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县:着力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程度

作者:德州农机化信息网 本站发布时间:2013年12月04日

    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逐年增大,武城县农机化工作的全面得到落实,农机化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农机装备总量不断攀升,装备结构逐步优化,农机作业水平和机械化程度持续提高,农机经营效益日益改善,农机化事业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一是农机作业组织保障有力。

    一是三夏、三秋期间分别制定了《“三夏”农机化工作实施方案》、《“三秋”农机化工作实施方案》,组成了“三夏、三秋农机化生产领导小组”,综合协调全县农机生产工作;二是开通“农政通”服务平台,及时将各地麦收、秋收进度、机具配置和天气预报等信息发送给农机户:三是成立三支农机服务小分队,深入生产一线指导技术推广、机具维修、安全生产和机具调度等。

    二是农机化水平显著提高。2013年武城县玉米机收面积49.5万亩,机收率达到96%,全县种植小麦56万亩,机播率达到100%;全县耕整地面积70万亩,机耕率近100%;全县小麦免耕播种面积5万亩;综合机械化程度达82.8%,较2010年的45.2%增长37.6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2.53%,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我县农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是农机化作业效益稳定增加。2013年“三夏”、“三秋”高峰时,全县日上阵各类农业机械达到10000余台套。随着众多大型复式、高效安全、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加入,“三夏”、“三秋”生产的效率明显提高,进度明显加快。与去年相比,玉米收获少用7天结束。全县“三秋”农机作业收入8300万元,其中跨区作业收入450万元。

    四是农机服务体系渐趋完善。全县注册农机专业合作社65家,规范运作合作社48家,“五有”农机合作社35家,它们已经成为服务新农村、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机作业规模经营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据统计,“三夏”、“三秋”期间,农机合作社共有520台小麦收割机、760台玉米联合收割机投入生产中,与村民组织和农户签订作业订单38万亩,通过集中连片一条龙作业,减少了机械转移地块和换装农机具的次数,农业机械有序作业面积大幅增长,机手也得到了更高的收益。

新闻来源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