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农机通首页>>农机博客>>兵团农机化>>默认>>
漫漫西行路
1953年冬天,刘彩云刚过完18岁生日,她的命运出现了转机:1952年参军到新疆的同乡姐妹焦美珍回来了,她担负着招收第二批山东女兵的任务。
焦美珍来到刘彩云所在的山东省金山县山东乡肖家村,动员姐妹们参军,刘彩云立即与几个小姐妹报了名。
1954年3月11日这一天,乡里来了一个被大家称为余干事的人,他通知刘彩云:明天早晨出发。
3月12日的早晨,刘彩云和好朋友肖淑珍天不亮就起床了,她们一口气走了2公里路,赶到乡政府后却发现原来报名的十多个姐妹,只剩下3个!思前想后,刘彩云咬咬牙,下定了决心:走!
按照乡政府的指示,几个姑娘走了4公里路,终于在傍晚时分来到了县城,见到了部队的首长,分发到了牙缸、牙刷、毛巾等生活用品,姑娘们的心情一下开朗起来。
1954年3月13日,是刘彩云一生都忘不了的日子,那一天,她坐上了一辆带顶篷的大卡车,正式踏上了西行之路。
刘彩云从来没有坐过汽车,从来也不知道自己会晕车。有位叫常桂风的姑娘,一路照顾她。
让刘彩云没有想到的是越走越荒凉,特别是过了嘉峪关后,姐妹们有人哭了起来,有人甚至编出了“出了嘉峪关,两眼泪不干”的顺口溜。就这样,她们一路颠簸、一路欢笑同时伴着少许的眼泪,终于在46天后,来到了目的地———地处天山北坡的十九团三作业站一连。
映入刘彩云眼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几只黄羊远远地、好奇地驻足观望着她们。
有人哭了:“连房子都没有,这是当得什么兵啊?”
刘彩云第一个跳下了车,她是作好了吃苦的准备才来的。
有些女兵看到这荒凉的景色后,说什么也不肯下车,直到吃饭时她们才下来。
在开荒一线入党
1935年出生的刘彩云,家中姐弟4人均是共产党员:大姐刘彩玉于1938年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直从事地下工作,后随解放大军解放上海后,担任了一家工厂的党委书记。
大姐刘彩玉是她心中的偶像,很小的时候,她就决心要做一名和大姐一样的共产党员。
还在家乡的时候,刘彩云已经加入了共青团组织。1954年来到农七师后,刘彩云立即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她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
19岁的姑娘,无论开荒种田、修渠、割麦,她都走在众人的前面,在她的心里,总有一个强烈的愿望:要和大姐一样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经过两年的考验,党组织找她谈话了,原来,她已经被批准为预备党员。谈话的领导问她:“什么叫马克思列宁主义?”
没有读过一天书的刘彩云傻了:“是很好的主义吧?但是我不知道怎么说啊。”
刘彩云的回答,使她的预备党员没有按时转正。
回来后,一位读过中学的姐妹告诉她:“我们在劳动之余学得都是马列主义,你怎么不会说?”
