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莱州市农机局本着面向农村,服务农民的培训方向,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根据莱州实际,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加强领导,以提高农机培训质量为中心,狠抓了执教人员的管理和规范化建设,不断拓宽培训领域,积极搞好农机培训工作。
一、增强自身素质。坚持从严治教,把提高执教人员的整体素质放在首位,拥有理论教员13名,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适应农机教育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并鼓励大家认真学习理论和业务知识,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理论研讨和业务学习再教育,提高其业务知识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增强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完善目标责任。为了提高大家的工作自觉性和能动性,不仅完善了原来的规章制度,还针对性地制定了目标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达标考核,使大家在自己的岗位上敢于管、善于抓、勇于学,形成了培训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格局。
三、提升执教质量。全体执教人员,认真学习农机化新知识,积极阅读农机科技书籍,充实教学内容,并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方案。在培训中,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按规定学时教,认真备课,认真讲解疑难问题,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校电教理论学习、练车,结合作业实习,这样既不耽误学员挣钱,又能完成教学计划,调动了学员参学的积极性,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同时,采取观摩教学和随堂听课评课的方法,使执教人员相互交流教学、取长补短,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四、注重培训实效。一是培训演练实地化。在培训过程中,在上好理论课的基础上,注重实际操作演练,把培训班办到了镇村农机服务组织,并成为广大学员的实习基地,有了就近的实习基地,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参训学员因路途远而不便参加培训的难题,而且解决了产学脱节的问题,很受学员欢迎。二是培训教学“三级法”。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实行理论授课、实训操作、生产指导“三级教学法”,即:理论知识课上讲解,重点技术实地操作,关键技术现场指导。培训期间,除了正常讲课外,还邀请了农机企业的工程师们前来授课和现场讲解。增强了培训的实效性。三是培训教学现代化。课堂上全部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把培训重点内容编制成学员能看易懂、形象直观的演示课件,保证了学员愿意学,乐于接受。
五、健全执教档案。建立健全了文件档案、教学档案及学员档案,使文件档案按文号进行分类,学员档案一人一袋,按编号有序规范装订,并指定人员进行专项管理,通过建立有效的档案管理制度,为农机培训实行责任倒查制度提供了准确合理的第一手资料,促进了农机培训工作的有序开展。
一年来,全市召开镇级技术培训现场会34次;市级现场会5次;镇级培训班18次;市级培训班11次;集中培训购机补贴机手9次;赶大集送教下乡18次。共培训农机管理人员66人次,技术人员2050人次,新技术人员3500人次,操作人员6945人次,答疑咨询人员330人次,发放宣传材料25600份、发放技术指导光盘80张,培训农机驾驶员563人,复训农机驾驶员35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