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小程序

外资来了 本土企业如何“与狼共舞”(二)

作者:宁学贵 本站发布时间:2012年02月02日 收藏

  面对外资企业大举抢滩中国农机市场,国内企业对此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悲观失望;既不能无动于衷,也不能惶惶不可终日。农机企业的决策者都有着庄严的历史使命,我们不能重滔巴西的覆辙,我们有责任让中国成为世界农机的强国。

  迎接挑战,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逆转,中国农机工业的国际化进程越来越快,外国农机企业的大量涌入和寻求行业垄断的态势无法改变。我们只有自己做好充分的准备,积极的去面对,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要学习和研究国外农机企业和国外农机发展规律,熟悉和关注国际农机市场,知己知彼,应对自如。要提高与外资竞争迫切性的认识,培养危机意识。本土企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是必要的,但按照先进的国际理念和方式管理、提升自己的功力才是**重要的。国际竞争就在我们的门口和我们的身边,我们必须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以更开阔的视野,站在国际化的高度,制定企业的规划和发展战略。如果我们在国内市场都无法与外资企业较量,我们永远无法成为世界级的农机企业。如果我们在国内市场的竞争中都不能取胜,我们必败无疑。我们本土企业更了解自己的市场,更接近使用者,我们要充分认识和发挥自己的优势,敢于同外资企业开展竞争。

  加大投入,提高自主研发能力

  国内谷物收获的主力机型—新疆-2联合收割机从1994年投放市场,至今没有升级更新产品。几十家大大小小的企业都在生产,甚至共享供应链和销售终端。这就造成了非常严重的产品同质化和低价格的恶性竞争,企业普遍反映小麦机的生产已经无法获得基本的利润了。2011年全国农机展览会上60多家制造企业展示了自己的玉米机,但这些玉米机产品缺乏差异性和技术特点,都像孪生兄弟,这就造成了短短一年内玉米机的制造能力就从供应不足而演变为产能过剩。

  目前,我国生产的多数农机产品的主要技术性能、产品可靠性以及产品结构等指标,相当一部分只达到经济发达国家同类产品20世纪70年代水平,少部分产品达到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技术水平,个别产品达到20世纪末期国际技术水平。

  没有创新产品,企业就无生存的基础。产品严重同质化,恶性竞争就无法避免,**终一起被市场淘汰,更不要说和外资企业比拼了。

  缺乏产品,是因为没有研发能力,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缺乏。农机企业很难引进高素质的产品技术开发人才,已有的技术人才则往往对个人待遇、工作条件等的不满而频繁流动。国机集团中央研究院对此深有感触,他们尝试从国外引进农机学术带头人。

  创新变革,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与外资企业相比,我们较大的一个差距表现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培育。有的国有(集体)转制企业,改制多年了,企业的机制还换汤不换药,思维固化,穿新鞋走老路,在法人治理结构、经营理念、制度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变革滞后,缺乏创新的活力,企业发展缓慢。一些民营企业重生产轻管理,重利润轻研发,决策短期行为非常突出,产品一概抄袭模仿。管理不到位,市场应变能力差,缺乏竞争内涵。要参与国际竞争,我们必须学习、引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内力,坚持长远发展。

  主动联合,寻求跨越式发展

  当你埋头苦干,自我感觉发展不错时,别人已经通过资本运作、资源重组、强势合作等方式实现了跳跃式发展。现代企业的经营,离不开资本市场,离不开企业的股权交易。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是你兼并别人就是你被别人收编。相互携手合作、抱团取暖、做大做强,这是中国农机企业应对国际化挑战的有效方法。国务院对此也予以十分的重视,并从全局高度提出了有效的决策:“鼓励农机制造企业战略重组,加快集团化、集约化进程,形成若干个具有先进制造水平和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

  合作是强者之间的对话,你只有获得一定的行业地位和竞争资本,才有合作的话语机会。当生存都有困难的时候,你只有被兼并或被淘汰,所以合作一定要在企业成长期或发展期就主动去实施。

  专业化发展赢得竞争资本

  中小农机企业要和大品牌、外资名牌竞争,没有任何优势,只有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中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大、农业生产特点鲜明独特,我们要围绕国情开发自己特有的产品,以此与外资企业争夺国内市场。发展战略上不求**大,只求**强。比如,我们特有的小于150马力的稻谷收割机、分段式玉米收获机、棉花秸秆收获机、大棚动力机械及其配套的农具等产品就具有很强的优势,应该将其做强做大,稳定国内市场,并据此到国际市场去竞争。

  树立信心,注意学习和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不断创新进取,勇于参与竞争,国内农机企业就一定能与外企同进同荣,将来会有更多的中国农机企业成为国际农机的巨头。

分享到:
新闻来源地址: http://www.camn.agri.gov.cn/
  • 暂无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