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大力实施,祁门县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得到长足发展,服务形式日益多样,服务组织不断壮大,服务功能更加完善,服务范围进一步拓宽,有力地推进了山区农机化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祁门县现有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13个,人员1277人。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13个,1277人。现有农机户4540个,人员5440人,其中,农机化作业服务专业户720个,820人。农机化中介服务组织(县级农机协会)1个,人员60人。农机维修服务点31个,44人。农机经销企业7个,20人;农机经销点11个,20人。乡村农机从业人员达到6790人,其中,拖拉机驾驶员2060人,联合收获机驾驶员60人,农用运输车驾驶员665人,农机维修人员44人,获得农机职业技能鉴定证书人员167人。
到9月底,全县农机化服务经营总收入13780万元,其中农机化作业收入13420万元,农机维修收入165万元,农机专业合作社收入1495万元。
二、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落实强农惠农政策。通过国家购机补贴政策、农机推广补助项目的实施,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服务专业户进行倾斜奖励支持。农民的经营自主权进一步放开,农民可根据市场需求,自由选择先进适用、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和机具。服务结算方式灵活,服务市场广阔,农民纷纷把农机作业作为自己致富门路和手段,形成以农民投资为主体,政府投资为辅的多元投资体制。据统计,国家实行农机购置补贴以来,祁门县农机补贴的资金逐年增加,到目前,全县农民已经获得补贴资金达到1250万元。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1万千瓦,近5年的农机增量是前50年的总和。
(二)、加大农机技术培训。根据本县主导产业和农机服务内容重点,确定培训内容。以农机职业培训中心为培训基地,依托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及农机大户等农机服务人员定期进行年度培训,不断提高农机服务人员的技术素质,以确保农机服务质量。
(三)、争取政策营造环境 。积极争取优惠政策,为农机社会化服务实体开展农机作业开辟“绿色通道”。交通部门为参与跨区作业的服务实体或农机户免交过路过桥费,对从事农田作业的服务实体,工商、税务部门免交工商管理费、营业税。农机部门推广“农机通”业务,办理“农机专用供油卡”,提供信息服务。农忙季节,为配合跨区作业的顺利进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积极疏导交通,维护作业治安秩序。为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的作业市场管理保驾护航,营造出和谐统一的作业环境。
(四)、以农机推广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依托6个乡镇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结合农技推广补助项目的实施,发挥农机示范户的带头作用,使农机社会化服务向村、组延升。
三、农机社会化服务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加快了农机新技术、新装备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全县农机化综合水平的提高。近年来,祁门县推广的各类新式农机装备,大部分为农机合作社和农机服务专业户购置。全县农机化水稻机耕、机收、机插水平不断提高,茶园修剪及茶叶加工机械化水平超过了95%。
(二)、增强了农业生产的保障能力。农机合作社开展了统一育秧、机耕、机播、值保、机收的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服务。茶叶等农产品机械化加工向清洁化、智能化流水线作业方向民展。部分合作社正在向从育种、生产加工、销售的完整的产供销一体化服务链方向迈进。
(三)、促进了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大力推进土地连片和集约化经营,农机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推进了农业由粗放、分散向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方式转变。
(四)、弥补了农村现行体制的缺陷。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土地流转、农机维修、农特产品精深加工、跨区作业等形式的服务,很好地解决了农机专业化和规模化的问题,解决了政府想做但又没有能力做,农民想要但政府又不能提供的矛盾,有效地配置了资源,优化了农村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四、农机社会化服务面临的发展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不平衡,全县还有13个乡镇没有完善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没有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占全县现有建制乡镇的70%,可见,祁门县社会化服务组织还有很大的发展余地,任务艰巨。
(二)、合作社相关政策难落实。农机合作社新使用土地和建房用土地的审批困难,信贷、税收等没有具体操作措施。
(三)、合作社成员、农机大户、农机维修人员等农机技术服务水平不高。
五、推进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的思路、目标和政策建议
(一)、加大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力争五年内实现农机合作社18个乡镇全覆盖。合理布局农机维修网点,严把审批关,加强维修能力建设。
(二)、落实合作社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希望金融部门研究和出台推进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金融服务的政策,农户和合作社社员盼望银行能出台更方便实用的贷款扶持政策;税务部门提供税收优惠政策;国土部门优先安排库(棚)等配套设施用地计划,为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腾飞插上翅膀。
(三)、加强培训提高农机服务人员素质。农机主管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树立服务意识,加大农机服务人员和农民机手的培训。紧密结合 “春耕”、“茶季” “三秋”等几个关键农时季节,通过现场演示会、产品推介会等形式,现场演示新型农业机械,培训农机驾驶操作人员。通过试验示范带动农机服务人员的观念转变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人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