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区:农作物秸秆粉碎还田综合利用工作调查报告

作者:台儿庄区农机局 梁化军 本站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4日

——农机化是实现农作物秸秆有效利用 促进秸秆禁烧工作最佳途径

    农作物秸秆禁烧工作一直是各级政府工作中的一大难题。为了彻底化解秸秆随意堆放和焚烧现象,找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最现实途径和有效办法,台儿庄区农机部门三夏生产一结束就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调研,采取走出去考察学习和实地调研相结合等方式,全面展开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情况的专题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本区农作物种植情况及秸秆利用方式、规模

    (一)全区农作物种植及秸秆量情况

    该区以小麦、玉米、水稻三大作物种植为主,种植模式为小麦-玉米和小麦-水稻一年两作制,各类每年种植面积分别为41万亩、38.5万亩和3万亩左右,年产出农作物秸秆总量约100万吨。

    (二)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方式与规模

    1、小麦作物秸秆利用方式与规模。近几年,小麦秸秆的利用方式为机收小麦秸秆切碎还田、捡拾打捆后送往企业用于制作固体成型燃料、生物质能源和发电等。机收直接还田率93%,捡拾打捆回收用于工业原料或发电的不足5%;综合有效利用率达98%。

    2、玉米作物秸秆利用方式与规模。2012年,玉米秸秆利用方式为秸秆粉碎还田、青贮氨化、捡拾打捆回收工业燃料和农民烧火用;利用规模分别为:直接粉碎还田不足80%,饲料青贮约占7%,捡拾回收工业燃料约占2%,约有10%-20%的玉米秸秆农民随意堆放在田间地头和村庄各个角落。
2013年,玉米秸秆粉碎还田率直升到92%以上,饲料青贮约占2.5%,集中堆放等其他用途约占4%;综合有效利用率达95%。

    3、水稻秸秆。主要用于编织草苫子,少部分还田和堆放田间地头被浪费;草苫子编织用草约占15%,直接还田面积约1万亩、约占30%,50%以上的被废弃在田间地头、沟渠路边和房前屋后。

    (三)秸秆禁烧工作投入情况

    农作物秸秆的不合理利用和农机作业标准的不规范,导致农民随意焚烧秸秆的现象随时发生,屡禁不止,给秸秆禁烧工作带来很大压力,以致于区、镇两级投入大批人力、物力和财力。据调研,2012年全区夏秋两季用于秸秆禁烧的资金约为2200万元,其中乡级财政投入1800余万元,村级约为300万元。乡镇用于防火人员的生活补助和工作奖补费用约占总投入35%,用于农机作业补贴投入和用于农机具购置补助资金约占50%,用于防火器材等物质装备投入约占10%,用于组织宣传等方面投入约占5%。

    二、三秋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工作成效

    为了推进三秋玉米秸秆禁烧工作,区农机部门主动出击,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学习外地先进经验。三秋前,区农机部门组织精干力量先后赴江苏连云港、河北省邯郸等市县及我区周边乡镇及早搞好调研,学习外地秸秆利用措施等先进经验,有针对寻求全区三秋玉米秸秆利用有效途径和破解秸秆粉碎后还田量大影响播种难题,保障全区三秋秸秆禁烧工作圆满完成。通过调研,区农机部门认真总结外地先进经验,针对三秋玉米秸秆利用、禁烧工作,及时提出“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壮大农机专业合作社服务能力,大力发展玉米联合收获机,积极推广以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为主要利用渠道,推进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为内容的考察报告,得到了区领导的充分肯定。

    实践充分证明,今年三秋,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市级财政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作业费奖“补”资金和区级财政的补贴资金,明确农机专业合作社为购机补贴主体,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主力军作用的决策是正确的。通过区农机部门精心组织,强化服务,三秋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取得显著成效,得到了市、区领导的高度评价。

    (一)各级主观能动性明显提高。全区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村干部把以实施玉米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还田农机化作业为总抓手,切实从思想上认识到牵住农机这一“牛鼻子”的重要性,主观能动性明显提高。各镇街均把包机、包地块放在首要位置,从而有效提高了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率,保障秸秆禁烧工作的圆满完成。

    (二)农民自觉行动明显好转。由于宣传到位、监管到位和农机服务到位,大大提高机收购机、农民用机完成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作业的积极性,并成为了农民放弃焚烧秸秆自觉行动。

