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小程序

迪尔:又一次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

作者:党东民 本站发布时间:2007年12月03日 收藏

约翰迪尔:又一次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
约翰迪尔:又一次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 

  2007年11月17日,在中国农业电影电视制作中心的演播大厅里,“‘约翰迪尔杯’北京市农机知识竞赛”的决赛在这里激战正酣。据说,这场关于农机知识的比赛实况不久将在CCTV-7播出。

  眼前的一切确实是震撼的!能把一个纯农机元素的知识竞赛经过精心策划大众化,并且搬上了中国荧屏的**高舞台上,至少在此前还未曾见过。今天,“约翰迪尔”让咱农机人也疯狂了一回。

  欣赏着这场具有“约翰迪尔”符号的比赛实况,想着比赛的实际意义。一切玄机似乎没有经过太多梳理就已经清晰起来。这场全国播出的节目无疑将传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在刚刚走过“服务中国30年”之后,迪尔公司今年又迎来了公司诞辰170周年!不管是30年还是170年,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双喜临门的迪尔公司又一次站在了历史发展的新起点上。

  这场知识竞赛,实际上就是吹响了新征途的号角。

  2007年,迪尔走过划时代的一年

  2006年,迪尔公司走过了“服务中国30年”的旅程。30年的发展,30年的积累,更为重要的是,通过30年的中国化,迪尔公司真正确立了在中国长期发展的战略。中国有句老话叫“三十而立”。意思是,一个人在30岁就应基本树立自己的思想和志向。这话用在迪尔公司身上再贴切不过。

  果然,迪尔公司在2007年的一次又一次发力,让人们对其发展思路感受的更为清晰。看来,迪尔公司这回是铁了心要在中国继续发展自己的事业。或者说,经过30年的中国本土化,中国已经成为其世界战略的一个新的发展平台。从这个意义上说,2007年绝对是迪尔公司具有划时代的一年。

  4月26日,约翰迪尔中国市场部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举行了“我与约翰迪尔”征文表彰活动。

  6月8日,约翰迪尔在其公司网站上发布消息称,其计划扩大在中国的小型拖拉机产能,将收购中国的宁波奔野拖拉机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8月22日,约翰迪尔就正式宣布了成功收购“宁波奔野”的消息。消息说,该公司已经于6月份成功收购了位于宁波奔野拖拉机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并已经签署了**终协议。

  9月7日,约翰迪尔(宁波)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开业庆典暨员工日活动在宁波镇海举行。据介绍,该项目总投资7945.6万美元,合同外资2648.53万美元,主要从事农业机械及相关发动机、零配件的研制。举办庆典的重点之一就是欢迎奔野的540多名员工加盟。

  10月25日,在河南省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召开的CAMF2007上,约翰迪尔把其新款拖拉机——5000系列带到了全国农机产品订货交易会上,这不仅展示一个世界级农机大企业的风范,而告诉中国的用户,在中国的大舞台上,约翰迪尔的新战略已经开始布局。

  11月17日,一场“约翰迪尔杯”农业机械知识竞赛,通过北京市平谷区、顺义区、怀柔区、房山区、大兴区、昌平区的六支代表队的18名参赛选手的精彩表演,约翰迪尔的新思路将被深深地印在了CCTV-7的荧屏上。

  迪尔与世界,170年成为农机制造业创新旗手

  170年前,铁匠出身约翰•迪尔制造了第一把不粘泥土的钢犁。170年后,一个以他名字命名的企业站在了世界农业机械制造业之颠!这一点,也许连他自己都没有料到。

  据2006年财富500强统计,迪尔公司总排名第292位,在农机制造领域排名第**位。今天,迪尔公司当之无愧是**领先的农业设备制造商,也是全球柴油发动机及建筑工程机械大型生产商之一。

  在世界农机发展历史上,迪尔公司无疑是一个标志性的农机制造商。而能够书写这些标志的法宝就是其持续的创新步伐。从他创立的那天到今天,在农机制造领域里,他都是无可争辩的世界级创新旗手。

  在美国中西部的伊利诺依州莫林(Moline)市,就是约翰迪尔公司的开始的地方。其实,这里与作为新技术温床的加州或麻省仍相距甚远。但是,这里却成了引领世界农业机械革命的地方。也许,创新对于迪尔公司来说,是与生俱来的。其中的奥妙在于,其创始人铁匠出身的约翰•迪尔善于观察事物,从一开始就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创新的基因。一代又一代迪尔人正是秉承了前人的基因把约翰•迪尔事业推向了世界舞台。以至于创新成为迪尔公司的传统,创新是迪尔公司重要的核心价值观。

  迪尔公司的创新并非改变了世界那么伟大,甚至其创新是从不起眼的点滴做起,但它的确改变了世界上人们的劳动方式。这一点,170年前生活在美国伊利诺依州的农民首先感受到了迪尔公司带给他们的实惠。

