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站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主管部门的技术指导下,根据省农机局陕农机发[2012]18号《关于做好2012年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的通知》和陕农机办发[2012] 43号《关于做好2012年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总结工作的通知》及咸农机发[2012] 94号《关于切实做好2012年保护性耕作推广工作的通知》精神,精心组织、扎实有效的开展了各项工作,在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管理和相关协作单位的大力支持及示范区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项目合同规定的各项指标任务,现就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合同任务完成情况
(一)示范建设
按照项目合同要求,我站在武功镇上营村、聂村、讳北村、洛阳村、新寨村5个自然村示范面积10873亩,夏季实施收割机加装粉碎装置抛洒秸秆覆盖、小麦高留茬、玉米硬茬免耕播种;秋季实施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深松、小麦带状免耕播种,建立保护性耕作与常规耕作试验对比田各40亩。全年实施保护性耕作示范面积10873亩,完成下达任务的100%。
(二) 机具配套
2012年项目区新增带状播种机4台,秸秆还田机4台,硬茬播种机20台,植保机械110台。全区保护性耕作机具拥有量达208台,其中:带状播种机10台,秸秆还田机95台,硬茬播种机103台,深松机2台。
(三)宣传培训
5月19日在县党校举“武功县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会”, 邀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薛少平和宝鸡市农机推广总站高级工程师党启科授课。农机从业人员和示范区村干部及农机合作社社员等100余人参加了培训。10月10日在示范区上营村举办“武功县保护性耕作技术现场演示会”, 全县各镇(中心)主管领导、示范区所有村干部、农机三站所有人员及农技站、植保站专业技术人员100余人参加了会议。现场观摩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机械化深松、小麦带状旋耕施肥播种等新技术。
全年共举办技术培训会9场次,机具作业现场演示3次,媒体宣传6次,培训技术人员(包括农机手)310人次,培训农民1950人次,印发宣传资料1.7万份。
(四) 资金筹集及使用情况
项目投资48万元,其中:保护性耕作项目扶持资金10万元,主要用于示范田建设4万元,宣传指导3万元,技术培训3万元;地方配套38万元,用于项目管理3万元,作业补贴5万元;群众自筹30万元用于机具购置。
二、技术内容
(一)技术模式
示范区应用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保护性耕作技术,技术路线为:小麦机收留高茬---夏玉米免耕播种---田间管理---玉米收获---玉米秸秆粉碎还田---免(少)耕播种小麦---田间管理。全年共实施完成硬茬免耕播种面积25万亩,机械化秸秆还田面积 22.1 亩,机械深松面积118亩。
(二)技术规范
1、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小麦收获、留茬高度在20cm以上,玉米收获秸秆粉碎还田。秸秆粉碎长度≤8cm、根茬高度≤10 cm,秸秆覆盖率43%以上,秸秆覆盖量平均530 kg /亩。
2、免耕施肥播种。小麦机收后,采用硬茬或带状播种机播种夏玉米,残茬覆盖。玉米收获后,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深松,用带状旋耕播种机和免(少)耕施肥播种机播种冬小麦。
3、杂草及病虫害防治。一是播前进行药剂拌种。二是在杂草长出3-5片叶时,采用人工或化学方式进行除草,并对杂草、病虫害情况随时观察,及时防治。
三、项目实施采取的主要措施及工作开展情况
(一) 加强领导,强化组织建设
为使保护性耕作项目顺利实施,我站领导及时与县政府、县农林局及项目实施中相关协作单位积极联系,取得他们支持,成立了以主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农林局局长、财政局局长、项目示范区所在镇镇长为副组长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同时还成立了以农机、农技、植保各单位业务骨干为成员的技术实施小组,以农林局文件制定下发了年度项目实施方案,为示范项目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证。
(二) 加大培训、宣传工作力度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我们积极开展了一系列保护性耕作技术宣传培训工作。一是举办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班,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薛少平教授和宝鸡农机推广总站高级工程师党启科等专家,进行保护性耕作技术讲座,同时聘请厂家技术人员对机手进行保护性耕作机具的操作、使用现场培训。通过培训既提高了干部群众的认识,又提升了机手操作技能水平。二是召开玉米机收,机械深松,小麦带状免耕播种秸秆机械化还田等技术现场会,组织各镇干部、村委会成员和农机手、示范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参加,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组成技术宣讲小组,深入田间地头、集贸市场,利用科普宣传、科技下乡等方式进行技术宣传,利用广播于一早一晚在示范区及示范点进行宣讲,在村委会办公室及农机作业现场解答农民提出的各类技术问题,同时发放保护性耕作技术知识问答和保护性耕作技术光盘。四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县电视台举办保护性耕作技术讲座及墙体广告对保护性耕作技术及作业机具使用知识进行多形式宣传报道,有力地推动了项目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采取合同管理,实行优惠政策,搞好跟踪服务,确保技术实施
