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2011-2012年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实施工作,在省、市农机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们根据往年实施方案的规范及要求,经过乡、镇的全力配合和实施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保护性耕作实施工作任务,现就实施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2011-2012年度保护性耕作完成情况
今年我县共完成示范面积1.6万亩,推广保护性耕作机具60台,培养技术骨干110人,保持示范点一个,对照田块一块50亩。
二、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
序号 | 资金 | 省级 | 地县 | 农民或承担单位自筹 | 小计 |
项目 | 资金 | 配套 | |||
1 | 县服务站现有主机、机具折价 | | 1.37 | 1.37 | |
2 | 县服务站新增主机、机具 | | 0.5 | 0.5 | |
3 | 农民现有主机、机具折价 | | 45.2 | 45.2 | |
4 | 应用补贴 | 5 | 5 | ||
5 | 技术培训 | 2 | | 2 | |
7 | 机具改制 | | 2 | | 2 |
合计 | | 9 | 47.07 | 56.07 |
三、主要推广的技术模式
一年一作冬小麦高留茬+免耕播种连作模式
机收小麦留高茬(6月中、下旬)→机械深松(8月上、中旬)→休闲期化学除草(7月—9月中旬)→免耕施肥播种小麦(9月中、下旬)→田间管理(10月—次年6月)→机收小麦留高茬。
四、技术规范及作业质量要求
内 容 名 称 | 实施时间 | 使用 机具 | 作业规范 | 质量要求 | ||||
小麦秸杆粉碎还田覆盖 | 6月20日至30 日 | 小麦联合收割 机 | 秸杆切碎长度≤10CM 切段长度标准差≤2% 留茬高度25—30CM 秸杆残茬覆盖率≥30% | 秸杆、残茬薄厚一致,覆盖均匀、减少地表经流,畜水保墒 | ||||
土壤机械深松 | 7月23日至 28日 | 深 松 机 | 每隔一年深松一次 行间距40—70CM 深松作业深度30—35CM | 不翻动耕层土壤 不破坏地表覆盖 不重松,不漏松 无大土块,无深沟 | ||||
免耕施肥播种 | 9月16日至 28日 | 免耕施肥播种机 | 化肥侧位深施,种肥分施,深度15CM种子精度≥98%纯度率≥97% 发芽率>95%,出苗率97%播种深度3—5CM 亩播量12—14KG | 下籽均匀 覆盖严密 不重不漏 保证质量 | ||||
杂草及病虫害防控 | 7月 10日至 20日 | 机械或人工 | 药剂配量按使用说明喷施乳剂的漏喷、重喷率≤5%,颗粒除草剂施入深度5—7CM | 勤观察,早发现,快防控根据虫情草情,合理配药科学防控,无草荒,无病虫危害 |
五、技术测定与检测
项目 | 基础调查 | 收获后 | |
保护性耕作 | 传统耕作 | ||
有机质g/kg | 10.3 | 10.6 | 10.1 |
全氮mg/kg | 0.9 | 1.09 | 1.05 |
碱解氮mg/kg | 58 | 65.9 | 61.2 |
速效磷mg/kg | 15.9 | 15.5 | 15.3 |
速效钾mg/kg | 140 | 153 | 148 |
六、主要工作措施
(一)、建立健全机构,加强实施工作的领导。
2011年我县参照往年,我们向县政府主管领导进行了详细汇报,县上领导召开相关部门领导会议,研究部署我县保护性耕作实施工作。首先成立了由县政府副县长刘敏轩同志任组长,农业局局长辛民同志任副组长,有财政局和实施区各乡镇长等十多家单位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加强对实施工作的领导,并且成立了由县农机管理站站长薛晔同志任组长,有4名技术骨干参加的技术小组,具体负责实施过程中的技术工作。同时我们还聘请县农技中心高级农艺师张景哲等2人担当技术顾问,组成专家顾问组,协助解决实施工作中的技术难题。在组织机构健全之后,领导小组精心研究制定实施方案,编制分月工作规划,制定工作职责,分解任务,使得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有人管、有人抓,保证了我县保护性耕作顺利实施。
(二)、围绕农时季节,加大项目宣传及培训工作力度。
在推广宣传工作中,我们始终以提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为抓手,把技术宣传工作放在首要位置,作为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来抓,当作关乎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工作成败的关键来抓。首先是组织实施区乡、镇、村、组干部、农机手以及广大群众,召开“淳化县2011年保护性耕作实施动员大会”,发动群众,澄清各种思想顾虑和障碍,放心大胆地应用保护性耕作这门新兴技术。其次是在动员会后,县保护性耕作技术小组成员组织编印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宣传资料,及时发放到实施区农户手中,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向旧的传统的耕作制度宣战。