一向活泼的刘彩云沉默了。从此以后,没有读过一天书的她,无论是劳动、吃饭还是业余时间,都缠着有文化的姐妹教她学习马列主义原著。
靠着死记硬背,刘彩云终于记下了什么是马列主义,并且能够流利地背诵其中的许多章节。
1958年,由于表现突出,还因为她流利地回答了上级党组织考察中提出来的所有问题,在努力了5年之后,她终于在1959年春成为一名正式共产党员。
苦中有乐的小金花
当刘彩云作为1000名共青团员中的一员,在1958年5月4日来到当时的共青团农场时。要好的几个姐妹因为不是团员,不能和她同行,还伤心难过了好几天。
但是,她们没有想到:更加艰苦的岁月在等待着刘彩云。
这是一场新的垦荒战斗。
刘彩云按照上级命令,从十九团带来了一把铁锹。
就是用这把铁锹,刘彩云与千名共青团员在这个名叫六十户的荒原上再次创造了人间奇迹。
她已经习惯了住帐篷、用铁锹开荒的日子,各项工作又走在全连的前面。
可吃不饱饭却是一大难题。
当时,农场种出的玉米大部分上缴了国库。刘彩云所在的八连职工们的口粮大多是玉米叶子、玉米秆粉碎后加工的淀粉以及甜菜渣子。
玉米面只有在改善伙食的时候才能吃上一点,对于她们来说,那可是一种奢侈;只有病号才能吃上一碗面条,那碗里也是菜多面少。
刘彩云是农村孩子,尽管吃不饱,还是可以忍受;一位姓范的小伙子就不行了,他天天坚持下地劳动,但是,因为营养不良,全身浮肿,连队破例给他发了两斤炒黄豆,吃了几天,居然好了。
生活的艰苦,远远超过了电视剧《戈壁母亲》中的场景。
劳动竞赛却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共青团员们你追我赶,比开荒造田的亩数,比修渠、平地的土方量。刘彩云、吴平英等五个姐妹表现**突出,被大家评选为能干的“五朵金花”,刘彩云因为年纪小,被大家叫做“小金花”。
在连队表彰大会上,她们每人佩戴了一朵大红花,食堂为她们每人做了一碗稀面条。
姑娘们高兴极了,个个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1958年的冬天是个特别寒冷的冬天,零下摄氏40度,她们还住在帐篷里。
学习之余,姑娘们会在帐篷里大声唱歌,她们喜欢唱《我们新疆好地方》《看看拉萨新面貌》等歌曲,这其中,刘彩云的歌声总是**响的。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当年春天,刘彩云她们种上了小麦,开出了大片绿洲。
因为各项工作都很突出,刘彩云当年被评为先进生产者。
成为女拖拉机手
共青团农场的垦荒战斗打响后,全团一半的人没有劳动工具,在这种情况下,团党委一方面科学组织劳力,一方面向上级打报告请求机力支援。
几个奇怪的大家伙来了,技术员告诉大家,这是拖拉机,可开荒、可运输,还可以做很多很多的事情。
当时,与众人同样好奇地围在机车旁的刘彩云,说什么也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会驾驶着它四处奔跑。
她更没有想到,连队领导经过反复酝酿,决定将其中的一台交给根正苗红、工作积极的刘彩云来驾驶。
刘彩云是一个农村姑娘,她没有读过书,参军后,虽然识了一些字,但对于学习驾驶拖拉机却远远不够。
她驾驶的拖拉机叫D—28,为了尽快掌握驾驶技术,刘彩云虚心向李光学、蔡士青两位师傅学习。她一点一滴地向他们请教,终于,这个庞然大物在她的掌控下动起来了,心里的那份高兴无以言表。
刘彩云没有满足于仅仅可以驾驶着机车为大家送水送饭,她又开始向师傅们学习用它进行播种,仅仅半年后,一个没有文化的女青年,就成为了一名播种机手。
在半间土坯房里结婚
1960年,刘彩云经朋友的介绍与连队的男青年温风楼建立了恋爱关系。
1961年的国庆节前夕,连队决定为他们和另外三对青年举行集体婚礼。
正值拾花的大忙季节,在繁忙的劳动之余,刘彩云还是认真地为自己的新婚做着准备:在连队破例批准的半间土坯房的墙面上贴上了两张大大的宣传画;用土块垒起了一张双人床的床架,然后放上了当时奢侈的木板;没有床单,就凑合着用连队发放的军用绿床单。从小爱美的刘彩云,总想有个喜气一点的被面,于是和未婚夫一起走了几里路来到团部。刘彩云在小卖部没有看到被面,却发现几面彩旗。她灵机一动:何不用彩旗做被面?于是,他们买下了一面大红的彩旗,一面粉色的彩旗,回来后,刘彩云将军被拆开,将彩旗做成了新婚的被面。
10月1日的晚上,拾了一天棉花后,连长贾起玉为刘彩云他们组织了一个热闹的集体婚礼:礼堂里正面的墙上,悬挂着一幅大大的毛主席画像,连队文教王学发为他们四对新人主持了婚礼。让刘彩云印象**深的是,他们一没拜天地,二没拜高堂,三没有夫妻对拜,只是向着毛主席像三鞠躬。
全连200多名青年职工参加了刘彩云的集体婚礼,婚礼上虽然只有半公斤水果糖,但大家非常高兴。
这便是刘彩云的革命婚礼。
发表于 @ 2008年09月12日 18:49:00 |点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