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牡丹区小麦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而秋粮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为加快和推进“三秋”玉米机械化收获工作顺利开展,牡丹区农机局采取多项措施,借助农机购置补贴和玉米机械化收获项目等支农惠农政策,优先补贴玉米收获机,主推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把发展玉米机械化收获作为农机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切实可行的推进措施,明确发展目标和工作责任,研究玉米生产机械化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狠抓措施落实,促进了玉米机械化收获工作的快速发展。
一是建立玉米机械化生产示范基地。经论证筛选,农机局确定在机械化程度较高的高庄镇天庙行政村、吴店镇冯楼行政村等区域建立农机化技术推广示范基地,重点对玉米收获、秸秆综合利用和秸秆还田技术进行示范推广。依托示范基地,搞好玉米收获机械的选型,探索总结适合不同种植规格和模式的机械化作业技术规范,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推动了全区玉米机收工作的全面开展。从玉米生产耕、种、收等作业环节来比较,实行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比单纯依靠人工劳动,亩均纯收入增加200元。实施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效益明显,示范推广可行。由此,也极大地带动周边村庄农户实行玉米机械化生产。
二是组建玉米机械化收获推广技术指导员队伍。面向全区农机从业技术人员,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农机推广队伍,公开招聘了农机技术员指导员20名,为开展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的示范、应用、推广提供了人才保障。
三是在玉米的关键生产环节,定期组织技术指导员采取集中培训、入户指导等方式,开展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使机手做到懂原理、会操作、知保养、会维修,从而提高了玉米收获机械的使用效率。在玉米收获期间,组织技术指导员深入玉米机收作业第一线,大力开展技术指导和质量服务跟踪调查,及时发现和解决玉米机收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保障了玉米机收作业的顺利进行。同时组织各生产厂家和供应商加大机具的售后服务力度,为机手提供24小时的上门服务,保证机手的效益,为加快玉米收获机械的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是培养科技示范户。 围绕全区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选择机械数量多,服务带动能力强,新技术推广积极性高,设施完善的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科技示范户,对示范户在农机新技术推广、农机具使用、农机手培训等方面进行补助。每个示范户拥有玉米收获机10台以上,在今年玉米收获期间,收获机除在本村收割以外,还调配到外地跨乡收割,据统计,每台玉米收获机收获玉米1000多亩,纯利润3万多元。通过示范户的示范,让农民认知了玉米机械化收获的效益,提高了农民使用玉米收获机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示范户的示范,辐射带动周边村庄、乡镇农民积极开展玉米机械化收获,起到了很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五是召开玉米机收现场演示会。三年来,牡丹区农机局多次组织玉米机收现场演示会,快速提高农民群众对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的认知程度。组织玉米收获机械生产厂家的产品现场作业示范,通过召开现场演示会,提高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加快培育玉米机收市场,推进玉米机械化收获进程,从而提升了全区农机现代化水平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同时,通过演示对比,农机手在众多企业产品中选择出适宜当地玉米种植模式和农艺要求的、高质量的、称心如意的玉米收获机械。
六是充分发挥补贴政策的导向作用。农机局结合本地实际,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优先补贴玉米收获机械。用活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除积极争取中央、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向玉米收获机械倾斜外,同时,还积极争取市、区两级财政拿出专项资金用于玉米收获机械的购置补贴和推广,努力扩大玉米收获机的补贴数量和补贴范围,并对购买玉米收获机的农民实行应补尽补。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激发农民投资玉米收获机械的热情。截至目前,全区玉米收获机保有量达800余台,为提高全区玉米机收水平提供了物质装备保证。
七是积极培育秋季农机跨区作业市场。充分发挥现有玉米收获机械的作用,开展跨区乡、跨村组的玉米机收作业服务,努力提高玉米收获机械的组织化水平和作业效益。并在收获玉米的同时,采取秸秆还田方式减少土地板结、增加土地肥力,同时尽力解决秸秆焚烧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
通过采取以上各项措施,全区玉米机械化程度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据统计,全区玉米机收率达到85%以上,基本实现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