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我县主要的粮食作物,粮食生产中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每年种植面积都在70万亩左右,年产量达4亿多公斤,分别占粮食种植面积的五分之三和粮食总产量的二分之一,玉米也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一、玉米机械化收获的现状
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广大农民购置、使用玉米生产机械的积极性高涨,玉米生产机械化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从总体上看,玉米收获环节的机械化发展较慢。鄄城县从2002年开始引进玉米收获机械,到2013年全县玉米联合收获机已发展到780余台,玉米机械化收获面积57万亩。
二、实现玉米机械化收获的有利条件
1、农民需求迫切。2013广大农民购买玉米联合收获机的热情高涨, 据统计全县今年新增各类玉米联合收获机60余台。
2、市场趋于活跃。随着技术的突破和市场需求的扩大,以及玉米收获机械跨区作业的兴起,在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和农机部门的示范引导下,各地因地制宜、重点突破,正在逐步形成了许多具有区域特点的发展玉米机械化收获模式。为快速推进玉米机械化收获奠定了基础。
3、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实现玉米机械化收获,不仅可以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改善农民生产条件,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而且可以促进实现节本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种粮面积,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农业部已确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以推广玉米机械化收获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这些都为各地大范围大力度推进玉米机械化收获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制约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的主要因素
1、农机农艺不匹配。目前,鄄城县玉米种植有平作、畦作、间作套种等多种行距,有用2行、3行播种机播种的,也有用1行简易播种机播种的,还有人工点播的,行距有600~700mm和300~400mm等多种规格,而推广的玉米联合收获机一般适应600mm--700mm的规格,在多种行距条件下玉米收获机械难以适应。另外,玉米果穗的脱皮难易程度、在秸秆上所处位置,以及秸秆粗细、高矮等都直接影响着玉米联合收获的机械作业,严重制约了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快速发展。
2、收获方式的差异。受农户收获观念影响。玉米收获适应期长,农民认为早一天晚一天对种小麦影响不大,所以使用机收玉米的积极性不高到玉米收获时,有的农民想让玉米在地里多长一段时间进行风干。但这样玉米穗会下垂,秸秆变黄,韧性增强,玉米收获时掉穗损失较大,秸秆粉碎也比较困难,客观上给玉米机收带来了难度。
3、机具投资回收期长。目前1台自走式玉米收获机需要10多万元,1台2行背负式玉米收获机也在3万元左右,加上拖拉机不低于10万元,与小麦联合收割机相比其结构简单,价格却高出许多,很多机手觉得风险大,担心自己难以收回成本。以一台4万元的中等价背负式机具计算,扣除燃油、维修等费用,要收回全部投资,至少也需要3年的时间。过长的投资回收期直接影响农民的购机热情。
5、土地分散,规模小。目前,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偏小,一家一户经营土地,分割过于细碎,种植品种不同,有的还不连片,不便于规模化作业。80马力以上的收割机机身长,转弯半径大,相对于一家一户小地块难以作业,而50马力的收割机虽适合小地块作业,但由于其作业速度低,动力不足,发动机易发热,导致了效益低,不理想。从根本上制约了玉米收获机的作业效率,导致作业收费相对偏高,农民难以接受,阻碍了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快速发展。
6、玉米收获机械本身不是十分成熟。玉米收获机械一直处于研发试验阶段,机具的可靠性、适应性不是十分成熟。尽管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已推广了几年,但联合收获机械的性能在某些方面还不能完全满足实际生产需要。例如,联合收获机的行距设定过于固定,不能根据实际需求快速调整,降低了收获效果;收获机割台过高,使某些矮小品种玉米收获时损失率增高;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
7、条件影响。由于天气条件的影响,常使玉米出现倒伏、果穗下垂等现象,而玉米联合收获机械化作业要求玉米秸秆倒伏程度≤5%,果穗下垂率≤15%,致使宜机械收割面积减少。
四、对加快玉米机械化收获的几点建议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通过电视讲座、赶科技大集、送技术下乡、发放明白纸、电话咨询等形式搞好新技术宣传工作的同时,召开各种形式的玉米机收现场会,带着农民干,干给农民看,增强它们的感性认识,使玉米机收在农民中产生更大的影响和更好的效果。
2、示范带动,突出重点。实施项目带动战略,集中力量抓好技术培训和示范基地建设,加强示范推广,通过加强技术培训,强化示范宣传,开展社会化服务,示范、带动玉米生产机械化大发展。积极鼓励、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应用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通过玉米收获保护性耕作机械化现场会,让农民深入了解这项技术带来的好处,进一步提高农民应用这项技术的能力。
3改善工艺,降低机具价格。部分机具质量不过关,作业过程中事故影响了作业质量,打击了农民购机积极性,生产厂家只有改善工艺,完善技术,稳定机具技术水平,降低成本,不断调低价格,为广大农民提供质量高、性能好、易操作的高效优质的玉米联合收获机。
4、加强技术培训和全面服务。农机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在培训农民技术上下功夫。精心准备,因地制宜,即有理论又能实际操作,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农民技术课堂,使农民有理论、会使用、能维修、保安全。实施全面服务跟踪服务。从机具选型、效率测定、配件供应、质量考核等都要周到而细致的服务到位。让农民购机放心、用机顺心、维修省心、收益称心。
5、强化农机农艺结合,提升玉米生产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一是要正确引导改变玉米种植方式,鼓励农民实行宽垄密植、标准化行距种植,促进农机农艺相结合,以适应主流玉米收获机具的作业,方便玉米收获机械大范围跨区作业的要求,逐步形成农机农艺协调配合的技术体系。二是要对玉米生产从整地、播种、收获进行机械配备和“一条龙”作业,探索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模式,提高玉米生产科学化、机械化程度,提高玉米产量。提高玉米种植行距标准化程度。要正确引导当地玉米种植方式,鼓励农民实行宽垄密植、标准化行距种植,促进农机农艺相结合,以适应主流玉米收获机具的作业,方便玉米收获机大范围跨区作业的要求。逐步形成农机农艺协调配合的技术体系。
6、抓好重点示范,以点带面。按照“先示范、后推广、稳步发展”的总体思路,“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搞好玉米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和示范点建设,通过玉米收获机械化示范点,实施辐射带动战略。二是要通过现场演示、对比试验、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让农民群众从中受益,得到实惠,使玉米机收从试验示范阶段尽快转入全面推广阶段。三是要依托有玉米收获机械的农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发挥他们的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以点带户”、“以户带村”、“以村带乡”的玉米收获机械化推广新模式。各级农机部门应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加强玉米收获机的宣传、示范和推广工作。因地制宜,采取对种粮大户和农机专业户进行重点扶持,培育典型农机化生产合作社,成立农机租赁公司或农机作业公司、建立示范点示范基地等不同方式。以典型引路、辐射带动,扩大推广面积。
7、开展社会化服务,拓展玉米机收作业市场。一是要按照市场化、社会化的要求,借鉴小麦机收跨区作业的成功经验,积极开拓、培育玉米生产机械化作业市场。二是要加强引导和信息服务,引导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开展订单作业,耕、种、收“一条龙”,跨区作业服务,努力提高玉米机播、机收社会化服务的专业化、组织化、规模化程度,提高作业规模、使用效率和经营收益,以利益的驱动拉动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保证和推动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全面、协调、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