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枣庄市农机部门紧紧围绕农机化“三支”队伍建设,以推进农机化学校规范化建设为依托,扎实开展培训大行动,通过创新培训模式,完善教学手段,确保了教学质量,超额完成各项培训任务,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持,促进了全市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训各类农机人员3.6万人,其中农机操作人员3万余人、农机管理人员991人、农机技术人员4245人、职业技能鉴定300人。
一是围绕关键农时,积极组织开展农机化科技培训。围绕春耕春播、三夏、三秋等关键农时以及农机化生产关键环节,重点对农机合作社、科技示范户、农机大户等社会化服务组织技术人员及新购机农机手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向他们讲解传授小麦、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深松,免耕播种以及经济作物生产农机化节本增效技术,促进了全市农机化生产优质、高效开展。全市共新训驾驶员1230人,新购机农民5770人。
二是举办高层培训班,提升了培训大行动水平。立足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机化推广工作的现实需求,3月20日,市局举办了以区(市)、乡(镇)站及农机部门领导干部、农机培训和推广技术骨干、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为主要对象的农机农艺融合高层培训班。农业部农机试验鉴定总站国彩同副书记、中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杨敏丽教授为培训班做专题讲座,为全市的培训大行动培养了骨干,开拓了视野,提高了定位,对全市各级如何把培训大行动做大、做优、做高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为加快推进我市农机农艺融合“百社十区”的创建奠定了基础,社会反响良好。
三是农机化学校规范化建设水平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以全省农机化学校检查评估为契机,狠抓学校规范化建设。今年全市又投入资金近100万元,装备现代化电教室,购买教练车,修缮教学场地和教室校舍,更换课桌座椅,学校硬件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山亭区由原来的规范化建设学校提升为省级示范化学校,峄城区由原来的示范化学校一跃成为全市第一所省级重点学校,全市示范化以上农机化学校全覆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四是认真实施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工作。为确保阳光工程农机培训项目顺利实施,各级农机部门不断强化责任意识,明确权利义务,积极搞好与相关部门的协作,努力提升办学水平和培训服务能力。并开展好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努力营造氛围,有力推动了全市“阳光工程”项目向有序化、规范化、规模化发展,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好评。900人的培训项目已于10月26日圆满完成,回访满意率达100%。
五是创新培训模式,拓宽服务领域。在培训形式上,整合推广、管理、监理、鉴定、维修等农机系统资源,形成推动教育培训大行动的合力;结合推广示范基地建设,大力推行现场会、演示会、以会代训模式,开展送教下乡、培训到田间地头等服务,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成效;积极开展校企联合培训,探索校村对接、订单服务等新模式,不断把我市培训大行动推向深入。薛城区农机化学校在校企联合办学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同时,不断优化农机化教育培训内容,既有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又有粮食生产机械化技术,既有农机管理培训、又有操作技能实训,做到机械化生产需要什么就有什么课程,农民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内容,全面拓展了全市农机化教育培训服务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