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小程序

中国拖拉机市场向何处去?

作者:一直 本站发布时间:2007年08月28日 收藏
  农机市场振荡下滑,农机企业年初的信心受到沉重打击,致使许多业内人士怀疑今年农机市场怎么了?大中拖市场是否遇到3年高速运行后的一个拐点?为什么补贴力度逐年增长,而其市场张力未曾显现?一季度的市场是否是全年的一个例外?下半年农机市场会否飙升?……凡此种种,人们都焦急地等待着答案。本文虽是一家之言,但其高瞻远瞩,对市场鞭辟入里的分析,对业内人士把握今年农机市场走向,会大有裨益。

  2006年农机市场的飞跃式发展,为农机人注入无限激情,同时也留下了太多的疑问。大中拖市场高歌猛进:全年销售20.18万台,上年为15.05万台,同比增长34.14%;收割机市场激情燃烧:全年销售收获机械11.32万台,上年为10.28万台,同比增长10.1%;多缸柴油机异军突起:全年销售小缸径多缸机156.9万台,上年为139.8万台,同比增长12.2%;各种农机具也水涨船高,同比增长21%以上。

  林林总总,似乎酝酿着一个神话:2007年农机市场将更加高涨。这种判断从各企业库存可以得到验证。在笔者走访的一些企业中,收割机或拖拉机年初库存高达数千台,异地库存也有千余台;另一方面,许多企业本着“扼住市场终端即可称王”的经营理念,大举进军终端市场,以致各渠道“货满为患”,许多经销商因占压大量资金叫苦不迭。

  2006年市场点燃了农机人的热情,同时抬升了对今年的预期。年初有人乐观地预言:2006年拖拉机上到20万台的平台,标志着中国农机市场进入一个新阶段,甚至预测2007年“大中拖需求量30万台不是梦”。

  一月份过去了,一季度过去了,四月份也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期待的波翻浪涌、高潮迭起的局面不但没有到来,等来的却是急转直下的“熊市”。尤其是收获机械市场,出现多年未有的“大跳水”,一季度同比下滑70%以上。拖拉机市场不同程度下滑,1~3月份,销售大中拖5.17万台,较去年同期5.53万台,下降6.41%;小四轮销售12.08万台,较之去年同期12.42万台,下降2.68%;手扶拖拉机销售22.86万台,较之去年同期20.59万台,增长11.07%。三类拖拉机两降,是何道理?

  今年拖拉机市场的确有点冷

  一季度的拖拉机市场“两降一升”产生的根源是什么?轮式拖拉机与手扶拖拉机因适用环境的差异,决定了他们的市场需求差异。小四轮主要用途是农田耕作兼简单运输,主要分布在平原,与大中拖需求相似。大中拖的更新源主要来自这一部分拖拉机升级换代。手扶拖拉机主要用途是农田作业,多数分布于丘陵、山区及南方经济欠发达地区,由此决定手拖的走势与四轮拖拉机的不同步性。

  众所周知,拖拉机年度更新量与净增量构成年度市场容量,拖拉机净增量是一个变数,随着各种环境的变化,起伏甚大。更新量则是一个相对稳定量,有调查显示,我国拖拉机生命周期大致为6~8年,每年拖拉机更新是一个较为稳定的预期量, 2007年大中拖的更新量取决于1998~2000年拖拉机销售量,而此年段是大中拖市场低谷阶段。由此决定今年大中拖更新量相对较小,这是今年拖拉机市场出现一定幅度下滑的原因之一。手扶拖拉机基本不存在轮式拖拉机取代手扶的更新,这决定着手拖近年一直维持现状、甚至出现小幅上扬。

  马力段及生产厂家各有千秋

  如果以“马力”而不是以“台”为单位计算,一季度拖拉机销量下滑仅1%。从各月销售情况看,3月份是拖拉机销售的第一个高峰月份,大中拖占一季度总销量的51.55%,与去年3月份26650台基本持平。可以说下滑主要发生在1~2月份,而3月份出现某种程度的复苏。从各马力段市场来看,一季度中拖呈现较大幅度的上扬,25~40马力段同比增长11.6%;80~100马力及100马力以上的机型销量也有上好表现,同比增长26.5%和35.9%。

  从各企业市场表现来看,多数中拖生产企业呈现良好的增长态势,大拖生产企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负增长。

  市场下滑的影响因素颇复杂

  一季度大中拖市场是相对下滑概念。第一,台数的下降及功率数的持平。第二,部分区域的下降及另一些区域的增长,譬如山东、河南、河北等较大幅度下降,而新疆、陕甘宁等边远区域的增长。这种增长表现为强烈的区域性特征。第三,某些机型的下降与另一些机型的增长,如中拖的增长与大拖的下降,轮式拖拉机下降与手扶的增长。这主要取决了购买用途,春季(上半年)农民购机的主要目的是进行田间管理,故中拖上扬;秋季以秋耕为主,故大拖的需求集中在下半年的8、9、10月份。

  形成这种复杂情形的深层次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解析。其一,拖拉机用户的经营效益呈边际递减趋势。市场调查显示,近年,我国拖拉机用户经营区域的半径逐日缩小,单位面积的耕作收益逐年下降,这种趋势打击现有用户,影响潜在用户的购买欲望。其二,从需求区域分析,我国地形复杂、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拖拉机市场千差万别。鲁、冀、豫为代表的中原区域,近年表现出的两大特点:一是向大马力攀升,其拐点自1999年开始,至2006年已基本完成,剩下的需求变化,有近80%来自于梯度更新。二是近3年市场在高位运行,出现区域性相对饱和。该区域的下降幅度将**大。与此相反,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偏远区域,近年拖拉机市场刚开始启动,其市场增长是符合基本发展规律的。其三,政府补贴较难止住整体市场的下滑。拖拉机补贴主要是大拖机型,且当年补贴时间的滞后,使部分购机者出现“持币等补”现象。即便不是如此,补贴政策对农机市场的拉动也是有限的。2006年大中拖市场冲顶,很大一部分来自补贴政策的刺激,农户出现储备性提前购买。

