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1254”拖拉机在“归方连片”的土地上进行着深松整地作业,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将玉米的下棒、脱粒、清选一次性完成,装载着冒尖粮食的轮式“凯马—554”拖拉机往来穿梭于田野和场院间…… “连片的土地,统一的轮作,大型农机装备,标准化作业”,这些以往只能在垦区才能看到的大农业场面,而今在鹤岗市现代农业试点村业已粗具规模,“崭露头角”。 今年,鹤岗市以农机作业合作社和粮食加工龙头企业为依托,共组建了6个现代农业试点,规模经营面积达21250亩,每个试点规模经营面积均在2000亩以上,拉动全市规模面积5万亩以上。在6个试点中,拥有大型拖拉机11台,中型拖拉机22台,配套农具65台,联合收割机28台。有268户农民参加了土地规模经营,实现劳动力转移580人。 对土地规模经营这一“新生事物”,视土地为“命根子”的庄稼把式**初也大多不太认可。许多人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入股”的。 郊区红旗乡长胜村农民崔怀生的例子就比较“典型”。
“地都交给你种了,我干啥去?”崔怀生问村干部。
“你要能闲得住,就在家闲着;你要是闲不住,有的是活儿让你干!” 经不住村干部的一番“鼓动”,崔怀生答应拿出承包田中的14亩地“入股”。但他留了个心眼儿:还得留点儿地自个儿种,不然万一他们赔了,全家喝西北风去啊!
可到了秋后,当崔怀生从农机作业合作社里按每公顷大豆5050元领取到分红时,真有点“悔不当初”了:“要是把地都入股就好了,啥也不用管,只等着分红,还不耽误打工挣钱,这好事上哪找去!” 村委会主任刘春山告诉记者,为了让加入农机作业合作社的富余劳动力增加收入,村里多方引导和鼓励他们发展养殖、加工业或外出务工。“今年春天,我们就帮助20多个富余劳动力联系了一项小工程,不到俩月每人挣了5000多元。”
鹤岗市的现代农业试点主要采取股份制、联合体等形式参与经营,通过村农机作业合作社,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农户自愿以土地入股,与合作社共同经营土地、共担风险、共享收益,把土地等生产要素有机整合,变分散经营为合作经营,推动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使农民在获取土地承包效益的同时,选择其它经营项目或劳动力转移增加收入。在规模经营田,广泛应用保护性耕作、旱作农业、秸秆综合利用、等离子种子处理等农机农艺新技术,机耕、机播、机收等主要生产作业环节机械化率均达97%以上,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玉米通透栽培、大豆窄行密植、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喷灌、微灌、滴灌等先进的农业生产措施在这里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规模经营田”,成为当地农民眼里的“样板田”。 绥滨县忠仁镇联合村有耕地11241亩,240户人家,235台套小型农机具。平均到户,一家也就40多亩地外加1台农机具。多年来,因为分散经营,采用传统的一家一户“家庭袖珍式”耕作方式,所以大机械的作业优势始终无法得以发挥,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单产不高,总产不稳。
今年,联合村“两委”班子转变观念,利用去年组建的大型农机合作社,集中2250亩土地,大胆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村里和村民达成协议:村民自愿将自家承包田交出来,让村里采取“统一整地、统一施肥、统一播种、统一打药、统一除草、统一中耕、统一收获”方式耕种,年终按各家各户耕地面积大小进行分红。通过联合体规模经营,种植成本大大降低,而且由于采用大机械深松整地、中耕管理,保墒灭草效果好,粮食获得了高产。参与集中耕种的村民翟跃林高兴地说:“我种大豆可有年头儿了,这连片种植就是不一样呀,以前一垧地打17袋,现在能打23袋,一垧地比过去纯增收2000多元,以后这地俺就这么种了!” 昔日“小农式耕种”收成低,而今“航母式经营”粮满仓。
不仅如此,头脑活络的陈福军、王军喜、常乃福等45个村民把耕地交给村里经营后,还到山东威海打工,每人平均年收入15000元。 “当年联产承包时,我家分了40亩地,每到秋收,全家老少十几口人得忙活一个月。今年村农机作业合作社承包的7500亩地,不到半个月就全部颗粒归仓了!”说这番话的是萝北县团结镇勤俭村农民杨武臣。老杨的自信与自豪源于他们的“铁牛”后盾——13台套大中型农业机械。
