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使新源县畜牧业机械化水平得到了快速发展,如何发挥畜牧业机械在畜牧业生产中的作用,增加农牧民深入,已摆在我们农机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现就结合新源县的畜牧业发展的推广应用及发展现状谈谈几点看法。
一、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现状
新源县地处伊犁河谷东端的巩乃斯草原腹地,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冬暖夏凉,水草丰茂,宜农宜牧,尤其是畜牧业发展占据自然基础条件好,资源富足,交通便利。截止2012年末全县畜牧存栏达到101.45万头(只),产肉3.8万吨,产奶10.1万吨,产毛0.4万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9.5亿元。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45个,其中2013年上半年新建4个。
1.水草丰茂,资源富足,全县有巩乃斯河,卡普河两条河流,年总流量为亿立方米,是伊犁河谷的富水区,有优质天然草场838.4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688万亩,其中夏草场275.7万亩,春秋草场199.5万亩。冬草场213.7万亩,那拉提大草原是世界四大高山河谷草原之一。
2.畜牧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经过历届县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努力,全县7428户牧民98%实现了定居式生产,达到“三通、四有、五配套”标准的有5954户,建成家庭牧场户,围栏草场48.7万亩,有配种站195个,拥有国家级牧民定居示范基地和全疆最大的活畜交易市场。
3.服务队伍稳定,科技推广效果显著。全县11个兽医站有专业技术人员230人,是新源县畜牧业发展中的一笔无形资产。胚胎移植、冷配、人工授精、青黄贮等一大批适用科技在农牧区得到大面积推广,推动了我县“科技兴牧”的发展。
4.畜牧业产业化步伐加快。经过市场运作,先后建成了伊犁特金牛公司、孕马尿基地、草原鹅业公司、干奶酪素公司、奶粉加工等一批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新源县的畜牧业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存在问题
虽然新源县畜牧业发展规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没有形成相应的产业链,产出效益还不是很好。通过认真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畜牧业发展产业化进程推动力度不够;
2.生产方式落后。传统的游牧式生产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目前的定居式生产也只能算是“小农经济”,现代生产方式所占比重低是我县畜牧业发展水平得不到快速提高的根本原因;
3.产业化程度低。缺少大型的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带动,畜牧业初级产品面对多变的市场,表现得十分脆弱,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
4.畜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不大。在大农业结构调整中,种植业强调得多,畜牧业落实得少,既便是调整也只是一种自发、松散的调整,没有形成市场,这些都是关系到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课题。
二、畜牧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一)机械化现状
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及畜产品加工业在新源县相继落户,加快推进畜牧业机械化发展步伐势在必行。近年来,新源县农机局围绕畜牧业的发展,从牧草的生产、加工等方面引进了一些项目,草场围栏、“三贮一化”、草场改良等技术手段的综合运用,大大提高了畜牧业机械化程度,提高了产草量。目前,全县有各类畜牧机械2168台,其中牧草补播机16台,割草机550台,搂草机146台,捆草机97台,饲料加工机械1212台,青贮饲料收获机38台,清粪机械10台。畜产品采集机械79台,增氧机6台,投饵机14台,建立牧草生产机械化示范区11个,玉米机械化示范区5个,三年累计示范推广面积达到15.2万亩。
(二)经验与做法
在加快草业机械化方面作了许多努力和尝试,摸索出一些新的经验和作法。
