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工程” 农机培训是提高农机作业服务人员技能和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农机化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农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实施2013年“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工作中,巨野县农机部门强化措施,周密组织,严格程序,规范操作,切实把这一“惠民工程”做细、做实、做出成效,并对农机阳光工程培训实施情况进行了综合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机阳光工程培训实施情况及突出特点。
(一)阳光工程培训实施情况。 2013年在阳光工程培训工作中,巨野县农机部门把“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列入全县农机化工作重点,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农机阳光工程培训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以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为杠杆,以创新农机科技示范园区和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为纽带,以玉米机械化收获、秸秆还田、土地深松、免耕播种等保护性耕作新机具、新技术为主要培训内容,大力开展了以新购机农民、农机大户、拖拉机联合收获机驾驶员、农机服务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维修网点等有关人员为对象的农机阳光工程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按照农机阳光工程培训规范和时间要求分四期,共完成阳光工程农机培训500人(农机操作员400人,农机维修员100人),结业率达100%。
(二)突出特点。一是学员参训热情高涨,渴求知识愿望强烈,县农机部门在实施阳光工程农机培训、赶大集、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充分宣传农机阳光工程培训的重大意义,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参训热情空前高涨,报名踊跃,累计报名达800多人。
二是重点突出满足学员多元化培训需求。在调研征求广大群众培训需求的基础上,组织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教学内容,突出解决好新购机农民对新型不会用或用不好的难题;解决好农民对新型农业机械维修基础的短板及瓶颈问题;加强保护性工作技术培训和指导,满足农民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培训新的增长点的多元化技术需求。
三是创新培训形式,提高培训质量,围绕农民用好机、出效益,让农民群众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县农机化学校积极探索阳光工程农机培训的形式和方法,将理论教学以专家授课、实地操作、经验交流互动等有机结合,切实让学员在学习中能够融会贯通,提高了培训效果。
四是签订培训协议,规范教学行为。在组织和实施教学过程中,县农机化学校与学员签订阳光工程协议书,规定了学校、学员的权利和义务,确保农机阳光工程培训政策的阳光实施。同时,按照阳光工程培训协议,学校承诺为学员提供在生产过程中的农机作业信息、技术咨询、维修保养等跟踪技术服务,切实夯实培训效果,受到学员一致好评,达到了让“阳光”永存、温暖无限的目的。
二、农机阳光工程培训取得的成效。
通过扎扎实实的开展阳光工程培训,实现了让“机手、农民、社会”三满意的效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通过学习省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办法》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提高了学员的法律、法规意识和政策观念,为创建巨野“和谐农机”、“平安农机”奠定了基础;二是通过对学员开展机械常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使农机优质、实效、安全生产得到了保障;三是通过对农机新机具、新技术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了学员队农机化新机具、新技术的认识度,促进了农机新机具、新技术的推广、普及和应用;四是通过对学员实用技术的培训,为学员提供了“用好机、出效益”的技术基础,增强了以“机”致富的本领;五是通过培训为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和农机科技示范园区的创新能力,提供了一支有文化、懂技术、讲诚信、会操作、善经营、能致富、保安全的农机作业服务人才队伍。
三、实施农机阳光工程培训的具体做法。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县农机部门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战略部署,高度重视农机培训工作,把农机阳光工程培训工作作为全县农机化科技教育工作重点来抓,切实加强对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工作的领导,成立了以分管局长任组长的阳光工程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农机阳光工程领导小组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结合全县农机化工作实际,制订了《巨野县农机阳光工程培训实施方案》,切实加强了对农机阳光工程培训的组织、协调、检查和督导。学校阳光工程办公室按照农机阳光工程培训规范,制订了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并组织和实施教学,建立规范化学员档案及台账,及时填报各种报表和培训信息。