溆浦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庄稼地里有黄金

作者:红网 本站发布时间:2013年02月05日

去年10月,我县4位农民给袁隆平院士“颁奖”。(徐行 摄)

  红网溆浦站2月5日讯(分站记者 谢华 通讯员 黄辉 向华 向长伟)近日,湖南省农业厅传来喜讯,溆浦县继2011年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后,2012年度再获全省粮食生产标兵县殊荣。

  回首过去的一年,溆浦县农业工作硕果累累。横板桥乡兴隆村百亩片亩产917.72公斤,黄茅园镇金中村百亩片最高产量达亩产1100公斤,成功实现了中国超级稻第三期攻关目标;全县粮食总产达到37.6万吨,比上年增加1.66万吨,实现了自2004年以来粮食生产“九连增”;农业总产值完成32.5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510元,年均分别增长4.5%和10.8%,有力实现了农民增产增收。

  一连串喜人的成绩单背后,是溆浦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该县几年来“一个目标、四个加快”发展战略有力实施的生动写照,也是该县传统农业迈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真实见证。近年来,溆浦积极实施农业战略性调整,紧紧围绕做大做强“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三大支柱产业,致力建设农产品特色基地,重点扶持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向90万溆水儿女交出了一副极不寻常的亮丽答卷。

  科技种田,“米袋子”实现“九连增”

  政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千方百计抓好粮食增产,想法设法充实农民的“米袋子”,历来是溆浦县委、县政府全盘工作的“头等大事”。

  近年来,溆浦始终以“稳面积、保总产、提单产、调结构”为主攻方向,切实抓好以推广超级稻、发展优质稻为重点的水稻生产,以提高玉米单产水平、扩大种植面积为重点的旱粮生产,全县粮食结构不断优化。为保障水稻、油菜等主要粮食的稳定供给,溆浦结合当地农情、县情,严格落实水稻良种补贴、农机直补政策,实行粮食生产种植大户、合作社表彰奖励,大力推进专业化防治和科技入户工程,实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项项“实招”激活了农民种田产粮的活力,掀起了加快全县粮食生产的热潮。

 


农民进行机械收割(谢华 摄)

 

  溆浦县农业局局长张克松介绍,该县粮食生产“九连增”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重点抓好超级稻和杂交玉米良种良法配套,有效促进了粮食单产大幅提高。近年来,面对粮食扩面压力越来越大的形势,该县农业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旨在提高水稻单产的有力措施,按照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移栽、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的“六统一”技术措施,重点抓好了全县面上超级稻的推广和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实现了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示范推广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粮食品种和技术在增产上的潜力。2012年,全县17.2万亩超级杂交稻“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平均亩产615公斤,比该县“十一五”平均亩产460.8公斤增产154.2公斤,增长25%。

  如果说,超级稻丰产工程是近年来溆浦粮食生产稳中有升的“驱动器”,那良种直供则是该县农业粮食生产的“催化剂”,为广大农民种粮减轻了负担。去年,该县将推行水稻良种直供作为降低农民种粮成本、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重要举措来抓,通过开展千名农技人员服务基层促春耕活动,宣传和指导落实良种直供,并积极与奥谱隆等种业公司联系,筛选推广Y两优3218等7个主推品种,在桥江、低庄等24个主产乡镇示范区落实水稻直供种子1.05万公斤。通过直供,平均每公斤种子直接降低购种成本28元,为示范区粮农降低生产成本近30万元。据该县农业局粮油站站长舒友林介绍,由于推行适地适种优质良种,坚持良法配套,全县亩平增产在50公斤以上,直接受益播种面积2万亩,实现增产100万公斤,助农增收300万元。

  在低庄镇牌子田村种粮大户刘仁仙牵头建立的2000亩优质稻基地,放眼望去,连片栽种的油菜吐露着新发的嫩叶,焕发勃勃生机。从2009年开始,他牵头创办了生态园农民专业合作社,实行优质超级杂交稻+优质杂交油菜种植模式,统一进行机耕、机插、机防、机收作业服务,该村加入合作社的种粮户达76户。2012年产粮900余吨,实现收入240万元。在溆浦,这种合作社集中种粮的方式只是当地创新粮食产业生产经营体制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在政府引导和扶持下,通过推进土地流转经营,一批懂技术、有资金、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开始规模化种粮,通过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粮食加工企业带领了周围大批农民共同致富,大户种粮的示范效应进一步凸显。

新闻来源地址:

热门农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