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天高气爽。笔者驱车来到永济市粮食生产大镇,深入了解种粮农民对保护性耕作技术实施请况。
“今年我也种上‘懒汉田’,家里的12亩地全部实行保护性耕作,不用耕、不用锄,收完玉米直接种上小麦就完事,只等着来年麦子丰收就行了,真带劲!”张营镇农民李建政感慨地说,“以前,总以为种庄稼只有耕得深、犁得烂,才能培肥地力,有个好收成。如今,听了专家讲解才知道,实行保护性耕作,在减少作业环节的同时,还能起到蓄水保墒、培肥地力、保护环境、节支增收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市农机局推广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让我们尝到了甜头,虽然小麦玉米生长过程中受到低温和病虫害的影响,但我家十几亩小麦玉米亩产仍超两千斤,这项技术好处可多了,一是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蓄水保墒能力强;二是不缺苗、不断垄;三是小麦播幅宽、每粒种子空间大,养分和水分利用率高,根系发达,有效分蘖多,抗倒伏能力强,光合作用好,小麦增产明显。”虞乡镇屯里村种粮能手刘仲祥讲的头头是道。
笔者从农机部门了解到,今年永济市被省农机局列为“全省保护性耕作技术全覆盖示范县”,省发改委列为“全省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示范县”,为确保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市农机部门对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深松整地、免耕播种等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工作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列为全年的农机化工作重点,采取“政策促动、资金拉动、技术推动、服务带动”等措施,积极培育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做到宣传到位、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服务到位、作业质量保证到位。一是以现代农业产业化科技示范园区为依托,组织不同形式的现场会、演示会、培训会,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机科技示范园的示范、辐射、带动效应。二是在农机购置补贴实施过程中,把玉米小麦免耕播种、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深松整地、机械植保等保护性耕作机具作为全市补贴及农机科技推广工作重点,科学引导农民选好机、购好机,并优先安排购机需求,满足农机物质供应。三是从市农机局抽出骨干力量分组包片,深入全市十个镇办加强技术宣传、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
通过宣传推广,以“小麦联合收获—玉米免耕播种,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为主要作业模式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受到广大农民的青睐,成为永济种粮农民增收的保障,在全市掀起普及应用保护性耕作的热潮。目前,永济市保护性耕作机具1694余台套,已完成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42.68万亩,为小麦玉米增产增收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