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伟论道

天下一家,有啥说啥,农机就大。

你现在的位置:农机通首页>>农机博客>>胡伟论道>>默认>>

老文章新读----有农机化报的日子收藏

 
 
 
有农机化报的日子
 
 
 ------献给《中国农机化报》
胡  伟
当这篇文章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时候,《中国农机化报》已经成为中国农机化发展历史的一段沉淀。但是,作为一个对《中国农机化报》有着深深眷恋的农机人,我又不得不拿起笔,写下下面的一段文字,作为为中国农机化事业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的农机化报的怀恋。
2002年10月29日上午11时,结束完在中国农机院的公干,急匆匆赶往月坛南街26号,中国农机化报社,想在农机化报“易帜”之前,与过去的农机界朋友们见上一面。因为,按照我的原订日程,12月初要出国,等回来,《中国农机化报》已不复存在了。不知算不算来晚了,报纸还在,但门牌已经换为《中国县域经济报》了,改换门廷已成史实。一种惆怅骤然升起,面对惜日的报社朋友,伤感自然是无以掩饰的。农机化报没有了,农机人不得不产生这种失落感。对报社、对农机,福兮?祸兮?谁来评判?
1983年,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在一位低年级同学处第一次看到《中国农机化报》----前身《农机化服务报》。说实在,当时并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影响,大概都是有关农机市场销售的内容,不过从此知道在中国农机行业里还有这样一张报纸。更没有想到我此后的生活竟会与这张报纸有如此密切的关系,与这张报纸有如此深的因缘。
有一张《中国农机化报》,用现代人的话来说,是农机人有了一个互联的平台。天南地北的农机人,不管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相会,都可以就着农机化报的报道话题进行交流、探讨、争议、求教。在很大程度上,农机化报是农机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影响着许多人的生活、学习。没有了农机化报,我们又会过什么样的日子?也许我们可以说,这个世界离了谁,也照样运转,事实可能如此。不过,没了农机化报,我们再相会的时候,也许会多了一些无言、多了一些沉默。到那时,我们也许会体会到:有农机化报的日子真好!
说实在的,有农机化报的日子,我们并没有感到它的重要、它的分量。每年农机化报召开通联工作会或记者站站长会的时候,我们提的多的往往是意见,有时甚至是尖锐的刻薄的。记得有一次开会,我拿着一张刚刚出版的农机化报,找到莫小民社长,对一版头条有30多个字的标题,发表了一通不满。农机化报没有了,我们的意见还有否?
北京的一位同仁在一次会议上讲得好,农机化报就象我们自家的孩子,在家里,我们可以批评它,甚至可以骂它,但,外人却不可以。一家人!这就是我们的感受。也就是说,虽然我们可以对农机化报一肚子的不满,但在我们的骨子里,却早已将其视为生活不可剥离的有机部分,用一句不恰当的话来讲:爱之深才会恨之切。
就个人而言,我的农机生涯与农机化报息息相连。参加工作不久就开始向农机化报投稿,**初的想法不过是想成为农机化报的一名通讯员。回过头来看,这种期望实在太 “小儿科”了,当时这确实真实的。后来,从基层单位到了局机关,成为专职的农机化报兼职记者,与农机化报的关系自然跃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此后就发不可收拾,竟至与报社建立了比别人更深更密的关系,成为农机化报人不过就是一张纸的问题。农机化报没了,是报社的悲哀?更是象我等这样“终身致力于农机化事业”的人的悲哀!
有农机化报的时候,我们订报并不积极,如果有回程的话,我想,我们会更珍视这份报纸,会更家努力的去为它工作,多多订报,多多投稿,让我们的农机化报兴旺起来,不至出走。
农机化报成了一段历史,农机化报的作用、空间由谁来填补?这是好多农机人思考的问题。但愿,但愿,早日有人出来填空,弥补中国农机化的这一空白!让我们再沐浴农机化报的阳光,共同携手,开创中国农机化的新天地。
《中国农机化报》走了。幸庆的是,在我们共同走过的这段时光里,结交了不少报社的朋友,衷心的祝福朋友们一路走好,在今后的日子里还请时时想起在农机的日子,关照农机的日子。
笔拙,心诚,仅以吾文表达对农机化报的无限眷恋,与全国农机同仁共怀。
朋友,多保重!
2002年12月29日0时21分,天津

发表于 @ 2006年09月17日 23:43:00 |点击数(

旧一篇:江西二三言 | 新一篇:天津评选优秀农机科技作品

博客信息
胡伟论道的博客
创建时间2006年03月10日
今天点击:770
本周点击:124
本月点击:699
点击总数:825192
[发私信][加为好友]
博客公告
文章分类
默认默认(387篇)
风论风论(197篇)
快递短语快递短语(59篇)
闲苑闲苑(26篇)
采撷采撷(21篇)
随缘随缘(12篇)
景色无限景色无限(7篇)
光斓光斓(6篇)
©2016 nongjitong 农机通提供技术支持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政策 使用条款和版权声明
页面生成时间:2020/12/23 22:3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