年初,勤俭村23户农民以“土地转租、入股”形式参加了规模经营,总面积7500亩,全面实施了土壤耕暄“三、三轮耕制”,在整地、收获、深松、翻旋、起垄等作业中严格按照农机标准化要求。秋后对比,玉米规模经营比散户经营平均增产13.2%,每公顷增产收益为1050元,节约成本280元。合计增产增收1330元;大豆规模经营比散户经营平均增产12.67%,每公顷增产收益为918元,节约成本356元。合计增产增收1274元。通过节本增效,村农机作业合作社可实现纯收入110余万元。土地规模经营后,26名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村民程显志说:“往年种地人均收入4000元,而今年把土地承租出去,人均收入2800元。再加上外出打工收入的15000元,我家人均收入达到5000元左右,比往年增收3800元。” 在鹤岗市,还有另外一种规模经营模式:粮食加工龙头企业承包租赁农民土地。佳木斯粮食加工企业老板张明久,租赁郊区东方红乡桦春村32户农民的2000亩土地,建设集中水稻育秧大棚50栋,利用国家政策购置农机水田拖拉机4台,插秧机8台,收获机2台,实行“七统一”管理,即:统一购置农用生产资料、统一轮作、统一整地、统一播种、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达到了企业和农户实现双赢的目的。水稻规模经营比散户经营平均增产11.4%,每公顷增产增收1792元。
通过对6个试点村的大豆经济效益算账对比,得出这样两笔账:一是节本账。从统一连片整地、统一购买农药化肥,到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割,每公顷降低投入成本358元;二是增效账。由于采用大型农机具作业,提高了管理水平,增加了科技含量,做到农机和农技相结合,良种和良法相结合,使得土地规模经营地块产出效益大幅增加,大豆产量平均每公顷2.5吨,比非规模经营地块每公顷多产0.5吨,按秋粮刚进场时每公斤3.4元计算,每公顷增产增收1700元。综合两笔账,土地规模经营每公顷旱田净增效达2058元。
市农机总站站长张晓伟说:“这仅仅是经济效益,还有社会效益:一是解放了劳动力,促进了其它产业的发展。实施机械化后,解决了束缚农民手脚的土地问题,使农民在不减少土地收入的同时,放手发展养殖业,从事二、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二是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投资农机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示范区促进并带动了周边农业机械化发展。三是实行农业机械化,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素质,农民在机械作业过程中,掌握了新的生产技术,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新型农民,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是改良了土壤。实施机械深翻,改善了土壤耕层,提高了地力,使土地近年来的板结现象得到了改善。” 据了解,明年鹤岗市6个现代农业试点村的土地规模经营面积都将大幅度增加。许多今年没入股的农民,眼下纷纷要求以“土地转租或入股”形式参加规模经营。据初步统计,2009年进行规模经营的村屯将新增13个,全市规模经营面积将达20万亩。 今后3至5年,鹤岗市将建设10个以上现代化农业试点,50个农机作业合作社,规模经营面积实现100万亩以上,占全市总耕地面积40%以上。规模经营100万亩耕地的粮食总产达到10亿斤。农民收入增幅20%以上,规模经营村劳动力转移70%以上。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适度的土地规模经营这个平台。而适度的土地规模经营,又必须以农业机械化为依托。农民以土地入股,在获取土地承包效益的同时,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而他们自己又可腾出身子务工经商,这对于农业、农村和农民来说,无疑是一条“双赢”之路。 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减少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