1.抓项目,推进牧草产业机械化进程。以草原改良项目为依托加速机械化发展,引进购置草业机械多台,建成多个草改项目机械化高产样板区,每年草改面积均大幅度的增加,在项目区的示范带动下,推动了农牧区草业机械化建设进程,一批农牧民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用于草业机械化建设。目前,全县草业机械化程度达到62%,农牧民从实施牧草机械化后直接人均增收近50元。
2.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加快草业经营现代化。本着“政府协调指导,牧民自愿参与”的原则,使草业机械化经营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经营的轨道。农机部门通过草业机械引进,提供技术服务等手段,降低机械化作业成本,增加牧民收入。
3.以草业全程机械化技术及机具为推广重点,全面加强畜牧业机械化技术及机具推广工作,吸引社会资金、技术、人才,参与到草业机械化中来,实现农机推广工作重点从农业向畜牧业的转移。
三、畜牧业机械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在思想认识方面不足,存在着重农轻牧的思想,市场畜产品附加值偏低,传统粗放型养畜方式突出,农牧民发展养畜规模档次还较低,舍不得投入,对畜牧业机械引进力度不够;
2.牧业机械作业方式较单一,作业机具不配套,不能从整体上达到一条龙作业要求(种植、割、搂、捆、运、加工),这样以来,造成了牧草的营养价值损失严重,有时还会造成牧草变质,产草量也明显降低,制约了农牧民的养畜积极性;
3.畜牧机械的更新力度缓慢,多半还是以前的低效益机械,作业质量差,工效低,满足不了牧民和市场需求;
4.草场改良机械没有得到大量推广,牲畜数量逐年增加,超载放牧,造成草场日益退化,形成了恶性循环;
5.综合性、精加工技术配套差。目前,草业机械与畜产品工艺尚没有充分地结合,各行其是,没有严格系统的技术标准,综合效益差,牧草价值仅停留在压捆上,没有进一步精加工,草产品市场流通不畅,附加值较低。
四、畜牧业机械化发展对策
加快草业机械化发展进程,推进牧草业机械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1.抓好草业项目。现阶段,国家草业机械化项目相继在全国各地实施,根据新源县畜牧业发展情况,为加快引进草业生产加工项目,提供了大好机遇,可以融合各级财政资金,促进本地畜牧业机械化发展。因此,我们要积极争取草业机械化项目,促进新源县草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近几年我们实施的“草原建设和牧草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和“牧草生产机械化中试”等项目,就属于这种情况。必须从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高度,抓好项目的示范、推广,带动草业机械化作业这块市场的升级。
2.抓好草业基地建设。在新源县畜牧业发展规划中,提倡把农区种草作为一个产业来研究和培育,作为种植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来抓,形成粮经草并重的三元种植结构。同时,大力推广青(黄)贮技术和建设饲草料生产加工基地,为畜牧业提供强大的饲草料支撑。近几年,利用农机化“四大”示范区实施的大好机遇,逐步在各乡镇建立起高标准的牧草生产、加工基地,引导鼓励农牧民积极主动参与到发展牧草产业当中,把牧草生产加工,形成产业化延伸到千家万户。
3.引进更新草业机械装备
(1)动力装备结构的多样性。即在配套大动力,增强机动作业灵活性的同时,又要针对分散的牧户提供小动力的粉碎、青贮等机械化服务;
(2)机具配套结构的复式化特点。即一种动力可带犁、耙、播、割、搂、捆、运等多套机具,从机具配套结构上,提高动力作业负荷,提高机械科技含量。
4.建立多元化投入体系。草业机械化资金投入较大,可以争取国家政策性的资金补贴,可以采取股份筹资,银行贷款等形式,形成股份公司,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公司完全按照市场运作,由公司为牧民和养殖大户提供技术服务,让饲草走向市场,使草业公司走上自我经营、自我发展的轨道,成为市场主体。也可以合资、融资或者招商引资,投入形式应该多种多样。养殖企业、大户也可以成为草业机械化投入的主体,农机部门投入技术,提供场地,从而建立起多元化投入体系。
5.建立智力、人力支持体系。从现在起,在把着眼点放在人才培养上,草业生产是个多学科、多种专业知识的生产领域,涉及机械、畜牧、经管、种子、环保等多种专业。
6.争取政策支持。根据国家购机补贴政策和退牧还草项目,不失时机地加快草业机械化发展,使资金、人才、技术流向草业机械化,对发展草业机械化的个人、团体,在机械购置上给予政策性补贴;在资金方面,农机局可以帮助按揭贷款;在基地建设上可享受多种税费减免优惠政策,从而形成社会共同关注草业、支持草业发展的氛围,为促进草业机械化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