    (三)扶持资金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区政府针对农机购置补贴国补资金大幅度减少的实际,在区财政资金特别紧张的情况下,果断拿出200万元资金用于弥补国补资金不足部分的农民购机补贴,充分满足了农民的购机需求,大大提高了我区玉米联合收获机保有量,为大面积推广应用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奠定了机具基础。同时,区长王辉同志在全区三秋生产动员大会上又宣布再追加200万元用于作业费补贴等,更加激发了各级干部的斗志,特别是增强了镇村干部的责任感、紧迫感。今年在第二批国补资金较少的情况下,区政府明确了重点补贴三行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决策,大大增加了自走式三行玉米联合收获机数量,为提高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率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今秋全区共新增补贴三行玉米联合收获机130余台,加上未能得到补贴的四行等玉米联合收获机,全区新增玉米联合收获机达160余台。

    同时,国家补贴资金、区财政扶持资金,吸收了大批社会闲散资金(达1000多万元),有效整合了社会闲散资金。

    (四)全市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综合利用示范镇建设成效明显。区农机部门积极搞好示范镇指导工作,各示范镇明确区域重点,采取集中连片作业,加强示范方建设,以点带面,扩大示范面积,梯度推进、整体推进,不断发展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整建制村。今秋,全区实施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整建制村达300余个,整建制示范镇达3个。

    (五)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率创新高,秸秆禁烧工作成效显著。区农机部门为提高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作业质量,联合区纪委四个纪工委对玉米联合收获机,特别是今年新增的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情况进行巡查督导,保障了新增机具在本村、本地实施机收秸秆粉碎还田作业,提高了机手还田率,提升了机收还田作业质量。今年,全区玉米机收率、秸秆粉碎还田率分别达到88%、93%以上,创造历史最好水平,实现了三秋生产“未着一把火,未冒一股烟”的工作目标。

    (六)推进了农机农艺融合。由于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面积的扩大,进一步推动力小麦免耕播种机械化技术的推广步伐,实现了农艺技术与农机技术的进一步融合。

    (七)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步伐,推进农村试验区改革。一家一户种植模式,严重降低了机械作业效率、作业质量,造成大量的人力、机力、财力和能源浪费;有机户放弃或延时对小地块的收获,对一家一户种田各自为战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挫伤,因此,加快了土地流转步伐,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

    三、做法与措施

    今年三秋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综合利用暨秸秆禁烧工作取得了佳绩,做法和措施是:

    一是建立组织,强化领导。为保证任务的圆满完成,区政府制发文件,广泛召开动员大会,成立了由分管区长任组长,纪委、财政、及农机等部门负责人任副组长,发改、农业、环保、安监、畜牧水产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实施副县级领导包镇、包村等措施,加强对机收秸秆粉碎还田及禁烧工作的领导;各示范镇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全区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好落实的格局,有力地推动了各示范镇任务目标圆满完成。今年区政府还把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工作当作三秋农业生产及秸秆禁烧工作的重中之重来,纳入对乡镇政府的考核,并采取签订合同、缴纳风险金抵押、同奖同罚和领导干部失职诫勉一年等奖惩激励措施,以切实增强干群的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促进机收秸秆粉碎还田和秸秆禁烧工作顺利开展。

    二是加大投入,增机扩容。今年区财政加大对农机化的投入,增加了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机具保有量和服务成员,提高了农机装备水平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社会化服务能力。各示范镇积极以实施市级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示范镇建设项目为契机,纷纷出台扶持政策,加大了奖补配套资金投入。今年各示范镇在市、区级奖(补)资金的基础上,分别拿出每亩5-10元的奖补资金,贴补实施机收秸秆粉碎还田地块,并预拨到村,大大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农民用机积极性。据统计,全区三级投入资金达1000万元。

    三是加大宣传,提高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及镇机关干部会议、广播和发放“致学生家长一封信”等措施,广泛宣传推广应用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的好处和焚烧秸秆的处罚措施,形成浓厚的舆论氛围和极强的高压态势,促进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采取悬挂横幅、过街联,张贴标语,出动宣传车,打印明白纸等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宣传,营造了浓厚氛围。

    四是加强示范,促进发展。三秋前,该区于8月17日就召开了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机具作业现场会、演示会,广泛宣传玉米机收秸秆还田技术的好处,提高农民群众积极购买和应用该技术的主动性、积极性,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今年区、镇及村分别层层召开了机收、秸秆粉碎还田现场会达18场次,给农民选机购机提供了良好机遇;同时,加大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宣传力度,采取优先补贴和应补尽补的措施,大力发展玉米联合收割机、秸秆还田机,确保满足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作业机械需要。

    五是监督有力,扎实有效。区委成立了由区纪委各个纪工委牵头的全方位督查小组,扎实有效推进了以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农机化作业为主要措施的秸秆禁烧工作。

    六是发挥基层作用,“堵”作用凸显。各镇村,特别是村级干部充分认识到了玉米联合收获机是解决玉米秸秆去向的最理想的措施,积极引导农户发展新机具,多渠道调引跨区作业“客机”,真情服务留住作业机具,为提高本村、本镇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率奠定机具基础、领导基础。