  一些人仰赖政策的拉动,理由并不充分。因为市场的前提是需求,政策拉动更明显的是品牌。需求一旦进入拐点,这种拉动也会变得苍白。品牌缺乏知名度,企业面对补贴机也只能作“壁上观”。政府补贴对市场的影响有限度的。一是农机补贴政策区域特色较为鲜明,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拖拉机补贴近年已经出现“吃不下”或“吃不了”的状况。一些地区开始将拖拉机补贴资金悄悄转移,出现“名修栈道、暗渡陈仓”的现象。二是国家农机补贴重点将发生转移。在南方,我国农机补贴政策将进一步向水稻机械(插秧机、半喂入收割机)方向转移;在北方,玉米收割机补贴将成为重点项目。三是补贴政策有一定的操作空间,增长的受益者依然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几大知名品牌。四是一项关于农机补贴对拖拉机市场的影响指数的调查显示,87%的用户认为补贴不会对自己的购买行为产生影响,而13%的用户则认为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将不再购买。说明补贴只在一定程度上刺激较少用户的购买行为,对用户的购买决策和市场形势产生不了根本性的影响。

  市场下滑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在我国拖拉机连续3年高速运行之后,按照其发展周期,今年应是市场需求的拐点,有其内在的必然性。一是从我国拖拉机市场发展周期分析,我国拖拉机市场由盛转衰的节点往往在盛极之时已经初露端象,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去年第四季度各月销量得到解释。

  二是从市场周期理论分析,我国大中拖市场近年呈周期性变化,这也应验了物极必反,盛极必衰的自然规律。纵观近10余年大中拖市场的发展历程发现,我国大中拖市场以3~4年为节点,发生一次周期性变化。譬如,1995~1997年为市场高峰期,1998年开始下滑,经过1999年、2000年低谷运行之后,至2001年开始恢复性增长,经过2002年、2003年的平稳发展之后,到2004年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一直持续到2006年第三季度。

  我国大中拖市场虽然表现为周期性变化,但每一个周期又有不同的特点,表现为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发展特点,这一点从近年的销量与增幅均可佐证。

  全年拖拉机市场的基本评价

  市场需求发生转移,市场容量振荡下滑。自2004年开始的拖拉机扩容,至今历时3年。市场需求已是强弩之末,同时急剧分化。一是从拖拉机更新来看,各个市场、各个马力段均表现为向大马力过渡迹象,梯度更新日渐强烈,中拖取代小拖,大拖取代中拖的速度加快。不仅如此,即使各马力段之中,也出现这种“向大”取向。如在河北的大拖市场90马力取代80马力,在黑龙江的中拖市场,50马力取代40马力的等,都有力地说明这一点。二是从需求区域不平衡来看,经济发达区域的大拖市场及边远区域的中拖市场勃兴。三是从政策拉动来看,对市场产生一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需求方向。

  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产业整合日趋凸显。拖拉机行业特别是大中拖产品已经连续3年超高速增长,产品供大于求、产销饱和状态更趋严重,靠政府补贴刺激出来的农机热销、市场膨胀和超前购买不可能保持太久。行业内部的发展不平衡,行业竞争日益加剧,行业垄断更趋集中,国际市场的开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2007年对于拖拉机行业的企业来说应该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对于核心竞争力强大的企业,他们借此可能推行收割战略,鲸吞效益差、经营落后的企业。

  基于竞争战略,许多有实力的企业酝酿产业突围,出现产业交叉迹象。一是表现为跨产业渗透,某些收割机生产企业开始向拖拉机产业渗透,与此同时,一些拖拉机产业也开始向收割机产业渗透。二是表现为企业产业链的延伸,即中拖为主的生产企业向大拖延伸,大拖生产企业向中拖延伸的迹象十分突出。三是产业整合进一步突出,国外跨国公司加快了对中国中小企业兼并的步伐,国际农机巨头在完成与天拖的联合后,又开始与宁波汽拖接触,酝酿新的联合,从而完成其在中国农机市场的战略布局。国内大企业之间的联合也日趋加强。

  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竞争格局已经形成。国内农机企业两极分化现象日渐突出,一方面中小型企业受制于体制、资金、管理等多重因素困扰,弱者愈弱。大企业依靠其多元的生产结构及强大的资金实力,强者愈强。这种状况在市场“灾害”年份将变得更加突出,一些企业将在激烈的竞争中被迫出局。

  从近年我国农机企业的发展趋势分析,几大农机巨头扼守要塞,已经展开规模宏大的“圈地运动”,在主战场发起凌厉攻势。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形成层次鲜明的个性优势产品,如大拖优势明显的一拖、福田、迪尔·天拖等;中拖规模较大的盐拖、常拖、宁拖等。但这种格局仍然是暂时的,是动态的,中国将来的农机市场必然走向“寡头市场”。一个行业的产业集中过程,就是一批企业“吃掉”另外一批企业的过程。因此,企业经营者必须对未来的行业状态有清醒的判断。

  2007年农机市场的序幕已经拉开,在这个大舞台上,谁掌握先机,谁就能取胜。在市场竞争中,没有无利润的行业,只有无利润的企业。
分享到:
新闻来源地址: http://www.camda.org.cn/News/News/ViewNews.aspx?NewsId=368&TypeId=4,51
  • 暂无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