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县:程祠看机收

作者:安徽农机化网 本站发布时间:2013年10月23日

    见习记者 罗少坤 本报通讯员 韩冬明 程航  摄影 罗少坤

    今年秋收,潜山县农机部门调配农业机械,推广水稻机械收割流水线作业,大大降低了时间和人力成本,秋收工作进展迅速。

  该县中稻种植面积达40万亩,为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县农机部门一方面调集收割机,另一方面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的作用,合理调配各类农业机具助力秋收。截至目前,该县累计调入300余台收割机帮助农民抢收,已完成约七成的收割量,本月中下旬将基本收割完毕。

  在全县收割水稻之际,余井镇程祠村的水稻也进入收割时期。10月11日下午,记者来到当地一家水稻种植合作社的收割现场。

  3时许,在一片黄澄澄的水稻田埂上,六七个戴草帽的农民在一辆卡车旁等待着两台收割机的到来。随着轰鸣声由远及近,一台红色一台绿色收割机缓缓开到这里。开着这两台收割机的叶军林和程方结说,他们下午每台机子收割20亩水稻。

  3点20分,在合作社负责人程绍明将任务分配完毕后,他们又发动了收割机,缓缓行驶在田埂上,寻找下田的缓坡。田埂只有2米多宽,所以卡车只能在收割机后面等候,农民们站在田埂上,看着这一片丰收的水稻田,古铜色的脸上漾出笑容。

  五棱柱形的拨禾轮在转动,叶军林的绿色收割机先下田了,一下田便割完了一片水稻。轰鸣声中夹杂着倒车警报器声,来来回回割完了一小片,才顺着田埂从外到内逐步收割。收割机开过的地方,只剩一掌高的稻桩和两行履带印,还有从机械尾部排出的稻草。程方结的收割机也下田了,朱云仙坐在收割机上割料台的一侧,用蛇皮袋接着排出的谷子,接满了一袋,便换另一个袋子。叶荷花还有其他农民拿着短镰刀,跟在收割机后面,捡着散落田间那饱满的稻穗,并割着田埂边边拐拐处的稻子。10多分钟后,朱云仙从收割机上丢下第一袋谷子,一个农民上前去,将谷子扛上田埂,装到卡车上。

  不一会儿,叶军林的收割机靠到田埂卡车边,招手示意卡车开近一些,他要将谷子卸到卡车上。他将收割机的出谷管口对准车斗,谷子飞撒出来。在车斗上,程波涛用铁锹将谷子铲匀。叶军林说,这种收割机上有个储谷仓,大概能装七八百斤,如果满了,警报器就会响,就要将谷子卸出。带着碎叶杆和杂草的谷子卸完了,程波涛在出谷管口用手扒了扒,随后跳下车,脱下胶鞋往外倒———他的鞋子里进了些稻谷。

  程绍明告诉记者,他的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农业机械是逐步普及的。今年种了5400亩水稻,从9月初开始收割,中间下了几场雨,到现在才收割20多天,2000多亩的水稻已经割完了。收割期间,最多一天有8台收割机同时工作,除了自家的两台,其余都是另请的。

  “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别强,剩下的水稻这个月必须得割完,下个月初就立冬了,还要抢种油菜和小麦。我们合作社现在使用育秧机、插秧机、收割机、旋耕机等从事农业生产,省时省力。秋收全部使用收割机,一台一天能割四五十亩,今年谷子总收成预计近500万斤。”程绍明说。

  与这块田相邻的田里,水稻还是青黄色,离收割期还有一周,而远处的另一块田里,水稻收割完毕,轮式旋耕机已经在耕作。

  记者在潜山县农业机械管理局了解到,该县中稻种植面积达40万亩,为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县农机部门一方面调集收割机,另一方面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的作用,合理调配各类农业机具助力秋收。截至目前,该县累计调入300余台收割机帮助农民抢收,已完成约七成的收割量,本月中下旬将基本收割完毕。

  “今年秋收,农机部门调配农业机械,推广水稻机械收割流水线作业,大大降低了时间和人力成本,秋收工作进展迅速。”农机局局长余龙生说。
  信息来源:《安庆日报》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