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定陶县农机局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等惠农政策的扶持力度,大力推广农业机械新机具新技术,促进了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增收。
一、定陶县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情况
1、推广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2012年,定陶县农机局在陈集镇七一村建立经济作物示范园区,大力推广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了3台马铃薯播种机、6台马铃薯杀秧机和收获机。通过实施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每亩节本增效达350元,示范园区200亩马铃薯,可增加农民收入达7万元。目前,已推广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面积达5000余亩。
2、推广山药生产机械化技术。一是推广节水喷灌技术。山药作为定陶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传统的浇灌方式容易造成山药的塌沟伤苗,从而影响山药的产量和质量。2012年,定陶县农机局在经济作物示范园区安装的节水喷灌设施。该技术还可使水的利用率提高40%左右,从而达到节水目的。机械化喷灌技术由于取消田埂及水渠,一般可以节省土地10%-20%,作物增长幅度可达20%左右;二是推广山药开沟机械。挖沟种植是山药生产中一个关键环节,人工作业劳动强度大、进展速度慢,是影响农民种植的一个重要因素。山药开沟机比人工要快10倍以上。目前,定陶县山药开沟机达500台。
3、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近年来,定陶县农机局大力推广“小麦联合收获—玉米免耕精量播种—玉米机械化收获—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机械化作业模式,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共建立农机科技示范园区17处,其中县级农机示范园区5处,乡级农机示范园区12处,示范园区面积达3万亩。推广玉米免耕精量播种机600余台,小麦免耕播种机350余台,玉米联合收获机420余台、深松机24台。
4、推广蔬菜大棚卷帘机。大棚卷帘机省时、省力,比人工快5、6倍。目前,定陶县大棚卷帘机达到600多台。
二、推广农业机械新机具新技术的措施
1、领导责任到位。定陶县农机局成立由刘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农机校、农机推广站等股室具有中、高职称且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员为成员的农业机械新机具新技术技术组,技术组成员在局领导的带领下分片区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难题。
2、宣传发动到位。定陶县农机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组成技术服务小组分赴各乡镇、街道办事处,采取召开现场会,走村串户,现场指导、印发宣传技术资料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动员广大农民采用农业机械新机具新技术。
3、新机具供应到位。为保证农业机械新机具的推广,定陶县农机局积极动员和鼓励实力雄厚的农机合作社和农机大户多购置农业机械新机具,协调农机销售企业备足备好农业机械新机具,充分满足全县推广新机具的需要。
4、措施落实到位。为加大农业机械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定陶县农机局专门制定了实施方案,制定了农机局党委成员包片、农机技术人员驻点的目标责任制,成立帮扶队,制定对贫困户、缺劳户的帮扶责任制。
5、抓实农机科技示范园的示范带动工作。在全县17个保护性耕作农机科技示范园内,全部实行玉米机械收获、小麦免耕播种,通过统一机具、供种、供肥、管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由点及面,逐步扩大,最终达到辐射全县的目标。建立两个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示范园 ,一个是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示范园,一个是山药机械化生产示范园。为做好山药开沟机机具推广,定陶县农机局结合陈集镇政府在朱庄行政村建立了山药经济作物示范园区,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机械化开沟种植,苗期施肥及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技术全部机械化操作。通过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山药挖沟机迅速得到了周边群众的认可,定陶县山药开沟机保有量实现快速增长,现已达500台。
6、抓实农机新技术培训工作。定陶县农机局结合本县实际,组织技术人员和农机生产厂家技术员,加强对农机手农机新技术的培训和现场指导,使机手成为懂原理、能操作、会保养,出了简单故障能自己处理的合格机手。
三、存在的问题
1、传统耕作观念和习惯的影响较大。部分农民对实施农业机械新机具新技术的意义、好处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农民对农业机械新机具新技术的认识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农民在没有看到明显效果的情况下,很难让他们立即接受。
2、机械使用率较低。对玉米联合收获机等投资大的新机具,购买一套机械投入较大,但一年的使用时间不足两个月,投资回收期较长。受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水平条件的影响,农民投入购置资金有很大困难。
3、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农业机械新机具的补贴资金还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尽管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一年比一年多,但国家对农业机械新机具的补贴资金还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每年购机补贴工作结束后,仍有很多农民要购买补贴新机具。
四、建议
1、宣传推广力度再加大。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大力宣传农业机械新机具新技术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提高农民群众的认知度。
2、加大资金投入。一是争取多渠道的投入,积极争取县、乡政府及财政部门的支持,鼓励社会资金的投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二是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鼓励、支持农民和农机户对农业机械化示范区的建设投入,引导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参与示范区的建设,促进农机新技术的推广。
3、搞好新机具的引进和农机农艺结合。农机部门结合农机经销商积极引进适合本地区的新机具。加强农机与农艺、良种选择、配方施肥等方面的结合。
4、加强农机新技术的培训和科技人才培养工作。举办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活动,注重培养一批能够熟练掌握保护性耕作技术、马铃薯、山药等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和机具操作规程的技术骨干和机手,为农民提供标准化作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