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情况
2006年,一八四团机采棉模式种植2万亩,机采7050亩。选用品种为新K4和新陆早13号2种品种对比。脱叶剂为美国哈威达和国产乙烯利混合剂,亩用量为哈威达120ml+乙烯利100ml+水25升。喷施时间从9月4日开始到9月13日止,从早晨9点到下午8点气温为13℃-28℃。2006年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脱叶效果不理想,二是品种选择,应以第一果枝高度大于20CM为宜,三是播种机幅宽、交接行要与采棉机匹配。
2007年,全团机采棉播种面积10万亩,机采4500亩。播期为4月7日至4月25日,播种机同时采用了3膜12行(膜宽1.2m)、2膜12行(膜宽2.05m)和5膜20行(膜宽1.2m)3种机型。所有1.2m地膜播种全部采用1膜2管的加压滴灌铺设方式,每根毛管铺设在10cm窄行中间,**大效益地发挥滴灌作用,品种选择以本地区表征良好的石K4作为主栽品种。机采时间为10月7日-25日,总采净率为85-90%,总损失率约14%左右,单机平均日工作量113亩。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地块选择土质条件较好,各项辅助设备配置齐全,采用干播湿出播种方式。抓早苗、壮苗为机采工作打好基础。
2.加大播种质量的监督检查力度,特别是交接行行距,使2007年交接行作业的采收效果明显好于2006年。
3.秋季选择确定机采棉地块时,以吐絮率高,株型合理地块为主,进行脱叶剂喷施作业,同时严格控制好后期喷施时间,当气候条件不符时,立即停止了喷施脱落叶剂工作,保证了后期机采采收效果。
4.脱叶剂主要采用脱叶隆加乙烯利兑伴宝,亩用量为脱叶隆10克左右,加乙烯利80克左右兑伴宝40克。
5.机采时,对采棉机驾驶人员提出严格要求,使采棉机采收时,保持直线行驶,避免猛打方向造成漏采式压倒棉株,同时要求选择合理的作业速度,从而提高采收质量。
6.要求厂家技术人员对各部位进行严格调整的基础上,进一步监督其调整了采摘头的倾斜度,使前后采头倾度正常同时使整体采收高度降低5cm,提高了对脚花的采收效果。对脱棉盘间隙做到常检查、常调整,发现磨损破裂立即更换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采收效果。
7.机车进地前,首先对要采地块的地膜、滴灌带以及杂草、杂物的压实清理情况进行检查,严格要求。防止三杂、异物混入棉箱。
8.作业地块在机车作业过程中,随时进行对采净率、损失率等的检测工作,以及时的实测数据要求机车作业质量,同时及时查找出现的原因,及时解决。
9.加工厂配置了机采棉预清理堆垛设备,同时保证机采棉拉运工作的优先权,保证拉运工作的正常运行。
10.对所有的拉运棉箱进行编号。加强对驾驶员的安全教育。拉运棉箱进地必须按规定停在合理位置。
二、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1.一八四团的气候特点使得棉花的种植必须要以延长棉花生长期为重点,否则当出现2007年气候条件,棉花生长相对滞后条件下,不仅会影响棉花产量,对于机采棉田也会错过喷施脱落叶剂的**佳时机,同时由于棉桃成熟度不够,而产生的开花后吐絮率不够,是影响机采棉采净率的一个重要原因。
2.机采棉采后清地工作,是影响机采采收面积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实采时,机采采净率平均只能达到90%左右,加之采期内还未绽开的青桃,采后每亩地还有几十公斤棉花需人工清理,2006年每清理1公斤约1元,到2007年则达到1.5元每公斤,且不能适时清理。为此建议地块较小的散户,组成联合体,共同考虑应对清地环节,种植面积较大的,可手采、机采适量搭配,互补不足。(农十师一八四团机务科)
发表于 @ 2008年08月26日 11:19: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