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秋期间,在南乐县的田间地头、乡村道路、养殖场区处处可见农机还田、收集、运输玉米秸秆的景象。有了大型、高效、现代化农机作保障,玉米秸秆成了农民、机手、青贮户的抢手货。
一是秸秆还田,增肥提产。“我家种植了7亩玉米,以前收下来的秸秆一些就地焚烧,另一些收回家当柴火。现在全部进行秸秆还田,体会到其中好处不少。”正在田里干活的梁村乡邵庄村妇女武金美笑着说,“秸秆还田后,土壤不再像过去焚烧后那样僵硬,而是很松软,不但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还能提高产量呢。”
据了解,今年南乐县玉米秸秆还田率达到了89%。
二是秸秆青贮 ,变废为宝。“过去玉米秸秆不好处理,只好一把火烧掉,现在谁家也舍不得了,每公斤玉米秸秆开始八九分一斤,后来涨到一毛二三,一亩地3000多斤秸秆,收入300多块钱呢!”在 秸秆青贮期, 在城关镇宏伟养殖场,一辆辆满载着青绿玉米秸秆的运输车排起了长龙,青贮池边上十多台秸秆粉碎机一字排开,将运来的秸秆粉碎后直接喷入了青贮池。站在池边,一股清甜的气味直往鼻子里钻。
养殖场负责人杨宏伟介绍,这过去没人要的玉米秸秆,如今成为热销的抢手货。玉米秸秆青贮不但可以解决养牛的饲料问题、,牛粪也是农业种植的有机肥料,形成了完整的秸秆综合利用生态产业链。
南乐县常年种植玉米57余万亩,新鲜的玉米秸秆是本地养牛最主要的饲料,目前该县牛存栏12.9万头,年青贮玉米秸秆46万吨,按每斤玉米秸秆收购价一角钱计算,可为农户增收9000多万元,
三是秸秆换工,实现双赢。“今年秋天俺儿子不回来了,俺把大型机械进不去的一块玉米田里的秸秆给了张军,他负责将那块地里的玉米给俺运回家。”福堪镇张庄村张老汉说。据该村村主任介绍,村里的一些劳力缺乏户主动和秸秆运输户联系,他们把田里的秸秆给运输户,运输户负责把劳力缺乏户的玉米穗运回家并把地里的秸秆清除干净,这样的交换既解决了劳力缺乏户的实际困难,又使秸秆运输户提高了收益,实现了农户、机手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