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农业工程技术集锦

作者:《中国农机化导报》 本站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5日

    植物声波助长

    植物声波助长技术是根据植物的声学特性,利用音箱对植物发出特定频率的谐振波,使谐振波的频率与植物本身固有的生理系统频率相一致,产生共振,从而加速植物活细胞内电子流的运动速度,促进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传输和转化,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吸收能力,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达到增产、增收、优质、抗病的目的。该技术不污染环境,符合环境保护和发展生态农业的要求,是当前生产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的优选设备。

    1.适用范围

    可应用于粮油、蔬菜、果树、花卉、园林苗木等作物生产。

    2.工艺流程

    选择适于作业的日光温室→设备安装调试→在规定时间内开关机具

    3.操作要点

    (1)将设备放在温室中间,加垫置物防潮。打开开关后,再打开音量旋钮。

    (2)电源开关接通后,将音量调节到距离植物声频发生器远端的声强为40—50分贝。

    (3)根据适用条件不同调整不同的波段,当室温在10—20摄氏度时,波段调节到6;室温在20—25摄氏度时,波段调节到7;室温在25—28摄氏度时,波段调节到8。

    4.注意事项

    注意设备使用时间和工作环境,开启音量逐渐加大,注意与水肥供应时间相配合,以便满足不同的生产需求。自苗期开始使用,每日上午9—11点,开机运行2小时。日间有阳光时使用,避免在中午最热或阴天使用,特别注意雷雨天不要使用。使用后远离热源,置于干燥、避光处保存。(赵昌娜)

    电子杀虫

    电子杀虫技术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波性、雌雄飞蛾互趋性等特点,采用具有特定光谱的光源和杀灭装置进行害虫诱杀的技术。该技术在夜间开启光源,使害虫在飞扑光源过程中触及高压电网将其击杀,达到保护农作物的目的。

    1.适用范围

    适用于病虫害发生量大,用药频繁的农、林、蔬菜、园林、果园、城镇绿化、水产养殖等领域。可诱杀果树害虫、蔬菜害虫、粮食害虫、森林害虫等。

    2.工艺流程

    安装布局可分为两种:一是棋状分布,二是闭环分布。一般在实际安装过程中,棋状分布较为普遍适用,以单灯辐射半径50米来计算控制面积。确定好架灯位置,栽两根木桩或三脚架,用铁丝把灯上的吊环固定在两根木桩的横担上,高度以1.3—1.5米为宜(接虫口的对地距离),按要求使用并定期清理害虫。

    3.操作要点

    (1)将箱内吊环紧固在顶帽的圆孔内旋紧,并将附带的边条用螺丝固定在接虫盘四周,接虫袋固定在接虫口上(最好采用专用接虫袋)。

    (2)电子式杀虫灯在大田布设、灯与灯之间距离大于130米的情况下,建议采用以下布局:

    ①棋盘状布设规则。每台杀虫灯在田间排布的棋格距一般为100—130米。

    ②纺锤形布设规则。一般中间布设3台灯,两端各布设2台灯,各灯距应在130米范围内。

    (3)将灯吊挂在牢固的物体上并固定,接虫口对地距离以1.3—1.5米为宜;农作物超过1.5米时,灯的高度可略高于农作物或诱杀特定昆虫时安装至特定高度。

    (4)按照灯的指定电压接通电源后闭合电源开关,指示灯亮,经过30秒左右整灯进入工作状态。

    4.注意事项

    (1)为防止刮风时灯来回摆动,灯壳也要用两根铁丝拉于两桩上,然后接线,接线口一定要用绝缘胶布严密包扎,铜线和铝线互接时要尤其注意,以防受潮氧化,导致接触不良,使灯不能正常工作。

    (2)杀虫灯可与防虫网、性诱剂配合使用,在防虫网内挂杀虫灯可以减少因进出防虫网而引起的虫害。

    (3)接通电源后切勿触摸高压电网,清理高压电网时一定要切断电源,以免发生危险。出现故障后务必切断电源进行维修,维修后,一定要确定线路连接无误后再通电试验。小雨天气可正常开灯,遇大风、雷雨天气切不可使用。(邢志卿)

    土壤连作障碍电处理技术

    土壤连作障碍电处理技术,主要用于解决土壤连作所带来的有害微生物浓度过高、土传病害猖獗、游离态营养元素匮乏、土壤PH值有较大改变等问题。该技术可使土壤分散性降低,膨胀性减弱,团聚体增加,结构疏松,空隙增大,渗透性提高和保水能力提高,促进和提高日光温室大棚蔬菜、瓜果的产量和品质,解决了由于连作障碍造成的减产甚至绝收的难题。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温室、大棚、露地土壤的病虫害和根系有害分泌物等连作障碍的处理。

    2.工艺流程

    介导颗粒埋入→强化剂撒布→电极板安装

    3.操作要点

    (1)在茬口闲地期间,将介导颗粒按35千克/亩的投入量均匀埋入土壤表面以下30厘米处,建议按5粒/平方米埋入。介导颗粒埋入土壤后,其深度可保证不被旋耕机旋至土壤表面。介导颗粒一旦埋入后,10年内不需再补充。