    七是政府“戏台”搭得稳,农机“主角”唱得好。今年三秋生产,全区各级农机部门在区政府搭建的资金、政策和领导等的大好舞台上,履职履能,全力做好机具检修和保养、技术培训、机具考察选型和农机物资储备等各项准备及战斗指挥工作。1、强化指挥调度:三秋期间,区农机局成立三秋农机工作领导小组,安置指挥部,开通服务热线,成立技术服务小组和安全督导小组,第一时间为机手、农民良好服务,保障农机作业顺利安全进行;并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机具上阵数量、作业进度详情,科学调配机械,提高作业效率;2、加强跨区作业“客机”引进:充足的机具拥有量是保证任务完成的必要条件,该区在充分发挥本区机械的同时,强化“客机”引进,保证实现玉米成熟一块、机收一块、秸秆粉碎还田一块。三秋期间,该局成立了四支跨区作业引机小分队,一队由局长亲自带队在本市活动联系,其他三队各有一名副局长带队,南上河南、安徽、江苏等地,西进菏泽、济宁等地,向东到我省胶东地区,多渠道、多领域、多种方式调引跨区作业“客机”支援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作业。据统计,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作业高峰期,共引来“客机”450余台,使全区日上阵玉米联合收获机、秸秆粉碎还田机上千台,大大加快了玉米收获、秸秆粉碎还田作业进度。今年全区各镇街、村还把提高作业质量、速度作为总抓手,乡镇政府采取了对行政村机具上阵数量、作业进度一天一调度,加强上阵机具管理;对上阵机具数量不足、作业进度慢的及时约谈,强力推进了机收秸秆粉碎还田面积提升。3、加强机具检修保养技术服务:区农机局联合农机合作社成立技术服务小组,巡回田间地头,加强作业机具的故障排除、技术指导服务,保证机械正常、高效运转。4、加强作业质量检查、作业机具在位情况巡查:保证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作业质量和补贴机具为本村、本镇、本区服务。5、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主力军作用。今秋,区政府为把各级补贴资金用在刀刃上,使补贴资金不外流,在实施玉米联合收获机补贴上,区农机局、财政局联合制发了“2013年农机专业合作社新增机具补贴实施管理办法”,并层层把关,抓好合作社社员的申请、审批等工作,保证了玉米联合收获机购机的真实性,使农机专业合作社扩容增量,装备水平大幅度提升,服务实力不断壮大;各农机合作社充分发挥全社农业机械的作用,采取订单作业、合同作业和集中连片作业等方式,大大提高了玉米联合收获机作业质量和作业效率,扎实推进了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作业进程。

    同时,充分发挥农机生产、销售企业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备足配齐三秋机具及零配件,保证作业机械迅速、安全、高效作业,促进三秋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作业进程。

    八是项目带动,以种促收。今年是实施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示范项目的续建年,区局按照项目建设要求,成立了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小麦免耕播种作业服务队,围绕示范方、各种示范基地进行免耕播种服务,并采取订单作业、合同作业和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小麦免耕播种“一条龙”作业,集中连片作业等一系列措施,加强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推广示范方建设,有利地推动农业部“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项目高质量、规范实施;同时,该项目一次完成种床破茬整地、小麦播种、种子侧下方施肥和镇压等多道工序的宽幅种肥同播技术,不仅可减少拖拉机进地次数、节约成本开支,实现节本增效,而且,有效解决覆盖还田的秸秆影响常规播种机播种时被秸秆堵塞的现象,达到以种促收的目的。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今年的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综合利用成效显著,但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识不到位,发展不平衡。个别乡镇、基层干部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到位,对秸秆还田工作存在为难发愁情绪,没有真正从思想上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制只停留在口头、书面上,而没有从措施上真正抓好落实,因而导致了有些适合还田的地块没能还田。也就是说,个别乡镇只注重人力投入,忽视机具发展,算不清人力投入的短暂效益和机械投入的长远长效这笔账,长远长效机制意识淡薄,导致花了不少钱,办不了实际事;甚至个别乡镇头疼医头、脚头医脚,问题出现,决心已晚,还有个别乡镇把决心表给领导听听,可实际行动不兑现;更有的基层干部群众对秸秆的潜在价值以及就地焚烧的危害性认识不足,习惯把主要精力放在“堵”上,忽视了机收还田主渠道和积极开展多元化高效利用这些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疏”的渠道。

    (二)投入不足,机力匮缺。夏季小麦秸秆还田机械经过近几年的大力推广基本满足了需求,可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作业机械由于受到作业收入、购买力和天气自然条件等影响较大,又没用相应的机具新增和跨区作业“客机”援助等措施,导致能作业、可作业时,机械缺口较大。

