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农机化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机械化

你现在的位置:农机通首页>>农机博客>>兵团农机化>>——兵团概况>>

红星四场概况收藏

    享有“正宗哈密瓜”盛誉的农十三师红星四场(中心团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第五师于1959年4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城东部50公里处的下巴木墩组建成立的一个国有军垦农场。

    它位于天山山脉东段的喀尔里克山南麓,东与疙瘩井相邻,西与大泉湾连接,南到兰新铁路红旗村车展,北至天山山口红星四渠总干渠首。东西距离15公里,南北距离50公里,总面积115平方公里。

    **先红星四场只是作为一个独立团场,后来与红星二牧场合并,它是兵团这一特殊组织的一部分。自创建以来便始终肩负着既是生产队、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的光荣任务,始终充分发挥着经济建设、巩固治安、维护和平、增强民族凝聚力的作用,为兵团的屯垦戍边伟业作出了应有贡献。在屯垦初创时期,生产和生活条件异常艰苦,英雄的父辈们渴饮天山水、饿食戈壁中的野菜、住宿荒野地窝子,经受住严寒酷暑、盐碱干旱等恶劣自然环境的考验,历经艰苦终将绵延东山脚下的下巴木墩这一亘古荒原建设成为一个粮茂棉丰、牛羊成群、瓜果飘香,集农林牧副综合经营为一体的科教文卫、工交建商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有农场,用血与汗书写出“屯垦戍边”历史上光辉的一页。

    走过49年的风雨历程,从1959年建场初期的人口不足千人发展成目前的上万人。这其中还包括汉、回、维、哈、蒙、壮、满、土、土家等九个民族,尤以汉族人居多约占总人口的90%以上。到2007年,全场总人口已达到8047人,全年生产总值1.15亿元,人均收入1.4万元,在职职工2020人,离退休职工623 人,有 29个基层单位,党员 513 人,有农业生产连队 10个,非农业单位 16个。耕地面积4.2 万亩,播种面积3.5万亩。有大马力拖拉机30台,各类中型机车250台,配套农机具750台架,小城镇建设初见成效。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兵团机制的恢复和不断完善,农场在党委领导组织下采取强有力措施“调结构、强管理、增效益”一举甩掉了亏损的帽子,经济开始走出低谷呈现上升势头。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高新技术的广泛推广应用,加速了团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迅猛发展。

    仅2004至2006年3年间,团场在农业生产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特别是在棉花生产中,通过加强管理使农业生产迈上新台阶。在2004年,农作物总播面积只有2.93万亩,其中:棉花播种面积1.6万亩,总产籽棉6537.14吨,皮棉单产143公斤;开始推广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当年的棉花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面积占棉花播种面积的54%;进入2006年,农场继续加大棉花膜下滴灌和棉花测土平衡施肥等新技术的力度,使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率达到100%。同年4月份,红星二牧场与红星四场合并,至此农十三师红星四场(中心团场)正式建制成立。自从建制成立后全场职工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各方面均有很大提高,尤其是农业生产方面,全场农作物总播面积已达到3.98万亩,其中:棉花播种面积2.24万亩,总产籽棉13108.3吨,较之2004年产量翻一番。

     近两年在科技方面,全团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3名,较往年增幅35%;在棉花种植方面,实现棉花播种面积3.5万亩、总产籽棉15702吨、皮棉单产168公斤,二年来累计完成低产田改造面积0.63万亩;完成农田滴灌设施配套安装0.81万亩;在林业方面,园艺扩展面积0.3万亩,园艺规模也已初显雏形;在农机方面截至2008年,团场购置气吸式精量播种机3台、超宽膜精量播种机10台、联合整地机械6套;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完成解危解困房建设718户、宅区通达公路建设58公里、完成主干渠扩建工程28公里;由于我场主要以种植棉花、哈密瓜为主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目前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团场以畜牧业发展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大力推广畜牧业的品种改良、冷配技术,近年来的畜牧存栏数年均递增17%。

     经济的稳步持续发展为团场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也凭借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使种植的棉花和哈密瓜持续畅销美名享誉疆内,为农场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红星四场(中心团场)将会在农十三师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发扬兵团人能吃苦、能战斗、能奉献的精神,求真务实、积极探索、勇于开拓、与时俱进,为谱写红星四场屯垦戍边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而不懈努力奋斗。(杨瑞华 供稿)



发表于 @ 2008年09月19日 10:33:00 |点击数(

旧一篇:农三师四十四团:科技提升农业整体水平 | 新一篇:CASE2555型采棉机

©2016 nongjitong 农机通提供技术支持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政策 使用条款和版权声明
页面生成时间:2020/12/23 23: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