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小程序

水稻收获机市场:全喂入反弹 半喂入难统天下

作者:杨鸿博 本站发布时间:2011年09月26日 收藏

  半喂入水稻收获机刚刚登陆中国市场时,曾因其在收获水稻方面的种种“先天优势”,一度受到市场热捧。不少业内人士一度认为,半喂入取代全喂入是迟早的事,半喂入“一统天下”的时代终将到来。今年,水稻收获机市场出现了普遍下滑。在下行趋势中,被冠以“落后”“低效”之名的全喂入收获机,却表现得更为坚挺。这是什么原因?市场人士对半喂入收获机未来走势的看法有无改变?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1-9月市场下行国产品牌相对坚挺

  今年以来,水稻收获机市场整体进入下行趋势,尤其是技术较为传统的单滚筒全喂入收获机,下滑**为明显。全喂入领域国内传统三强福田雷沃重工、沃得和中机南方,今年销量都出现一定程度下降。但总体来看,半喂入下降更加明显。

  虽然整体走势欠佳,今年的全喂入市场还是冒出了一匹黑马。去年就已凭借双滚筒式全喂入收割机在市场上一炮打响的湖州星光农机制造有限公司,今年仍然保持了较强进的势头。记者在采访时,几位受访者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该企业。

  星光的横空出世,主要在于抢占了产品更新换代的先机。2008年前后,星光就开始小批量推出双滚筒收割机,而当时的水稻机主要生产企业尚在享受单滚筒产品的红利。目前,星光双滚筒产品累计销售已达万台左右,在该领域占据显著优势。

  市场人士表示,今年半喂入市场下滑幅度较大,超过全喂入的销量下降速度,以久保田洋马为主的“洋品牌”今年都出现了不同程度下滑。同时,市场格局出现小幅改变,尽管“洋品牌”总量仍占半喂入市场的70%以上,但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已经进一步增加。国产半喂入领域**具实力的常发锋陵,截至目前已经销售了1500台半喂入收获机,接近去年的总量,尤其是在东北市场表现良好,目前已售出400多台,预计全年可超过500台。南通富来威和中机南方的半喂入收获机销售局面也较为乐观,销量均已超过了400台,市场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

  中机南方公司副总经理郑继华表示,今年水稻收获机市场的下滑,一方面受到补贴范围、类别进一步扩大影响,相应分到水稻机上的补贴资金并未显著增加,另一方面,水稻收获机有固有的市场起伏规律。今年市场略显疲态,属于正常的短期波动。“2005和2009两年,水稻收获机都是呈现爆发式增长的,随后几年出现市场波动,这个并不鲜见。”

  久保田农业机械(苏州)公司营业部、服务部和部品营业部部长高林华表示,长期看来,国内品牌的竞争优势将会进一步凸现。“随着国内工业基础不断增强,国内外制造业的水平差距在逐步缩小。国内企业在原材料、零配件采购和管理成本方面更有优势。此外,同汽车行业相比,农机产品的销量有限,难以形成比较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未来一段时间,国产品牌的市场份额逐渐增加,应该是一种趋势。”

  “全、半”之争出现转折生产企业各有对策

  曾被一边倒地认为终将“一统天下”的半喂入水稻收获机,今年却遭遇了销量的“滑铁卢”,这令业内人士不得不重新思考半喂入和全喂入的未来走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企业管理者的看法已经发生改变,而市场对“全、半”之争的认识也更加趋于理性。

  常发锋陵公司市场部部长李小兵认为,半喂入在水稻收获的损失率、质量控制方面,仍然占据着明显优势。不过由于国内水稻种植方式不同。在双季稻地区,早稻由于质量相对较差,零售价相对较低,反而更适合作业效率不相上下,但操作更方便、售价相对更低的全喂入水稻收获机。从今年的市场情况来看,这种情况也是农民消费者理性选择的结果。“优质稻米必须用半喂入来收获,但全喂入不会从市场淡出,因为这两款产品其实各自面对不同区域的生产需求。”

  在该理念指导下,常发锋陵今年批量推出了全喂入产品,目前已经售出了1000台以上。“常发锋陵的‘切流’加‘纵轴流’式双轴流脱粒设备,目前已经申请了专利,在东北和南方市场都取得了不错的销量。今年有几个买我们产品的机手,夏季收小麦,平均一台车毛收入就将近6万元,用户对产品相当满意。”

  南通富来威公司副总经理姜小军同样认为,业内对于“全、半”之争的观念应该有所调整。长期看来,全喂入和半喂入未来平分秋色的可能性更大。“目前看来,全喂入市场份额的反弹是短期行为。近两年稻麦跨区作业的半径、范围、费用都在减少,全喂入和半喂入的竞争将会越来越不明显。”

  但在市场战略上,富来威却没有“盲目跟风”。姜小军表示,经过一段时间讨论后,富来威决定,目前收获机领域仍然会以半喂入产品为主,集中力量,把固有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目前来看,半喂入仍然有很大市场空间,卖点仍然是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比较高。目前国内能够生产半喂入的企业也只有锋陵、富来威等有限几家,而全喂入市场竞争则十分激烈,产品若不能迅速形成规模,很难产生效益。”

  中机南方公司副总经理郑继华表示,国产半喂入收获机性价比优势已经日益凸现,长久看来,国产品牌应该会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同时,跨区作业规模和半径的缩小,也对外来品牌有所冲击。“国外品牌的水稻收获机,质量和技术含量更胜一筹,但价格要比国内产品贵出一倍以上。过去跨区作业面积大、单价高,即使贵一点,一年也可收回成本,但随着形势的变化,收获机械市场保有量的提高,现在买一台‘洋品牌’收获机,回本时间差不多要延长一两倍。”

  同以上企业有所区别,作为国内不多的具备完整水稻机械产品线的企业,中机南方现在处在“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状态,并不急于设定自己的产品基调。郑继华表示,今年中机南方全喂入、半喂入产品都有斩获,尤其是新推出的双滚筒全喂入收获机,增幅十分明显,从去年的小批量试销150台,一下增长到今年的1500台,这种增长幅度在中机南方历史上也十分罕见。“如果半喂入能够达到1000台以上,规模效益就能显现,企业就会具备成本优势。但目前看来,水稻收的市场趋势并不明朗。中机南方的全喂入产品仍然具备充分的竞争优势,但我们有能力随时进行调整。”

分享到:
新闻来源地址: http://www.camn.agri.gov.cn/
  • 游客
    发布于2011-09-26 18:19
    锋凌垃圾!!我09年买了一台差害惨了!!它吗的B!!!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