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安

管理咨询师,利用业余时间从事产业研究20余年,担任多家学术媒体特约记者、特约撰稿人。

你现在的位置:农机通首页>>农机博客>>王超安>>产业研究>>

提高我国农业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与措施 [推荐]收藏


        作者:宣 鸿 

         摘 要 本文指出,现阶段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政策的重点是刺激和扩大农业装备市场需求,而对农机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作用不明显。因此,本文从完善农业装备技术创新体系、增加创新投入、加强企业自身创新能力建设、创造良好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增强我国农机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与措施。

       农业装备制造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它制造业不同,其服务对象是“三农”。农业装备制造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物质基础,是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我国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和增加农业产出效益的重要保障。随着党和国家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的出台,“三农”的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对现代农业装备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大量的农业装备面临更新换代,特别急需降耗、节能、环保型农业装备和技术,重点作业环节关键装备和技术。当前我国的农业装备制造业可以大量提供低端产品,高端产品的有效供给严重不足。

       多年来,政府制定了许多特殊政策和法规,采取了许多措施,促进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从政策实施效果上,这些政策法侧重点是刺激和扩大农业装备市场需求,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自颁布实施以来,随着国家补贴范围的扩大,极大地促进了农机市场的繁荣。由于农业装备技术研究开发周期长、项目经费相对较少,难以在基础性和关键性技术上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取得重大突破,难以满足新型农业装备技术量大、面广的需求,国家的现有政策和措施在人力增强农业装备自主创新能力和保障装备技术有效供给方面还大有作为。2006年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以及相关配套政策,但并没有对农业装备制造业提出具体的政策和措施。

        当前,我国农业装备自主创新的总体能力较弱,同先进国家相比,在技术水平、人才储备、专利拥有和对市场需求反应速度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其主要原因是:新的创新体系尚未建立、体制不清、机制不活、路径不明,有利于创新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尚未形成,创新主体能力不强,创新投入不足,基础研究薄弱,重视技术引进而忽视消化吸收再创新,等等。针对我国的农业装备技术创新的实际情况,本文从完善农业装备技术创新体系、增加创新投入、加强企业自身创新能力建设、创造良好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增强我国农机工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与措施。

       1  制定国家农业装备技术创新发展战略,完善农业装备技术创新体系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曾经建立过一套游离于生产企业之外的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模式,由于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体系已经打破,但新的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农业装备技术自主创新的内、外部条件和环境都发生了变化,技术创新模式也发生了变化,针对各种农业装备的不同特点可采用不同的创新模式。由于当前农业装备技术创新需求数量大面积广,创新任务紧迫,而我国的农业装备创新资源有限,政府有必要制定农业装备技术总体发展战略,构建新的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创新体系,明确相关机构在技术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近期利长期重点创新目标和领域,创新运行机制。

        1.1整合创新资源,引导建立新的合作创新机制
        现阶段,我国农业装备制造企业还不能承担起技术创新主体的重担,所以强化产、学、研的联合,使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技术创新体系中都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避免有限创新资源的浪费。企业侧重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设计,国家对重点骨干企业的技术中心予以选择性的支持,提升其创新能力,使其逐步成长为创新主体,带动行业技术进步;研究院所侧重:厂程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实行企业化经营,国家重点支持行业共性技术的研究,在过渡期发挥重要作用:高等院校侧重基础性研究、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国家予以基本经费的保障,夯实技术创新基础和确保持久创新能力。目前产学研在创新体系中的定位和分工不清,创新经费来源不足,造成各方纷纷采取短期技术创新行为,即“短平快”的打法。出现了企业模仿别人的产品、研究院所忙生产、人学办公司赚钱的现象,浪费了有限的宝贵创新资源,近而导致我国农业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的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工业反哺农业的时期已经到来,国家有能力通过增加投入、政策引导,创新产学研结合的新体制和新的运行机制,构建一个使各个方面都能各尽所长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我国农业装备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产学研合作有多种形式,目前大多采取一事一议的松散型合作方式,缺少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国家应该鼓励引导产学研合作的机制创新一一按照国家农业装备技术创新总体规划,选择重点创新领域,通过长期政府稳定的项目支持利经费投入做引导,鼓励相关重点骨干企业利有相关领域技术优势的高校利科研院所合作创办多元投资主体的创新实体,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和长效激励约束机制。这个机制将改变现有的产学研松散联合的局面,有利于充分利用各自的创新资源,有利于相关领域的知识积累,有利于吸引利培养一支高水平的稳定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有利于科技成果迅速大规模产业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1.2加强科技型企业研发能力培养,强化国家农业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
        一般国外大型农业装备企业集团都有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专门进行技术研究和开发。目前,我国具备研发能力的农业装备制造企业有限,加强包括转制型农业装备科技企业、大裂农业装备制造企业集团在内的科技型企业的研发能力十分必要。国家农业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于1999年,是随着国家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为了保持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所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依托转制成为科技则企业的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几年来为促进行业技术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当然国家农业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运行也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但是从行业特殊性出发,参照农业机械化先进国家的经验,国家农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应该在行业技术创新体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因此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加强其建设。从依托单位中划出一部分人员利资产,专门从事行业共性技术创新和面向行业提供社会公益性技术服务,实行不
同于企业类别的目标管理体系和税收制度,以技术创新、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为了作目标。强化国家农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要在农业装备技术创新战略规划和组织体系构建上明确它的地位确定它的中长期工作目标和任务,保障条件建设和基本经费,同时要不断进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这种调整是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需要,针对行业创新特点所进行的实事求是的优化调整。

