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堰口镇北侧、省道寿六路边的鑫磊农机专业合作社不仅在堰口镇家喻户晓,在全县也小有名气。该社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和农机部门开展水稻机插秧新技术推广,为农户提供代育秧、代耕作、代机插、代机收和田间管理的“四代一管”全程机械化代耕服务,助农增产增收。
搭建平台,合作经营助农增收。2006年初,在县农机局的支持下,李士友组建了金燕农机服务队,从此,零散的农机大户、农机手有了自己温暖的家。2008年9月,李士友倡议成立了寿县鑫磊农机专业合作社。遵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行“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组织全喂入联合收割机50台,半喂入收割机20台,大中型耕作机械30台,插秧机10台。由300名农户组成,拥有技术人员6人,机耕、机插、机收服务队各1个。
鑫磊农机专业合作社是寿县第一家成立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主要业务范围是组织采购、供应合作社成员所需的农业机械及零配件;组织农业机械化生产、收割;开展与农机有关的技术交流、技术培训和信息咨询服务等;负责组织联系跨区水稻、小麦、油菜的收获,农田耕作,水稻机插秧等农田作业,以及跨区时农业机械维修服务。
近三年来,该社与堰口镇14个行政村农户签订了农田作业承包合同,作业面积达4万亩,机收队常年在外跨区作业,年创收20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增收100多万元,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为民服务,全力推广机插秧。2011年堰口镇被确定为市级水稻机插秧示范乡镇、2012-2013年被确定为省级水稻机插秧示范乡镇后,鑫磊农机专业合作社积极响应政策,承担起水稻育插秧任务。该社不计个人得失,耐心细致地向群众宣传、讲解水稻机插秧的好处和优势。今年共开展5次技能培训,培训人数达260人(次),建设200平方米水稻机械化育秧工厂一座,购置自动育秧播种流水线2台套,育秧软盘10万只,开展机械化育秧示范,自费租用土地,免费帮助群众机械化育秧。鑫磊农机专业合作社按照“统一品种,统一技术规范,统一育秧,统一机插,统一管理”五统一的标准,与农户签订机插作业合同,进行有偿性经营服务,今年与当地及周边乡镇240余户农户签定4800余亩机插秧合同,目前喜获丰收。
方便农民,农机大院显生机。为有效解决农机具露天停放,自然损毁大,以及被偷盗和不安全隐患等问题,该社广泛联系,多方争取筹建农机大院项目。2010年12月,鑫磊农机专业合作社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开始建设农机大院。现已建成办公培训楼572平方米,钢构维修车间160平方米,钢构农机库房600平方米,大院内建设有机车库、维修车间、培训教室,同时配置了维修设备、配件仓库等。大院集农机培训、管理、维修、作业服务为一体,充分发挥了农机专业合作社为民服务、助农增收作用。
奉献爱心,扶危济困留美名。在致富的同时,该社不忘回报社会,积极帮扶贫困户。每年从当年盈余当中提取20%作为公益金,用于公益福利事业。在与乡、村签订机收、机耕、机插合同中对贫困户收费采取少收或免收。自成立以来,至今已有一百余户贫困户受益。
多年来,每逢春节期间,李士友都积极主动地向镇、村捐款捐物,救助困难群众。今年春节的时候,李士友又自掏腰包,拿出3000元钱捐给大光社区,委托社区两委干部,把钱送到特困户家中。
马厂村陈姓父女两人,父亲年迈体弱、女儿残疾,父女两人唯一的家挡就是一张小饭桌,女儿已经十多岁了没睡过床。农机服务队到该村时,李士友得知情况后从集镇购买了一张新床和床垫送到了家中并拿出了一千元现金捐给父女两,使十多年没睡过床的女孩终于睡上了“席梦丝”床。
今年“六一”儿童节镇小红帽自愿者队伍把镇内几所小学生中的 十名孤儿请到寿县县城过节,李士友得知情况后,主动到镇文明办捐了两千元用于给孤儿们买衣买鞋,同时号召身边的企业老板捐款捐物,使十名小学生孤儿过了他们一生中最快乐的一个“六一”儿童节。
该社由于成绩突出,多次受到省、市、县表彰,2009-2013年该社获县级先进农机专业合作社称号,荣获六安市最佳诚信单位称号,李士友荣获安徽省劳模称号,今年2011年3月8日,省农机推广总站副站长张健美在县农机局长闫如群等人的陪同下,来到堰口鑫磊农机专业合作社,亲自为李士友授牌。2012年李士友荣获安徽省劳模,2013年鑫磊农机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省、市、县电视台、皖西日报社等媒体都对他的事迹做过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