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治市努力创建全国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市,在发展具有太行山区特色的现代农业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长治市从2000年提出建设全国绿色经济区,到2004年申报建设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再到2007年建成全国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市,成为全国第**个“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在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中,长治市按照“标准+龙头+基地+农户”的模式,重点抓了五个关键环节:
1.抓标准制定,建立全市农业标准体系。长治市组织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先后制定发布了33项长治地方农业标准和20项企业标准;发布实施各类标准721项,在全省率先建立起了农业标准体系;出台了《长治市绿色(有机)食品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等21个生产技术规范,为消灭农产品无标生产提供了技术基础和有利条件。
2.抓示范带动,一次性申报和建设25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自下而上的项目推荐、专家审定、组织申报等系列程序,2004年长治市一次性向国家标委申报了25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并全部获得批准,为全国地级市之首。今年,又一次性向国家标委申报了12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这些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已覆盖全市300万亩基地,200个龙头企业,45万个农户,分别占到全市耕地面积、龙头企业和农户总数的65%、70%和75%。在实施过程中,将各项任务分解落实到了县、乡、村、地块和龙头企业、示范园场;还长期聘请全市百余名专家与示范区结对子,手把手指导农民生产实践,并采取农民通俗易懂的形式,编制标准化生产“明白卡”、“口袋书”,使每个示范户弄懂标准、明白规程,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
3.抓资金投入,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在基地建设上,按照“跨村为园,跨乡为带,跨县为区”的原则,市财政每年拿出250万元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给予补助,各县市区也相应列支了配套资金,全市实施农业标准化累计投入1亿多元,推动了30万亩花椒、30万亩马铃薯、20万亩玉米制种、20万亩沁州黄小米、10万亩大青椒、10万亩旱地西红柿、10万亩大葱等特色产业标准化基地连片发展和10个健康养殖小区的标准化发展。在龙头企业培育上,先后拿出400万元支农资金,采取以奖代助的办法,鼓励龙头企业实施标准化生产。去年市政府拿出1000万元调产资金,组建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担保公司,带动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建设。
4.抓品牌效应,促进农产品质量管理标准化。按照商标助农、品牌兴农、名牌强农的目标,政府先后拿出1000万元,通过认证费用补助、申报品牌奖励、政府买单宣传等多种形式,鼓励企业申报品牌和认证产品。目前,全市农产品注册商标达到400多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农产品2个,省级著名商标32个;有机农产品6个,无公害农产品58个,绿色农产品127个;还有出口欧盟免检产品1个,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1个。其中,“沁州黄”小米在相继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农产品的基础上,还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标志。“屯玉”品牌成为全省农业行业的首个“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在今年实施的保质量、保安全、助奥运———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行动中,长治市农产品抽检样品合格率均为100%。
5.抓产品营销,实行终端消费市场网络管理标准化。长治市集中财力物力新建了长子大青椒、平顺旱地西红柿等20个绿色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建成了130多个乡级农产品交易市场,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延伸周边地区、辐射全国部分大中城市的发展态势。并在“长治绿色农网”、“晋商网”上建立了绿色农产品展销平台,为130多家企业的农产品进行了网络营销,实现了有形市场与网络市场相得益彰的销售新格局。目前,全市有30多种绿色农产品打入全国20多个省市的1000多家超市,有11种产品漂洋过海进入日本、韩国、新加坡、俄罗斯等国际市场。绿色农产品出口创汇达到2000多万元,销售收入达到25亿元。
长治市通过推行农业标准化,促进了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比如,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全市各类农户公司达到4800多个,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260个,居全省第一。推进了农业技术创新。长子县农民李生贵,在国家级蔬菜示范区建设中,发明了生贵式移动大棚,并获得国家农业新型实用技术专利,促进了节本增效。在政府的支持下,目前,生贵式移动大棚发展到2万多个,还推广到北京、山东、广东、河南等10多个省市。2007年,农业部在长治市召开全国农田节水经验交流现场会,30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参观了长治市的农田节水典型,总结推广了旱作节水农业的经验和做法。今年6月份,农业部又在长治市召开了全国蔬菜集约化育苗与无公害技术经验现场会,主要解决蔬菜育苗技术、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核心问题。这标志着长治市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从技术规范、技术集成、发展模式、管理机制的各个层面都有了新的提高。加快了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长治市通过政策扶持和现场会推动的办法,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农民增收。通过旱地西红柿现场会、生贵式大棚现场会、优势农产品规模发展现场会、沁州黄谷子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推进会,实现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山西省长治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许霞)
发表于 @ 2008年11月11日 16:13: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