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小程序

我国拖拉机生产企业:步入发展的寒冬期?

作者:孙红梅 本站发布时间:2008年06月27日 收藏
雪地上的拖拉机,有点旧
 
  可能有人会说,这种提法有点儿噱头,因为我国的农机化形势一片大好。但这是事实,我国的拖拉机生产企业正在经历寒冬的考验,与农机化发展火暴无关,却将影响农机化事业的进一步快速发展。与本世纪初我国IT行业的那次寒冬期不同,拖拉机生产企业的这次寒冬是在农机化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无奈进入的。

市场火热背后叹息声起

  我国的拖拉机生产企业是在喜忧参半的复杂心态下进入2008年的。从去年底就有消息灵通人士放言:2008年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将翻番,达到40亿,这让整个农机行业喜出望外,因为农机行业的兴旺与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有着直接的关系,连年大幅增长的补贴资金让我们的农机企业家们尝到了补贴的甜头。然而,有关铁矿石涨价的谈判也让他们忐忑不安,拖拉机生产企业的不安尤甚,毕竟拖拉机生产所用的原料的80%是用钢材做成的。

预言变成了现实。对拖拉机生产企业来说,忧大于喜。

  40亿的补贴资金再次搅热了农机市场。特别是省级农机管理部门对补贴品种有了一定的自主权后,很多省市特别是一些以山地丘陵为主的省将中小马力拖拉机列入补贴目录,使得今年前几个月的拖拉机销售出现了预想中的火热。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也显示,今年1~4月份,我国的小拖产量达到914547台,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2.29%,大中拖产量也达到101074台,比去年同期增长28.98%。小拖产量为何上升如此快?中国农机工业协会理事长高元恩的回答是:价钱便宜,是农民特别是山区农民必不可少的劳动工具。另外,各地设施农业如蔬菜大棚等的发展也为小型农机具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内市场如此,国际市场也不例外。

  去年开始的粮食恐慌导致一些国家的粮食价格成倍上涨,这也迫使很多国家已经执行若干年的粮食限产以及土地休养政策的临时中止,欧盟及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农机市场因此开始升温。据了解,仅去年欧洲农机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7%,而多年来这一数字始终保持在3%左右。

  在国内外农机市场实际利好的同时,我们却听到了来自我国拖拉机生产企业越来越多的叹息声。甚至某位知名拖拉机企业的老总在周末也控制不住焦虑,向行业协会寻求帮助。

企业无奈进入寒冬

  钢材、人力、物流等成本的上涨是导致企业日子难过的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资金链的紧张才是决定企业生死的决定性因素。在记者所接触的企业中,很多企业面对大好的市场形势却欲哭无泪,惯常的理论是成本上涨必然导致产品价格的上涨,但我国拖拉机企业今年面对的形势是不能涨、不敢涨。一方面纳入购置补贴的产品的涨价幅度定在5%到10%之间,另一方面,即使在市场上零售,企业也不敢将增长的20%以上的成本摊到产品价格上去,因为他们面对的消费群体太脆弱,企业之间的竞争又太激烈。

  **让他们绝望的是资金链随时可能断裂。从去年开始的货币紧缩政策让**薄利的农机行业雪上加霜。大多数企业是从银行贷款来进行生产的,紧缩银根的政策使原本就不受银行“待见”的农机企业现在融资困难,同时还要向银行支付前期的贷款利息。入选购置补贴目录的企业因项目没有实施完毕,销售款不不能及时回笼。而资金流的不充裕,使得很多拖拉机生产企业受制于配套件供应商。记者在一家企业采访时,其负责人告诉记者,如果配套件供应商还是供不上货,企业就准备自己生产。这当然是企业的情急之言。事实是,配套件供应商也是因为资金问题不能及时供货。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今年的农机市场出现了一边是火热的需求,一边是很多企业的供货不及时。企业无奈走入寒冬。

走出寒冬难上加难

  企业没有坐以待毙。很多企业开始尝试走出国门。中国一拖、福田、东风、山拖等拖拉机主要生产企业在上半年都取得了不错的外贸业绩。山拖农机装备有限公司在1到4月甚至出现了100%的增长。

  良好的海外销售势头掩盖不了拖拉机企业的焦虑。即将在欧盟国家陆续实施的欧Ⅲ标准,已经让国内的拖拉机生产厂家如坐针毡。据高元恩介绍,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家拖拉机发动机生产企业的产品能达到欧Ⅲ标准。尽管从去年的农机展会开始就陆续有企业推出标称达欧Ⅲ标准的柴油机,但距真正的欧Ⅲ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这就意味着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我国的拖拉机出口有可能在欧洲遭遇重创。目前中国农机工业协会正在协调企业,积极研发达标产品。对拖拉机生产企业来说,从下半年开始想出口欧洲只能进口达标发动机,成本的上涨成为必然。据了解,进口发动机在价格上至少是国产的一倍,而国产拖拉机出口的价格优势将受到削弱。

  成本的上涨无法彻底消弭,拖拉机生产企业又无法将资金链完全掌控在自己手中。可以想象,将会有多少企业走不出这个寒冬。

专家建议:补贴政策来救市

  有专家表示,今年是个洗牌年。对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来说,洗牌是一种正常现象,它能促进行业的集中度,有利于大企、强企的产生。但这次拖拉机行业的洗牌也会有其不可忽视的消极作用。由于洗牌是被动的,是在强大的市场需求与企业因资金链紧张导致的供货不足,从而使企业竞争力下降。这种现象不仅是中小拖拉机企业的“专利”,占全国产量80%的前8名拖拉机生产企业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这种现象若持续下去,将终结很多企业的生命,即使走出寒冬的企业也将因资金的不足导致后续研发能力的降低。

  因此,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呼吁,让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发挥它的政策功能,与市场化的运作更好地结合起来。有专家建议,可以借鉴国外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民自己决定买什么产品,买哪个厂家的产品,政府提指导性意见,国家相关部门做好质量监督。针对巨大的补贴需求与补贴资金之间的矛盾,也有专家理性地提出,在我国实施普惠制的时机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政府指导,从有利于我国农机化发展的角度确定一些优先补贴的种类,在补贴资金的使用上采取先买先补,补完为止。为了防止补贴机具的倒卖行为,实施补贴实名制,一旦农民购买某种农机已经享受补贴,将在今后几年内不再享受此类产品补贴。同时,设立举报制度,严肃查处、打击倒卖行为,真正让想用农机的用户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实惠。

分享到:
新闻来源地址: http://www.camn.agri.gov.cn/Html/2008-6-27/2_2015_2008-6-27_5328.html
  • 暂无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