再次是组装宣传车深入乡、镇、村、户巡回宣传,大讲实施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技术内容、目的和好处,效益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加深广大干部和群众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实施区广大干群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识已经由逐步认知上升到逐步接受阶段,为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在技术培训方面,我们在办好培训班的同时,着重围绕农时季节,结合技术内容,紧紧抓住机收小麦留高茬、机械深松、杂草防控、免耕施肥播种四大技术环节,以召开机具演示会,现场培训会的形式,培训机手,教育群众。在小麦即将收获之前的6月3日,我们组织收割机手,召开小麦机收留高茬及残茬覆盖机具演示暨现场培训会,重点要求:收割留茬高度必须保证在25厘米以上,确保小麦收获后的高留茬,为下一步保护性耕作实施创造条件。在机械深松作业将要全面展开的7月20日,我们又组织深松机具操作手,召开深松机具演示暨现场培训会,宣传和讲解深松作业的优势和好处,明确提出了深松作业深度一定要达到30厘米以上的作业质量要求,并写入深松作业合同条款,加强监督和约束。在“白露”前的8月25日,我们再次组织播种机驾驶操作人员,召开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具演示和现场培训会,讲解免耕施肥播种机的使用性能,操作要领以及注意事项,明确提出播种质量的要求:施足底肥,下籽均匀,覆盖良好,不重不漏,保证质量。同时把播种作业质量标准以及麦苗出齐后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付给作业费的奖惩措施明确写进作业合同,加大监管力度,保证播种质量。
(三)、量化工作指标,落实目标管理责任。
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工作量大、面广、工作头绪多,季节性强,怎样才能使繁杂的实施工作日程化、明白化,我们依照往年进度安排,分解工作指标,细化、量化实施工作的环节及任务,制定分月工作计划表,使得实施工作有条不紊,有效展开。我们还按照分月工作计划中的作业环节,落实具体负责人,实行“一抓到底”的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即每一个工作环节都有一个人主抓,每一个村都有一名县站技术干部包抓,每一个田块都有一名乡村干部分抓,把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保障保护性耕作项目任务的顺利实施。
七、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农民对保护性耕作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虽然我们在推广保护性耕作过程中采取了各种形式的宣传和引导,但是由于的传统耕作方式根的影响深蒂固,部分农民对保护性耕作认识不到位,常常在传统耕作方式与保护性耕作方式中来回反复。
2、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应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土壤有机质的明显增加,需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但是在目前实施过程中过于追求扩大示范面积,实施时间较短,“闪电式”的推广实施,对技术应用长久性及应用效果,带来不利影响。
3、保护性耕作机具价位高,补贴资金少,推广难度大。
4、目前使用的省内外生产厂家制造的保护性耕作机具普遍存在适应性、可靠性差的问题,作业中经常发生故障。特别是小麦免耕施肥播种机,一是秸秆量大或土壤墑情较大时机具容易出现拥塞现象,影响作业效果;二是播种过程中排肥不畅,化肥施入量又难以调整,达不到规范要求。
5、连续实施保护性耕作田间杂草发生量大,化学除草次数偏多既增加了作业成本,又影响作物产量。
(二)、建议
1、继续加大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力度,重点投入示范区试验示范推广资金补助比例,着力解决机具推广难问题。
2、保护性耕作技术属于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建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延长示范推广年限,进一步引导提高农民思想认识这个突出问题,巩固提高示范推广成果。
3、机具生产企业应通力协作,取长补短,搞好研发,进一步优化提高保护性耕作机具的结构和性能,增强机具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4、进一步加大试验示范力度,解决保护性耕作除草难问题。
5、坚持行政推动和宣传、引导示范相结合,农机与农艺相结合,产学研相结合,示范推广与本地实际相结合,不断总结、培育、引导和建立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的长效机制,把保护性耕作这一新兴技术推而广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