  据说,铁匠约翰•迪尔了解到他家附近的农民工作非常艰苦,因为耕地时他们需要时不时停下来,把肥沃的粘土从铸铁犁板上刮掉。他想如果能够大幅度提高犁板的光洁度,土壤就会自行滑落。于是,迪尔用旧锯条铸成一块犁板,形状基本上是一个平行四边形,犁板向外弯曲,做成的犁果然能够自行清理。

  用今天的标准来看,迪尔的创新可能算不上伟大,但它推动了当时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无疑的。事实上,迪尔不仅是改变了犁板表面的光洁度,而切肯定仔细研究过当时犁板的形状和弯曲度,因为犁板的轮廓曲线将决定犁铧耕作过后土壤翻转的质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今天这个时代不正恰恰需要的就是这种创新吗?

  今天,创新不仅成为迪尔公司发展的源泉,而且使世界更多地方的农民享受到了甘甜。迪尔公司是一家大型跨国公司,在15个国家设有工厂,提供各种类型的农机具,行销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个名字承载一段往事,一段往事铭记一页历史。约翰•迪尔这个名字的确成就了一个世界级的农机制造商,在世界农机制造史上留下绚丽的一笔。

  迪尔与中国,30年的相互支撑

  回顾迪尔的30年中国之路,不由得让人联想起“约翰迪尔”这几个字对于中国农机的意义。

  迪尔与中国农机的关系,就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就像中国的“人”字一撇一捺互相支撑的结构,构成了人世间**牢固的生存结构。迪尔的30年中国之路,你很难说是迪尔改变了中国农机,也很难说是中国农机化发展成就了迪尔。其实,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迪尔在中国农机化的发展中,通过资金、产品和技术的输出,获得了发展;中国农机市场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为迪尔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广阔的舞台。

  30多年来,伴随着中国农机化的迅速成长,迪尔公司在中国的业务不断地扩展和完善。一方面,迪尔为中国的农机化发展输出了资金、技术和品牌,更为重要的是,迪尔把中国作为其世界总体布局中的重要一环,甚至已经把自己蜕变为一个实实在在的中国本土化企业。难能可贵的是,这项双重部署几乎在同一个时间和空间。

  在资金、技术和品牌的输出方面,迪尔始终致力于中国农机市场的规范和培养。1978年,迪尔向中国东北地区出售了全套大马力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及农机具,并在黑龙江建立了示范的友谊农场,向中国介绍了当代美国现代化农机的特性。迪尔公司也是第**家向中国农机行业进行技术转让和人员培训的世界农机制造商。1984年前后,迪尔向黑龙江佳木斯联合收割机厂和河南开封联合收割机厂转让了先进的联合收割技术,向天津、沈阳和长春三个拖拉机厂转让了先进的拖拉机生产技术。30年来,我们高兴地看到中国农机的制造水平悄然地发生着改变。

  在实现本土化方面,迪尔更是把中国作为全球化链条中的重要一环来考虑。1997年,约翰迪尔在佳木斯建立合资厂开始生产产品(目前佳木斯的工厂是迪尔公司的独资企业);2000年8月,约翰迪尔天津拖拉机有限公司成立;2007年9月,约翰迪尔(宁波)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成立。至此,迪尔用了30年时间在中国组建起了联合收割机、拖拉机全系列产品的生产、供应体系,一个面向世界范围内的研究开发、生产供应、售后服务网络在中国建成。

  自1976年进入中国以来,迪尔公司始终致力于培育和发展中国农机市场,取得了丰硕成果。并且,30年的中国之路更是把迪尔文化、企业形象和品牌渗透到中国的用户心中。对于中国的广大农民来说,迪尔不仅是一个农机产品,更是赚钱的工具,财富的象征。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恐怕正是迪尔与中国农机的真实写照。

  未来迪尔,又一次站在历史发展的新起点上

  2007年,是约翰•迪尔制造的第一把钢犁的170周年,也是迪尔公司业务创立的170周年。同时,在刚刚走过了“服务中国30年”以后,2007年将成为迪尔公司发展的关键一年,迪尔无疑又一次站在了历史发展的新起点上。

  一架不粘泥土的钢犁,使迪尔家族产品有了170年的繁衍历史;30年的中国之路,把这个跨国公司与中国农机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面对未来,迪尔将如何续写传奇?值得信赖的是创新思维如今已经融化在迪尔的血液里。在迪尔看来,成功不只是为了当前,约翰迪尔的业绩贵在持久。

  我们有理由相信,面对未来,迪尔将再次续写传奇。

 

  更多公司信息,请访问:约翰迪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分享到:
新闻来源地址: http://www.camda.org.cn/News/News/ViewNews.aspx?NewsId=450&TypeId=6,37
  • 暂无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