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伊犁州设施农业发展的几点思考及建议

作者:新疆农机网 本站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5日

    近几年笔者从事设施农业配套机械化技术推广和引进设施物理农业技术试验示范工作,工作中遇到了一些问题,谈一谈对发展伊犁州设施农业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伊犁州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设施农业作为综合应用工程装备技术、生物技术和环境技术,按照动植物生长发育所要求的最佳环境,进行动植物生产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是避灾农业、节水农业、高效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自2008年以来,伊犁州设施农业生产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2011年开展设施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年活动以来,州党委、政府把设施农业作为农民增收四大支柱产业之一,高位推动,强势推进,多措并举,有力推动了设施农业发展。目前,设施农业总面积6.63万亩,其中:温室22403座、5.12万亩,拱棚22287个、1.51万亩。今年新建设施农业面积1518亩,设施农业已从过去以生产蔬菜为主,逐步向生产瓜果、食用菌、花卉、经济作物育苗等多领域发展。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障伊犁河谷蔬菜市场供应、平抑菜价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二、设施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需求

    1.缺乏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

    设施农业建设在快速推进之初,普遍采取层层下达的方式,缺乏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既是有规划,也普遍存在规划的起点不高,思路不清,基地的规模、优势不突出,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没有因地制宜体现出县市的特点。设施农业基地种什么、怎样种一般都有农户自己决定,缺乏统一合理的布局,影响了品牌的创建、产业链的形成和市场开拓。

    2.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偏低

    伊犁州目前拥有卷帘机13000余台,微耕机780余台套,温室专用热风炉485台,温室专用植保设备弥雾机87台。从统计数字来看,温室大棚卷帘机的应用率55%左右,微耕机也远远不能满足设施农业的耕作要求,大部分温室大棚从外部的卷帘机到内部的种植、耕作、施肥、植保等还得是靠人力来完成。

    3.设施物理农业提质增效工程进程缓慢

    伊犁州从2009年10月至今引进设施物理农业设备75台,设施物理农业技术特点:改“以药治病”为“物理治病”,将物理农业工程高新技术应用在种植业和养殖业生产中,减少化学药物对农产品的污染,推动农产品绿色、无公害生产,发展绿色、环保、节能型的生态农业。伊犁州农机局主要在伊宁市、霍城、特克斯等县设施农业生产基地进行试验示范,经济效益显著,蔬菜品质提高了,但是蔬菜价格未能提升,主要原因检测体系建设不完善,体现不出优质优价,致使菜农使用设施物理农业技术积极性不高。

    4.农民的标准化意识不够强

    设施农业基地缺乏有效管理模式,部分先(市)设施农业建设管理机构不健全,工作人员不到位,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由于受传统种植的影响,推行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还没有被认识,许多农民群众对农业标准化还不了解,按照标准化生产还没有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

    5.设施农业发展资金短缺

    设施农业又是高投入、高产出型农业项目,农民自筹资金存在困难,特别是银行贷款利率过高,农户在发展阶段,很难承受资金短缺和贷款利息的压力,影响了广大群众发展设施农业的积极性。

    6.示范带动作用不强

    设施农业生产基地,科技含量不高,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应用能力不强。组织保障体系弱,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合作组织的数量和作用发挥远远滞后于设施农业的发展。设施农业基地缺乏有效管理模式,农户生产生活设施不配套,存在一定的社会隐患。

    三、措施和建议

    1.强化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按照“稳步发展、突出重点、优化结构、提升效益”的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核心,合理布局,依托口岸和沿国道、沿铁路以及逆温带等自然资源和传统产业优势,围绕特色、品牌、规模、效益和市场做好规划。

    建议:今后伊犁州统一温室标准。新建温室统一严格按照自治区农业厅日光温室结构规范要求建造,结构合理,全部达到深冬果菜类蔬菜生产结构要求。西部四个县和特克斯县依托口岸优势和气候优势,重点从事冬季生产,建设外向型设施农业出口基地。东部五个县主要生产满足本地和疆内市场需求的蔬菜、食用菌、瓜果、花卉和苗木。

    2.强化投资力度,重点突破,提升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

    建议:政府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设施农业生产补贴,来弥补农民资金短缺。建立防风险基金,在市场价低时,保障农户的利益,减少农民的顾虑。拓宽融资渠道,从信贷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贴息资金,专门用于发展设施农业机械化和设施物理农业技术。

    3.强化技术培训,增强设施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的技术培训,通过培训更新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提高服务技能。同时要加强对设施农业种植大户的重点指导和技术培训,逐步提高他们的技术素质。加强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积极引进国内、国外新品种,新材料,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和设施物理农业技术等,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市场占有率,实现设施农业效益的大幅度提升。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实现标准化生产。从种类的标准化抓起,抓好种子标准的制定实施,按照"统一供种,统一供肥,统一供药,统一管理技术,统一收购产品"的要求,重点抓好产地环境的标准化建设,建设一批有规模的无公害、绿色、有机标准化生产基地。

    4.强化基地建设,突出特色和优势

    各县市发展设施农业一定要因地制宜,挖掘优势抓基地,突出特色抓亮点创品牌,强化科技水平增效益。建立健全设施农业基地管理组织,探索有效的管理模式,积极引进、扶持龙头企业和蔬菜生产等各类专业合作组织,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组织+基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园区+基地等多种形式,切实提高基地生产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以优势闯市场,以品牌增效益。

    5.化市场监督,建立完善市场准入制度

    逐步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对重点特色产品质量进行监测。按照农业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发挥质量技术监督系统统一管理标准化工作的职能作用,组织协调好产业的标准化工作,完善标准体系和产品质量监测体系,推动产业标准化和生态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品安全质量,实现优质优价,以提高设施农业市场竞争力。(伊犁州农机推广总站 姚秀芳)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