    (2)在茬口闲地期间,将强化剂按30千克/亩的投入量均匀撒布在土壤表面,并漫水灌溉或溶于水随水灌溉。电处理使用的强化剂对环境无任何污染问题,其作用可显著提高土壤电处理的灭菌消毒效率。对于连作障碍严重的地块,其投放量第一年可按30千克/亩,次年为5千克/亩,三年及以后则为2千克/亩。非严重地块其投放量第一年可按20千克/亩,次年为2千克/亩,三年及以后则可不用。

    (3)按1亩温室的标准配置,需配置处理机1台,电极板2组,每组电极板为6块。将6块电极板用螺栓连接好且每组电极板由1块接线片引出,然后将电极板埋入地下,埋入电极板之间的距离可为9—75米。

    4.注意事项

    (1)开机前检查电极板之间的电阻情况,如电阻很小(小于5欧姆),说明两极之间有短路的地方,此时切不可使用,需立即排除短路故障。

    (2)主机失电时首先检查后端保险管内保险,断则更换,否则送厂家维修。

    (3)禁止处理过程中人员步入电极布设现场,误入时,当出现酥麻感觉时需立即跳出处理区、单腿跳离,或喊叫他人关掉电源。

    (4)处理过程中,不得同时手触两个电极夹。(邢志卿)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是借鉴航天育种中宇宙射线对种子影响的物理原理,在种子处理机上安装了高压电弧等离子体装置、交变磁场装置。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通过等离子体发出的各种能量作用于种子,使种子的活力得到提升,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使其出苗整齐、苗期提前,且作物根系发达、分蘖增加,作物后续生长的内在活力得到提升,抗旱抗病能力增强,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1.适用范围

    适用于玉米、小麦、水稻、蔬菜等多种农作物的种子处理,在增产的同时改善品质。

    2.工艺流程

    设备安装调试→均匀倒入种子进行等离子处理→在规定时间进行播种

    3.操作要点

    (1)将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直立,检查等离子体发生器。

    (2)根据不同作物种子选择适宜电流和恰当的处理方式进行等离子体种子处理。

    (3)处理作业时,将种子的流向指向等离子体发生器顶端,并均匀倒入,保证处理速度均匀。

    (4)进行等离子体处理后的种子,在5—12天内播种最佳。(赵昌娜)

    温室臭氧灭害技术

    臭氧的杀虫机理是当害虫吸入臭氧时,臭氧的强氧化作用将它们的呼吸和循环系统氧化破坏,使其窒息死亡,温室臭氧灭害机正是利用臭氧的这个特性,从而达到灭害的效果。开机十几分钟后,通过管道迅速让大棚内充满足够浓度的臭氧,甚至于渗透到植物根部,杀灭害虫及病菌,使温室、大棚蔬菜在不用或少用农药的情况下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为绿色食品生产提供了新的保障措施。同时,臭氧在完成其杀菌消毒使命后,约半小时后就可还原为氧气,又可起到促进作物生长的作用。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温室大棚中番茄、香瓜、黄瓜的霜霉病、灰霉病等防治,并能去除茄子、蘑菇、盆花等的霉杂菌及蚜虫,有利于温室大棚蔬菜无公害生产。

    2.工艺流程

    设备安装→设备使用→设备维护

    3.操作要点

    (1)由于臭氧比重较大,为有利于臭氧均匀扩散,可将臭氧输气管悬挂在大棚南北方向中间位置顶部。

    (2)常见的臭氧发生器的臭氧生产能力为0.3—15克/小时,一般适用于面积500—1000平方米的蔬菜大棚。如在面积为500平方米左右的大棚使用,每天开机一次,每次开机30分钟,当作物枝叶发生病菌危害时,每次可增加开机时间10分钟,每天开机2—3次。

    4.注意事项

    (1)棚室内供给臭氧均在夜间、无人、全封闭和较高的湿度条件下进行,以保证人员安全和保持足够的臭氧浓度。

    (2)作物生长初期使用可显著预防全生育期病害的发生,生长中期使用可在一个月内显现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黄瓜生长中期使用时,臭氧可先使黄瓜病害加重(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直到20—45天后,瓜秧适应臭氧环境后,病害开始显著减少,后期生长旺盛且无病害。

    (3)臭氧施放浓度及释放时间长短要根据不同作物及其生长时期进行适当的调整。释放时应尽量保持均匀,且喷气口不能直接对着蔬菜,应距植株0.8—1米以上。

    (4)在臭氧施放时,棚室内温度应保持在30摄氏度以下,湿度的影响要复杂得多,高湿有光照的防治效果较高湿无光照的效果差。

    (5)冬季长期使用时,臭氧输送管内易积水,且因臭氧化空气含有氮氧化物,日积月累积水就会形成强硝酸,放流时应格外注意,千万不要溅洒在身上或植株上。(陈勇)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