        一个充满活力的国家工程中心和几个大型农业装备制造企业的研发中心,必将为农业装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提供强劲的动力,为整个农业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1.3鼓励企业合作创新
        我国农业装备制造业小企业多,单一企业的产品市场占有率低,创新投入大周期长,成果容易仿学,存在着很大的创新不经济。现代生产组织分工越来越细,甚至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分工组织,单项技术的突破往往得不到相应的市场响应,获得应有的创新回报,因此企业之间在技术创新上进行分工合作,可以降低创新成本,迅速取得创新成果带来的市场回报。对于这种形式的合作,政府需要做的是政策引导,促进合作发生。在相关国家机构中设立旨在指导和协调企业间合作的机构,鼓励农业装备制造企业在参照技术合作有关的法律和国际科技合作公约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合作。

        2  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创新投入
       各级政府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制定具体措施,加大对农业装备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科技开发投入,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2.1 增加各级财政对农业装备创新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和金融支持系统

        2006年中央财政科技投入实现了大幅度增长,而农业装备科研具有基础性和社会公益性的特点,以此为契机,参照国家对农业利重大装备制造业的支持力度,中央、省和有条件的市应该在财政预算中列入专项基金,逐年加大对农业装备科研的投入,满足日益增长的对农业装备技术的社会需求。

        发挥财政资金对激励企业白主创新的引导作用,激励农业装备制造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对引进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引导和支持大型农业装备制造企业、农业装备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开展目前我国重点作物、重点环节急需的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开发。在有条件的科研院所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技术创新平台。同时,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的投入力度,鼓励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要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有必要创新财政科技投入管理机制。在科研基地布局、人才队伍建设、政府科技计划设立、科研条件建设等方面,建立协调高效的管理平台,优化资源配置,使财政科技投入效益**大化。改革和强化科研经费管理,对科研课题及经费的中报、评审、立项、执行和结果的全过程,建立严格规范的监管制度。建立财政科技经费的绩效评价体系,明确设立政府科技计划和应用型科技项目的绩效目标,建立面向结果的追踪问效机制。

        作为贯彻落实《促进法》的具体措施之一,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是拓宽创新资金来源的重要方法。加快培育科技创新的资金市场,调动和引导包括外资在内的社会资金,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对农业装备制造企业研发活动的投入,尽快实现研发费用的大幅度增长。建立功能完备的、高效的金融支持系统。创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和科技担保公司合作,形成风险准备基金等:建立科技产业发展银行或中小企业发展银行:积极推进科技金融工具创新并运用它们(如对重大科技专项资产实行证券化、发放可转换债券、票据贴现等低风险业务)进行融资。

        2.2完善落实激励农业装备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
        通过完善税收制度,建立税收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农业装备企业加大对科研和自主创新的投入。结合农业装备制造业的特点,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制定针对农业装备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通过对农业装备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提高企业的效益,促使其加大研发投入。对生产重要作物(如粮食)、重点作业环节(如收获等)所急需的农业机械产品的企业,实施在现有增值税13%利所得税33%的优惠基础上,分别降低一半。

        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力度。允许企业按当年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的150%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当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税法规定在五年内结转抵扣。企业提取的职工教育经费在计税工资总额2.5%以内的,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研究制定促进产学研结合的税收政策。

       允许企业加速研究开发仪器设备折旧。企业用于研究开发的仪器和设备,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下的,可一次或分次摊入管理费,其中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应单独管理,但不提取折旧:单位价值在30万元以上的,可采取适当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或加速折旧的政策。