    (三)宣传不力,氛围不浓。个别乡镇对机械化收获秸秆粉碎还田技术和秸秆禁烧工作宣传力度不够,舆论氛围不浓。

    另外,农机农艺融合措施宣传跟不上,导致相当一部分农民还没有长期的效益观念,受传统耕作方式影响,还是停留在“卫生田”、不麻烦、小麦出苗又齐又好看的传统小农意识上;个别农户即使还了田,担心秸秆还田后影响小麦出苗,又将粉碎的玉米秸秆清理到地头,造成了极大浪费和隐患。

    (四)部分地块作业质量差,影响农民用机积极性。受地块、机械性能、操作技能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块作业质量还不能完全达到要求;少数机手在利益驱动下,一味追求作业速度,造成了还田机离地间隙大,导致秸秆粉碎不够细、玉米茬留的高,降低还田质量,挫伤农民用机积极性。

    (五)社会化服务能力薄弱。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数量和机具数量少、规模小、运营不规范、库棚场地不足,机具漏天存放,导致机具锈蚀老化加快,作用发挥不好,降低农机作业的组织程度,并严重降低农业机械作业效率。同时,乡镇农机站服务能力普遍较差,存在无办公场所、人员少、技术水平低、必要的工作经费少甚至没有,严重影响全镇机械组织调动和作用的充分发挥。

    (六)费用大、作业费低。农机作业驾驶员工资、油料费、维修费等较高,作业费偏低,且国产机械普遍存在性能不稳定现象,导致农民投资回收慢,甚至收不上来,以致于跨区作业“客机”引的来留不住,本地机械自动流到作业费较高的区域作业。

    (七)田块窄小,机具作业效率降低。一台三行自走式玉米联合收获机在大田正常作业,小时作业量达到6亩左右,一天作业可达70-100亩,可是收获一家一户地块,一天只能收获20-40亩,效率大大降低。

    五、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快确立以普及机收秸秆粉碎还田为主的总体工作思路。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坚持疏堵并举,标本兼治,在确定机收粉碎还田主体思路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秸秆利用工作的三个转变,即由以堵为主向疏堵并重转变,由以行政推动为主向市场调节为主转变,由以焚烧和传统利用方式向多元化高效化利用方式转变。

    (二)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发展长效机制。区镇要把机械购置投入纳入财政预算,保障农民新增必要急需机具的补贴扶持资金,建立农机化发展的长效机制;要积极争取利用市级以上资金,推动全区农机化科学、快速发展;乡镇的投入资金要重点由防火奖补和农机作业补贴向大型农机具购置及秸秆高效化利用转变。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继续坚持重点、优先的原则,实行应补尽补,确保玉米机收秸秆粉碎还田作业机具补贴资金需求。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舆论氛围和农民用机积极性。一要加大机收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化技术应用和禁烧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以实施机收秸秆粉碎还田为主要利用途径的认识;二要加强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措施的宣传,提高农民应用保护性耕作小麦免耕播种机一次完成播种行间旋耕、施肥、播种、覆土、镇压机械化技术和机械深耕-细耙或深旋耕两遍技术,解决秸秆量过大问题。

    (四)加强作业质量跟踪督查力度。在搞好作业前培训,提高驾驶操作人员素质和技术的基础上,要加强田间机具作业质量跟踪检查,严格机具作业技术规范,提高作业质量和农民用机积极性。

    (五)快速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新形势下农业社会化服务主力军;要在资金、政策、金融贷款给予支持,要在办公、库棚等场地建设用地上尽快出台政策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要在运营上加强指导服务保障其健康快速发展壮大,从而提高其服务能力。在乡镇农机站建设上要归还农机站的地产、房产,要提供现有人员参加各类进修学习的机会,要充实懂业务、会管理的农机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农机站的组织调动和社会化服务能力。

    (六)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创建农机农艺融合示范区。随着农机化的普及,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技术必须通过农机来实施。因此,要加快土地流转速度,或宣传动员农民实行农机全程作业服务的全托管式的“保姆”服务,要积极探索良种、肥料、农药等统一供应、收种管统一农机作业服务新模式,促进机艺融合,提高农业机械的地区适应性,构建适应现代发展的农机农艺融合技术体系和工作规范。

    (七)规范跨区作业市场,保障“客机”安心作业。根据作业市场变化,采取作业费补贴的办法,保证作业费与周围收费的衔接,调动“客机”来台作业的积极性。同时,要热情服务,为来年“客机”再来服务奠定基础。

    (八)要提前制定扶持政策。由于机械生产企业在作业前要停产搞服务,为此,政策要制定,为农民选机购机提供好的空间。

新闻来源地址:

手机看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