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农机化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机械化

你现在的位置:农机通首页>>农机博客>>兵团农机化>>——兵团概况>>

柳树泉农场概况收藏

    农十三师柳树泉农场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哈密县前锋人民公社,1960年5月转为哈密县地方国营农场,1979年划归哈密地区农垦局管辖。1982年兵团恢复建制后,移交兵团哈管局管辖,为营级建制单位,1990年2月,经兵团批准,升格为团级单位,并确定为国家和兵团双扶贫团场,现为兵团农十三师柳树泉农场。

    柳树泉农场位于哈密市西67公里处,东倚哈密市二堡乡,南与哈密市五堡乡毗邻,兰新铁路、312国道横贯场区,交通十分便利。

    农场南北极长57公里,东西极长73公里,总控制面积180万亩,其中:草场32万亩,可耕面积7万余亩,因严重缺水,现实有耕地面积2.9万亩,人均不足3亩,人多地少,干旱缺水是制约农场经济发展的瓶颈。

    柳树泉农场是一个由维、汉、回、哈等7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团场,现有总人口9816人,其中:少数民族5575人,占人口总数的56.8%,农场所辖建制单位16个,其中农业连队6个,园艺连队2个,畜牧单位1个,建筑队、水电所、加工厂、供销科、城管中心、职工医院各1个,学校3所(为一个建制单位),驻场单位有邮政所、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土管分局、地区水管所等。

    自2001年7月,柳树泉农场第四次党代会以来,在中央和兵师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农场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视察新疆及兵团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带领全场广大干部职工群众,抢抓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同心同德,开拓创新,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制定并推进“十一五”规划的实施,使农场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尤其是经济建设发展迅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物质基础。

    农场经济实力大幅提升。自2001年以来的七年间是农场经济社会发展**快的时期,七年的生产总值是归兵团建制以来前20年的总和,年均增长15.18%。2007年农场实现生产总值7266万元,人均生产总值0.74万元,均比2001年翻了一翻多。三次产业结构由2001年的87:0.4:12.6调整为2007年的76:5:19,经济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农场党委的发展思路也随着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不断地进行调整,在工业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坚持向精准农业、特色农业发展,确定并将“特色园林团、特色庭院团”纳入到农场长期的发展思路。

    农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七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3亿元,是农场归兵团建制以来前20年的两倍多。一大批交通、电力、水利、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相继建成。其中:投资2005万元,完成市镇公路、主干公路、通团公路、通连公路64公里;投资1449万元,完成农电网改造一期、二期以及农网完善工程项目;农业基础设施投资2039万元,先后完成3000亩葡萄架杆项目,26条坎儿井的维护,6公里坎儿井的增挖,26公里主干渠道防渗工程;2000亩的葡萄节水滴灌,8300亩的棉花膜下滴灌;4个小型节水涝坝工程;投资6380万元,完成1100户危旧住房改造项目,71户灾后重建房工程,修建1.3万平方米二层底商住宅楼,1.4万平方米的五层住宅楼;投资小城镇建设1672万元,完成4.6万平方米集中供热项目,1300平方米的职工文化活动中心以及排污工程;投资481万元,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1800多户的安全饮水问题;投资121万元,完成 4个连队的综合活动室项目;同时,进一步巩固和完善4000亩的退耕还林项目。

    以上投入,使农场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各项事业稳步提升。2007年完成生产总值7266万元,同比增长35%,其中一产实现增加值5508万元,增长44%;二产实现增加值326万元,增长35%;三产实现增加值1432万元,增长19%,职均工资性收入1.42万元,劳均收入1.27万元,人均收入6441元。在农场经济不继提升的前提下,坚持扩大生产性投入,压缩非生产性投资的原则,加大清理内外债务力度,2006年至今偿还内外债务5000余万元。

    农场畜牧业发展步伐加快。农场始终坚持“以农带牧、以牧促农”的方针,农场在政策上给予倾斜,资金上给予支持,科技上给予服务,市场给予引导。积极树立典型的养殖专业户和养殖骨干,鼓励全场职工搞养殖,逐步形成有一定规模的标准化养殖小区。2007年畜牧存栏头数2.3万头(只),产肉520吨。(杨瑞华 供稿)



发表于 @ 2008年09月19日 12:25:00 |点击数(

旧一篇:前苏联14HV-2.4A采棉机 | 新一篇: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创业之垦区文化(五十七)

©2016 nongjitong 农机通提供技术支持
关于我们 隐私保护政策 使用条款和版权声明
页面生成时间:2020/12/23 23: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