        制定进出口优惠税收政策。对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进口规定范围内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用品,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对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计划重点项目、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究开发项目和重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项目的企业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关键设备、原材料及零部件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鼓励农业装备企业出口农业装备产品,改出口退税为免税,以增加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

        完善促进转制科研机构发展的税收政策。对整体或部分企业化转制科研机构免征企业所得税、科研开发自用土地、房产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的政策到期后,根据实际需要加以完善,以增强其自主创新能力。

        3  鼓励农业装备制造企业加强自身创新能力建设
        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强企业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至关重要。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政策措施。

        3.1制定相应产业政策,优化农业装备业产业结构
        我国目前农业装备企业超过8000家,所生产的产品种类较齐全。但与国外,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机械装备在基础技术和研究上存在较大差距。引进消化吸收利自主创新能力较差造成了我国农业机械制造水平低,农业机械产品科技含量低、质量差。我国农业机械制造企业过多,造成国内的大型企业并没有发挥其核心作用,企业大而不强,企业间的合作和协调能力差,整个农业机械制造业缺乏国际竞争力。产业组织理论一般认为:在技术创新方面,大企业比中小企业有更多的优势,如大企业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研究开发活动的风险相对要小,而且容易实现规模经济等等。所以,要制定利完善农业装备制造业的产业政策,通过兼并等方法提高农业装备制造业企业规模,对现有的已经企业
化经营的农业装备科研院所和大型农业装备制造企业进行倾斜扶持。

        3.2加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管理,加快推进集成创新
        目前,我国农业装备制造业整体上还处于引进消化吸收阶段,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弱。因此首先应强化消化、吸收和再创造的能力。通过多种途径增加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投入,坚持搞好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的结合工作,全面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一要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机制,联合科研院所和高校做好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可行性论证,制定详细的、操作性强制消化吸收再创新计划,从引进技术的源头就做好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的结合工作。二要切实实现从重视引进硬件技术向主要引进包括专利、图纸、工艺等在内的软们:技术和关键技术的转变,在引进的过程中就开始做好引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的结合工作。三要从系统集成创新的角度出发,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分散引进,接着
就利用“产学研”合作机制,搞好产业链上下游集成、单项技术系统集成、引进技术与已有技术系统集成、相关学科系统集成等,以便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展开再创新。

        对企业引进的技术和装备,加强对其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方案的咨洵论证。将通过消化吸收是否形成了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对引进项目验收和评估的重要内容。对国内尚不能提供、且多家企业需要引进的技术、装备,国家鼓励统一招标,引导外商联合国内企业投标。在进口装备的同时,应当引进先进设计制造技术,并支持国内企业尽可能多地参与分包和实现本地制造。限制盲目、重复引进,加强对国际先进农业装备技术的跟踪,定期调整禁止进口限制进口技术目录。

        3.3加强农业装备企业品牌建设
       自主创新的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所以企业在加强研发的同时,要加强对自身品牌的建设,并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尤其是科研能力较强的一拖、时风等大型企业要努力尽快形成一批有一定国际声誉的中国名牌,为提升我国农业装备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做贡献。另外,企业自身要重视引进吸收再创新后的专利申请注册工作。

       4  建设有利于创新的市场环境,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氛围
       中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强调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政府作为社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主要通过法律、法规创造有利创新的外部环境,维护市场公平,降低交易成本,纠正市场失灵给企业技术创新带来的不经济,使农业装备制造企业逐步成为真正的创新主体。

       4.1贯彻落实现有优惠政策,采取新措施进一步扩大市场需求
       国家对“三农”支持的各项现行政策,都直接或者间接地促进了农业装备和技术的大市场的形成,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好现有政策。我国现行政策体制中还有不少制约因素,例如: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投入不足,农业生产组织和土地使用管理制度,农民缺少医疗和养老等社会保障,城乡收入拉大,农民教育培训不足,等等,从根本上限制了先进农业装备技术的推广使用。按照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各级政府采取具体措施逐步清除这些制约因素的影响,农业装备技术创新才能够迎来真正的春天。

        4.2加强农业装备市场监管,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交易秩序不规范,地方保护主义还比较严重,还未形成公平、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这种市场环境的不规范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间产品价格上的不正常恶性竞争屡屡发生;二是在维护知识产权不到位、商业道德缺失等方面。以上两方面的表现,造成的后果,不仅仅是搅乱了市场、为滋生经济腐败创造了条件,更重要的是极大地阻碍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削弱了企业组织创新的能力。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完善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规范交易秩序,努力营造公平、公正、规范的市场竞争环境。农机工商、技术监督等部门应加强合作,加强对农业装备市场的监管,打市制售假冒伪劣农业装备产品。加大对市场价格的监测,杜绝不正常恶性竞争的发生。充分发挥农业装备制造业协会和学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传播市场信息,普及科技知识,交流科技成果,推动行业自律,应对国内和国际市场的不正当竞争。

