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发展农机现行。2009年,友谊农场依靠现代化机群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战胜了罕见的旱灾,作物长势明显好于周边地区,夺得了粮食的大丰收,粮食总产突破了14亿斤。得到李克强、王刚等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先后三次被国家授予“粮食生产先进场”、“粮食生产标兵场”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因为农场有农业机械化这个“铁翼”。2010年友谊农场还将借助这个“铁翼”再增产粮食1.2亿斤。
大马力机车整地、先进机具精量点播、高标准田间管理,这是友谊农场去年战胜旱灾的法宝。作为中国现代化农业的窗口,友谊农场的现代化农机发展始终走在垦区前列,从建场初期便从前苏联引进了全套的农业机械,1978年友谊农场又从美国引进当时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农业机械,在五分场二队建立起了现代化农机示范点。建场六十多年来,友谊农场不负周总理“出粮食,出经验,出人才”的嘱托,始终在发展现代化农机上下功夫。如今农场的农机总动力已达24万千瓦。基本改变了农业“靠天吃饭”的面貌,初步实现了旱能灌、涝能排。并且通过坚持土壤深松、秋整地和秸秆还田以及保护性耕作等先进、科学的耕作方法,使秋雨春用、春旱秋防,建立起“土壤水库”、蓄水保墒,通过机械化耕作达到了抗旱防涝的目的。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为抗灾保丰收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由于机械力量的增强,能够抢农时、争主动,春天播种小麦不超过一周,大豆、玉米、水稻不超过10天,粮食作物全部播在高产期。在秋天除推行 “黑色越冬”外,一些地号还根据农艺要求实行秋起垄、秋施肥、秋施药。做到了春天不动土、不整地,这些手段都为友谊农业高产、稳产的奠定了基础。
为使这些现代化农机具更好地发挥作用,友谊农场还在农机管理上狠下功夫,加了大三库一场建设力度,投入资金1200万元改建农具场5万平方米、新建库房6000平方米。同时还制定奖罚措施,加大机具入场入库保管工作力度,控制住农机具乱停乱放的现象。并结合新农村建设实行“人机分离”,要求所有农业机械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统一入场入库,并按农机管理要求规范停放,封闭涂油,从而减少了农机具的锈蚀,延长了使用寿命。并通过召开定标现场会、开展技术大比武活动,使整个农场的田间标准化作业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和发展,田间作业标准合格率达98%以上。在农机作业前,农场农机部门还对管理区所有参加作业的农机具进行检查验收,确保了参加作业机车100%达标。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实施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载体。随着现代化农业机械更新步伐的加快,友谊农场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和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也在不断提高。通过以农机为载体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高达91%,其中采用从美国引进的马思琪奥精密播种机作业,农场的大豆、玉米实现了精准化播种,达到苗匀、苗齐、苗全、苗壮,每亩节约种子2公斤、增产15公斤。有了大型联合收获机使玉米实现了冬天收获,不但能自然脱水8-10个,每亩节本增效20-25元,还避免了破坏垄型,为第二年原垄卡种大豆打下了基础,实现了保护性耕作。
目前,友谊农场在农业生产中全面采用从美国约翰迪尔公司和凯斯公司引进的、具有卫星定位系统的先进大马力机车进行作业,一次完成翻、耙、碎土、镇压等多道作业工序,使整地的深度全部达到30厘米以上,彻底打破了犁底层,起到了涵养水源、提高地温的作用。同时,利用卫星定位系统,还使起垄的整齐度达到了**佳标准,就连往复结合堑的误差都控制在2厘米以内。
现代化农业机械的发展,提高了农场的辐射带动能力,2009年,友谊农场出动机车370多台,共完成跨区作业面积55万亩,其中整地、播种作业面积达20.3万亩,收获作业面积达34.7万亩,实现收入1896万元,纯经济效益达到798万元。跨区作业范围已经延伸到内蒙古海拉尔地区。
友谊农场重视现代化农机的发展,更重视农机的发展历史。2009年农场投资150多万元,收集、修复从建场以来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农机具64台件,并投资3000万元正在建设一座北大荒农机博览园,让这些退役的老农机成为展示中国农机发展历程的一部史书。使友谊成为代表垦区农机化发展历史的展示平台。
2009年8月,全国农机现场会在友谊农场召开,由12台具有卫星定位系统、无人操作系统的大马力整地机械和收获机械,雁字排成一个庞大的现代化联合作业机群,其规模和气势给来自全国各地的与会者带来了强大的视觉震撼。充分展现了友谊农场现代化大农业的迷人风采。
2010年,友谊农场在发展上立足于大农业、大农机、大规模、大效益。按照总局党委提出的“三步走”和奋战350亿斤商品粮的新目标。计划投资4000万元,引进美国迪尔7830 拖拉机15台,3年内淘汰所有落后的播种机,引进国际先进大马力拖拉机60台,联合整地机11台,精量点播机20台,高性能 插秧机100台,对新购进的拖拉机全部安装自动驾驶系统,实现全天候高精度作业、精细化播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