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阳光工程”农机培训是一项惠民工程,具有很强的政策性,为落实好这一惠民政策,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对阳光工程培训的知晓度,确保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工作顺利实施,县农机部门一是通过电视、网络、报刊等新闻媒体宣传。二是出动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宣传车,利用赶大集的形式进行巡回宣传。三是开通阳光工程农机培训热线,方便农民对阳光工程培训的政策的咨询。四是充分发挥镇区办农机管理服务站服务职能,把《农机阳光工程培训招生简章》、宣传单、明白纸散发到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新购机农民、农机维修网点、农机服务组织等有关人员。通过多种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对阳光工程农机培训的目的、重要意义和有关政策的宣传,扩大了培训工作的影响,营造了领导重视、社会关注、农民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氛围。
(三)严格程序、规范操作。 在实施阳光工程农机培训的过程中,严格落实阳光工程“六项制度”,把好“六个关口”,认真执行“三节课”制度,结合工作实际,建立健全了切实可行的《学习制度》、《学员管理制度》、《学员档案管理制度》、《考试、考核结业制度》,为学校实行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及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时,按照阳光工程农机培训规范,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对于阳光工程农机培训任务按照培训项目、培训人数、培训内容、培训天数、时间安排进行量化、细化,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实施和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统一使用省通编教材,保证人手一册。每个班次都安排敬业精神强、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并民主选举班委会,加强学员之间的互相交流和自我管理,每个班次结业前,组织学员参加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按要求建立规范化学员档案和培训台账,及时上报相关材料,向社会开通阳光工程农机培训服务咨询和举报电话,让社会了解、支持、监督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全过程。
(四)加强管理,积极做好学员的后勤保障。 严格按照阳光工程有关文件的规定,对培训资金实习专帐管理,保证专款专用。培训经费主要用于补助培训机构,对农民开展免费培训的相关支出,严禁节流、挪用、套用等违规使用资金的行为发生。
四、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农机操作人员对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工作认识不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的积极性。
二是培训任务下达量少,培训面窄,满足不了农民多元化的知识需求。
三是阳光工程培训教材区域性、内容针对性不高。
四是培训启动时间和惠农政策及农时不能有效衔接。
五、推动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工作的责任感。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要作为一件大事抓紧抓好。”农机阳光工程培训,作为一项新的培训制度,农机部门要以对国家、对行业、对农民机手高度负责的态度,扎实有效地开展好培训工作。
(二)进一步扩大培训数量和培训范围。随着国家对购机补贴资金不断增加,农民购买农业机械的热情空前高涨,新型、高科技含量的农业机械得到推广、普及和应用,农民接受培训的需求十分迫切,为了满足农民的培训要求,一是需加大阳光工程农机培训任务数量;二是需把阳光工程农机培训与“新型农民培训”、“科技推广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相结合,积极开展多形式、多层面培训,以满足农民对农机知识和多元化技术需求。
(三)创新培训模式,扩展培训内容。为切实增强阳光工程农技培训工作效果,提升机手满意度,要注重四个结合:一是与国家实施强农惠农政策相结合,把阳光工程农机培训融入到政策实施当中,协调关系,最大程度的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和扶持,争取工作经费,改善阳光工程农机培训的培训功能;二是与当地农机化重点工作相结合,大力开展以玉米机械化收获、深松整地、秸秆还田、免耕播种等保护性耕作技术为内容的阳光工程培训,搞好培训指导和科技服务,满足农民在“耕、种、管、收”等方面的技术需求;三是与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企业相结合,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场地、机具优势以及农机企业机具和技术力量,把培训办到村头、田间,送培训下乡,根据培训对象和需要不同,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满足农民所思、所想、所学、所用。四是统编材料与当地生产实际相结合,在确保培训内容不缩减,严格按照培训规范的同时组织教师根据生产实际,有针对性、实用性编写相关内容,扩大培训效果。
(四)要合理安排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启动时间,以便根据农业生产实际,适时安排培训,凸显培训效果。特别是在“农机购置补贴、深松整地及保护性耕作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做到培训时间与项目工程同步实施、同步推进,使“阳光工程”培训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推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