        由于农业装备技术创新投入大、周期长、成果易仿学。再加上目前我国农业装备制造企业规模小,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低,存在着很大的创新不经济,再加上对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造成仿制现象十分普遍,进而遏制了农业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所以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大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的力度,要把确立和完善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相关政策法规,具体可从以下角度展开:一是要掌握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要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国内粮食、蔬菜生产等领域的许多关键环节的高端农业机械产品,多数是进口或者由外资企业生产。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的要求,农业装备制造业要不断创新,争取早日掌握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要产品的自主知识产权。并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企业自身要重视引进吸收再创新后的专利申请注册工作。二是要鼓励企业参与制定国际标准。涉及到农业装备的国际标准很多,引导产学研联合研制技术标准,促使标准与科研、开发、设计、制造相结合。应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社团自主制定和参与制定国际技术标准,重点支持大型科技企业通过再创新推动以我为主形成技术标准,鼓励和推动我国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三是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和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从事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力量。国家科技计划和各类创新基金对所支持项目在国外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相关费用,按规定经批准后给予适当补助。依法保护非职务发明成果完成人的合法权益,建立重大经济活动的知识产权特别审查机制。同时,也要注意防止滥用知识产权制约创新。

        4.3培养农业装备创新型人才
        为了支持农业,我国农业装备行业在历史上多次对主要农业装备产品降价,农业装备行业成为一个微利制造行业,整体效益低,人才流失比较严重。近年来,农机高等教育也呈现萎缩态势。所以国家应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对农业装备行业人才的培养,尤其是要加强对包括高筹院校、科研院所在内的培养农业装备人才的主要承担者给予足够的支持,鼓励广大青年投身到农业装备行业中来。一方面要制定人才培养规划,结合项目培养人才。着力培养造就一批创新能力强的高水平、青年学科带头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农业装备创新人才群体和创新团队。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评审、验收、国家重点实验室评审、科研基地建设综合绩效评估中,把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要的考评指标。另一方面要支持企业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改革和完善企业分配和激励机制,支持企业吸引科技人才,允许大型农业装备企业对技术骨干和管理骨干实施期权等激励政策。在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中设立面向企业创新人才的客座研究员岗位,选聘企业高级专家担任兼职教授或研究员。支持企业为高等学校和职业院校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推进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吸引优秀博士到企业从事科技创新。






发表于 @ 2008年07月09日 19:26:00 |点击数(

旧一篇:印度尼西亚农业机械化 [推荐] | 新一篇:农业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战略研究 [推荐]

博客信息
王超安的博客
创建时间2007年11月18日
今天点击:968
本周点击:297
本月点击:1969
点击总数:251532
[发私信][加为好友]
博客公告
管理咨询师,利用业余时间从事产业研究20余年,担任多家学术媒体特约记者、特约撰稿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在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经济日报社、农民日报、中国工业报等媒体发表作品300余篇,其中在中文核心杂志发表作品40多篇。目前就职于一拖股份公司。 本博客除注明“原创”作品外,其余作品均来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告知以便删除。
文章分类
本人观点本人观点(12篇)
播种机械保养播种机械保养(14篇)
柴油机市场柴油机市场(6篇)
柴油机维护保养柴油机维护保养(72篇)
产业研究产业研究(104篇)
迪尔天拖板块迪尔天拖板块(2篇)
个人观点个人观点(13篇)
购机补贴购机补贴(11篇)
管理故事管理故事(114篇)
管理文萃管理文萃(13篇)
宏观走势宏观走势(74篇)
农机具园地农机具园地(39篇)
企业动态企业动态(1篇)
收获机技术收获机技术(10篇)
收获机市场收获机市场(9篇)
收获机械维修保养收获机械维修保养(48篇)
首长讲话首长讲话(3篇)
拖拉机技术拖拉机技术(37篇)
拖拉机市场拖拉机市场(29篇)
拖拉机维修保养拖拉机维修保养(109篇)
写作天地写作天地(2篇)
行业亮点行业亮点(100篇)
一拖公司板块一拖公司板块(1篇)
油价上涨油价上涨(21篇)
政策法规政策法规(26篇)
质量管理质量管理(1篇)
专家访谈专家访谈(13篇)
电子商务电子商务(0篇)
©2016 nongjitong 农机通提供技术支持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政策 使用条款和版权声明
页面生成时间:2020/12/23 23:2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