年获得“全国种粮售粮大户”称号后,周家林去年又靠规模化种植2000亩水稻净赚100多万元,跻身“全国种粮大户标兵”,成为成都平原上名副其实的“粮王”。

  刚刚出台的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让周家林吃下“定心丸”,愈加坚定了他种粮致富的信心——“今年,我想把粮田规模扩大到4000亩左右。”

  □本报记者 李淼 

  从容·开车“巡田”

  2月4日,立春。

  一大早,周家林便开着小轿车出门 “巡田”。规模扩大后,周家林去年新买了一辆小轿车,省了不少脚力。

  “这几天忙着吃年饭,等翻了年3月我才开工。现在气温低,撒肥打药效果并不好。”十年种粮经验的积淀,让周家林自信而从容。他对自己每一田块的情况烂熟于心,也练就了 “火眼金睛”——能一眼看出需要多少肥料,能精确控制秧苗的间距,能根据粮食成熟度和天气变化判断,实现水稻收割即入库,免去晾晒环节,仅此一项年节约成本40万元以上。这套无晾晒收割“绝技”让同行惊羡不已却苦学不来。

  走到一块高产示范片田块旁时,周家林俯身摸摸麦苗,试试田土,笑着告诉记者,今年小春长势比去年还好一些,增产没问题。就是这片田,去年小麦(2530,-13.00,-0.51%)产量达到558.5公斤,成功刷新了成都市小麦单产记录。

  信心·规划新年

  上午11点,“巡”完田,周家林便应附近仁寿、柏林两村之邀,跟村民们商量土地流转的事,并达成了初步意向。今年,他想将自己的粮田规模扩大到4000亩左右。

  继续扩大规模,是因为他已尝到规模化种粮的甜头——2003年,周家林靠流转的30亩田种粮净挣1万多元,第二年便增加到400亩,2011年靠1000亩实现纯收入40多万元。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意识到:种粮照样能发家致富,规模越大,成本越低,赚得越多。

  10年间,周家林种粮面积增加了60余倍,纯收入也实现了100倍的飞跃。然而,再次增加面积,就意味着数百万元的投入压力和随之而来的风险。就在周家林犹豫之际,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让他果断作出了决定。

  “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流转,新增补贴向专业大户等倾斜,这让我一点后顾之忧也没了。”周家林告诉记者,一号文件的出台,让他从土里种出百万年收入的梦想更加从容而坚定。

  周家林告诉记者,今年还将投资百万元建立自己的仓库,再过3年,粮田面积将达到1万亩。乘着政策春风,他将向着粮田里的千万富翁梦想进发。

  记者手记

  年初,发改委关于提高水稻最低收购价的通知,已让种粮大户们感受到了惊喜;而前几天刚刚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更是给周家林们送来了最好的新年大礼。

  发展现代农业大有可为,粮田里照样能长出百万乃至千万富翁!

  记者相信,在政策引导下,像周家林这样怀揣农业致富梦的农民,会越来越多。同时也希望各地各部门能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帮助周家林们解决好贷款融资、仓储用房等问题,让他们轻装上阵,在致富征途上大步前行。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