依照年度项目实施方案与武功镇签订示范实施合同,按照项目管理要求,根据实际情况,认真做好规划,要求武功镇把任务落实到村组,确定好地块面积,由项目技术小组指导示范区农户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符合作业技术要求的每亩给予一定的作业补贴,从而调动了示范区农户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积极性,而机手及农机专业合作社由于示范区连片作业,提高了机械使用效率、增加了作业收入。在采取上述优惠措施的同时,针对大部分机手都是第一次接触保护性耕作机具,对机械的调整使用不熟悉的情况,作业期间,抽调3名技术人员配合厂家服务人员逐车逐机进行技术指导,跟踪服务到作业现场,帮助机手解决作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确保了机械的正常使用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作业应用。
(四)认真做好保护性耕作作业技术指导及档案管理工作
在保护性耕作示范作业中,我站严格按照项目要求,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汇同农技、植保等部门做好高产技术指导及病虫害综合防治、土壤水肥测定分析、机具操作使用等指导服务工作,为农民提供科学合理的施肥及病虫害、杂草防治方案,对机具作业情况和作物生长情况进行全程记录,做好数据对比分析,建立完整详实的技术资料,为保护性耕作推广提供具有说服力的依据。
四、项目实施取得的成效
1、进一步提高了干部群众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识。保护性耕作本身是一项承载秸秆覆盖还田、机械免耕播种、化肥深施等多种农机农艺技术的先进适用的耕作技术体系,具有省工、省时,减少焚烧、保护生态环境的特点和优点,解决了农业生产上的许多突出问题, 通过示范带动和大量的宣传培训工作,为在全县各镇(中心)全面布点,整体推进打下了良好基础。
2、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在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中,使用小麦免耕播种机进行作业,减少了施肥、耕、旋、耙、整地等多道工序,不仅减少了劳动量,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降低了作业成本,亩(两季)节约作业费用65元左右,亩增产58.4公斤,化肥利用率提高20%以上。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减少了农业生产作业工序,解除了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3、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实行秸秆覆盖,高留茬和秸秆还田,农作物秸秆通过腐烂和熟化,能有效提高土壤的养分,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提高农作物产量,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优良和肥沃的土壤保障。因此,保护性耕作此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 存在的问题
1、认识问题:受传统观念和耕作习惯的影响,农民在没有看到保护性耕作明显效果的情况下,要改变传统的种植习惯,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2、机具问题:一是机具价格高,影响农民的购机积极性;如洛阳鑫乐机械服务有限公司生产的免耕施肥播种机售价1.6万元,补贴后1.2万元,价格相对较高;二是作业效率低,由于现有的责任田一家一户,作业地块相对较小,不能充分发挥现有机具的机械性能造成作业效率较低;三是机具的性能和适应性,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3、服务问题:一是由于绝大部分机手是第一次接触和使用保护性耕作机具,存在着操作不熟,调整不当,保养不到位的问题,需要生产厂家和农机部门共同搞好技术服务;二是由于机械少,个别部件损坏后,市场上买不到,影响机械的使用;三是机械出现故障后,机手排除不了,厂家技术人员到位不及时,对机械作业造成一定的影响。
(二)建议
1、切实加大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的投入。推广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在目前农村经济还比较落后的情况下,各级财政部门要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不断加大资金的扶持力度,增加作业补贴数额以此调动农民实施该项技术的积极性,促进该项技术的推广普及。
2、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改变农户观念,提高广大农民对推广使用该项技术的认识,不断扩大示范面积和示范区域。
3、针对不同地区的种植特点,搞好机具的研制开发,提升机具的性能和适应性,提高作业效率,调动农民的购机积极性。
在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中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今后我们将保持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积极做好宣传推广工作,确保这项农机化新技术在我县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