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农机化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机械化

你现在的位置:农机通首页>>农机博客>>兵团农机化>>——农十师>>

三代机务标兵的对话收藏

    改革开放30年,各方面的变化都特别大,对于生活在地处中哈边境一线的农十师一八六团的农机职工来说,**大的变化就是自己的心爱的“宝骑”的变化。  

    冯全山老人是农十师一八六团的一名退休职工,是一八六团**早的开拓者,在机务线上辛勤工作了一辈子。他对于一八六团自改革开放30年来机车方面的发展变化是**有发言权的。  

    冯全山是1965年3月份从沈阳军区转业来到一八六团的,当时一起来的人有200多个。当年8月份他到了机耕队,当时机耕队只有两辆机车,都是老式的54东方红拖拉机。后来又有75马力机车,再后来又增加了个802东方红拖拉机。冯全山老人说,以前的机车特别少,每年耕地的时候都是昼夜不停,人和机车都特别累,尤其是机车,很容易坏,通过人耕完地浑身上下没有一处是干净的。  

    冯全山老人感概地说一八六团的机械化真是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前的链轨式机车现在都特别少见了,到处都是大马力。说起大马力机车来,冯全山老人高兴地说,你看那大马力机车走到哪里都行,不象链轨车有些地方还不敢走,怕把路压坏了,大马力可真是太方便了。  

    1992年,冯全山在农机战线上光荣退休。  

    冶登云和张建明都是一八六团土生土长的二代军垦人,退伍军人。他俩算是一八六团第二代军机手了。俩人开车时间均在上世纪80年代。2001年农机具做价归户的时候冶登云响应号召和时任修造厂厂长的张建明东拼西凑4万多元购买了一台东方红70拖拉机,考虑到今后可能要修机车,他们又凑了2000多元把修理铺也一并买了下来。从买上机车后他俩就没日没夜地开始干活,当年收入二万多元,他们也成为一八六团农机具做价归户时的带头人,示范户,同时也成为改革的**早受益者。经过几年的努力,冶登云和张建明两人购买了1002大马力机车和其他配套农机具。以后他俩每年的收入都在4-5万元左右。  

    冶登云自从76年参加工作就开的是54拖拉机,后来又改成了75拖拉机,后来又更新换代成了1002拖拉机。冶登云说,改革开放30年,不光机车改变了,配套农机具也多了,比如整地机,打瓜机等等,机车开得也舒服,人省事多了。  

    去年至今,一八六团新增大马力机车10台,全部享受了国家大型农机具补贴。30岁的河南小伙子邓东举就是其中一个。去年邓东举一年挣了16万元,他又借了点钱购买了一辆1454大马力机车。今年一年机车纯收入8万元,加上一百多地的收入也有十几万元。  

    邓东举的车开的特别好,技术在团场也算是算一算二的。邓东举说起自己的变化来高兴地说这都是兵团党委政策好,他说这几年兵团党委的税费改革、两还富民政策让他得到了实惠,他的收入一年比一年高。邓东举的这辆大马车机车去年至今一共耕了4000多亩地,机车更方面的性能特别好,他对车子也保养的特别好。(李乾红)




发表于 @ 2008年11月21日 01:07:00 |点击数(

旧一篇:农五师九十团:回收滴灌带3年节支1000万 | 新一篇:农一师召开残膜回收及秸杆还田联合作业机械现场演示会

©2016 nongjitong 农机通提供技术支持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政策 使用条款和版权声明
页面生成时间:2020/12/24 2: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