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上县:实行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适用性分析

作者:杜洪卫 本站发布时间:2013年11月05日

    汶上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常年粮食播种面积160万亩,年总产90万吨以上。实施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可以提高我县农机化发展和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加快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推进我县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

    一、实施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可行性

    1、 农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

    我县地形以平原为主,农业基础设施完善,条件优良。通过实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小农水重点县、农业综合开发、土地综合整治等农业开发项目,大部分农田呈现出集中连片、田块整齐、田面平整、道路通畅、机电配套、能灌能排、林网茂盛的景象.

    2、 农机农艺融合技术基本成熟

    县农机局与县农业局加强协调配合,经过多年试验、示范、推广,已总结、形成了成熟配套的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模式(又称为六统一模式)。即:统一机械秸秆还田、统一机械深松、统一机械播种、统一机械施肥和节水灌溉、统一机械防治病虫草害、统一机械收获。制定了每项技术操作规程,各项技术规程已被广大农村干部、农民群众所掌握,农民的科技意识进一步增强。

    3、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日益壮大

    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步伐的不断加快,县农机局扶持催生了一批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将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经营者有效组织起来,积极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加强农机拥有者和使用者的紧密联结,扩大农机作业服务规模,提高机械利用率和农机经营效益,有效解决了农业机械大规模作业与农户小规模生产的矛盾,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正逐步趋向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

    4、土地流转规模的扩大亟待全程机械化技术

    汶上县高度重视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紧紧围绕“跨越发展农业先行”发展战略,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政策推动、市场拉动、农户主动的作用,因地制宜,示范引领,不断创新流转模式,规范运作程序,全县农村土地流转工作呈现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现在全县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9.4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23.5%。

    二、主要技术内容

    全面推广以“机械深松、免耕播种、联合收获、机械化高效植保、节水灌溉和粮食烘干”为核心内容的农业生产全程化机械化技术,采用“样板示范、典型引路、区域辐射”的方式。

    三、效益分析

    预计亩均新增产值108元,节省成本85万元,亩均节省85元;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生产,促进劳动力转移;增强土壤蓄水保墒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 农机装备集约化、农机作业全程化、农机服务全程化、农机农艺融合化”的总体目标。

新闻来源地址:

热门农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