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小程序

水稻插秧机:工厂化育秧“撬动”市场新潜力

作者:杨洪博 孙红梅 本站发布时间:2013年02月27日 收藏

  受益于国家保证粮食稳产增产、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的政策,连续多年以来,水稻插秧机一直是农机市场上的一个稳定增长点,即使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后,插秧机市场也能独善其身,保持热度不减。不过,插秧机市场同时也是中国农机市场上国外品牌销售占比**高的领域之一,自主品牌受困于技术和工艺上的差距,长期无法实现突破。在此次采访期间,本报记者发现,近两年水稻插秧机市场呈现增幅回落,增长趋稳的态势。不过随着农业技术的进一步提高,该领域一部分新的市场潜力也正在逐渐被激活。

  温和增长插秧机市场“稳中有进”

  来自中国农机流通协会的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水稻插秧机销量达到10万台以上,增幅在10%左右。相比过去几年,水稻插秧机的增长速度有所回落,市场从“火暴”逐渐转为“温和”,但考虑到如今市场上插秧机保有量已经很高,10%的增幅其实难能可贵。市场人士评价2012年插秧机市场的特点是“稳步增长,但增幅明显回落”,市场需求仍以东北地区和江苏等地为主,湖南、湖北、四川等地销量增幅较大,但辽宁、浙江、广西等地销量却呈现下滑趋势。

  从市场份额上看,以手扶插秧机为代表的中低端市场,国内企业已经开始逐渐崛起。比如山东富尔沃农业装备有限公司,近两年在中低端市场上稳扎稳打,已经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主流机型销量节节攀升,2012年插秧机产销量达1.5万台左右,在黑龙江、辽宁、广东、湖南等地的销量都排名前列。而水稻机械老牌企业如常发、中机南方、富来威、延吉插秧机厂等也都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市场份额。但相对其他板块,插秧机板块内的国有企业数量和规模都相对偏少,企业的行业影响力亦相对有限。在高速插秧机领域更是如此。2012年高速插秧机领域仍旧被日韩系企业所统御,国内企业只有南通富来威等几家企业能够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同国外企业相比,差距依旧巨大。

  南通富来威公司副总经理姜小军介绍,2012年,富来威高速插秧机销售与2011年基本持平,国外品牌在高速插秧机领域仍处于垄断地位。同时,高速插秧机市场的需求正悄然发生改变,柴油版高速插秧机需求明显加大。针对上述情况,富来威公司在高速机业务上采取了两方面努力:一是开发柴油版高速插秧机,预计在2014年推向市场;二是开发简配版高速插秧机,提高产品的性价比。与此同时,富尔沃公司副总经理辛健也透露,该公司将在2013年进军高速插秧机市场。

  插秧机市场国内企业始终难以扬眉吐气,究其原因,一是插秧机技术含量较高,工艺相对复杂,在一些核心关键技术上国内企业始终难以突破瓶颈;二是插秧机的工艺精度相对要求较高,国内在钢材、磨具等关键件的制造工艺上同外企仍具有无法弥补的差距,这导致了国产插秧机在稳定性上距离用户的期望值仍存在一定差距。

  不过,国内企业对插秧机市场仍持相对乐观态度。辛健就表示,目前公司发展势头良好,业绩节节攀升。2013年,富尔沃计划全年产销插秧机2万台,实现同比增长30%以上。姜小军也表示,2013年插秧机市场仍将保持温和增长态势,但相对2012年更加乐观,总体态势应为“稳中有进”。中国农机流通协会表示,2013年,我国插秧机总体销量有可能突破12万台,增幅很可能达到20%。

  “弱区”发力新年市场涨势乐观

  在传统的水稻强省,随着机插秧水平的迅速提高,市场已经逐渐趋于饱和,市场需求渐渐转向以更新换代为主。

  在北方水稻主产区域之一的黑龙江,目前水稻插秧机市场保有量已经接近21万台(含农垦系统),而2012年黑龙江省的机插水平已经达到了83.5%,基本实现了水稻种植机械化,这主要得益于近两年黑龙江地区农民对水稻机插秧的不断认可,以及水稻插秧机市场保有量的迅猛增长。据黑龙江农业机械化管理局数据显示,2012年,黑龙江省新增各类水稻插秧机2.4万台左右,市场保有量增幅达10%以上,而2011年该省的增幅更高,增量近3万台,增幅达21%。管理部门表示,从数据上看,黑龙江省插秧机市场已趋于饱和,今后市场需求的动力将主要来自于机具的更新换代。但由于市场基数巨大,如按照10%左右的报废更新率计算,黑龙江省今年的市场容量也不会低于2万台。同时,无论是市场选择方面还是政策倾向方面,黑龙江省都更加青睐技术含量和作业效率更高的乘坐式插秧机。

  而在南方的水稻大省、同时也是机插秧大省的江苏,市场容量也是进一步看高。江苏省农机局预计,2013年,江苏省将新增水稻插秧机1万台以上,其中乘坐式插秧机5000台以上。水稻机插秧面积将超过2500万亩,水稻机械化种植水平达到68%以上;宿迁市以及沛县、铜山、睢宁、新浦区、淮安区、淮阴区、建湖、东台、泰兴、姜堰等10个以上县(市、区)力争基本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

  机插秧“传统大省”的市场潜力,从当地农机合作社的发展上可见一斑。江苏溧阳市海斌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海斌告诉记者,近两年,溧阳市的水稻机插秧事业发展迅猛,水稻机插水平已从2010年的50%一跃达到了2012年的近90%。海斌合作社的发展也从中受益,年机插秧作业面积从几千亩达到了2012年的1.2万亩,同时海斌合作社还流转了4000多亩土地进行水稻种植,并创立了自己的水稻品牌。像海斌合作社这种规模的农机农业合作组织,在溧阳市就有7家。仅这些大型合作社,在土地经营时所需的插秧机数量就已十分巨大。

  不过,真正支撑2013年插秧机市场的,还是一些新兴地区在机插秧推广方面开始发力。湖南省作为全国水稻生产第一大省,机插水平却一直排名落后。因而,迅速提升“第一大省”的机插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就成为湖南省农机局局长王罗方上任后亟待解决的一道重要课题。

  王罗方表示,对于推广机插秧,湖南将不遗余力,做到尽**大努力提供足够的补贴资金,以提升插秧机的保有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民对机插秧的认识和接受水平。2013年,湖南要争取全省新增插秧机1万台左右,争取机插秧面积达到1000万亩,机插水平达到15%以上。对于插秧机的类型,湖南省并无硬性规定。在地势平坦的洞庭湖地区,乘坐式高速插秧机会更受欢迎,但丘陵山区地带则会以增加手扶式插秧机为主。

  在全国农业大省安徽,2013年制定了机插水平提升5个百分点的目标,争取全年机插率达到29%。主管水稻机械化工作的安徽省农机局纪检组长江洪银表示,安徽省从2012年产粮大省奖励资金中拿出5000万元,计划投资建设200个标准化育秧工厂,以推动机插秧事业的进步。在农机购置补贴方面,除中央补贴资金外,安徽省还将对水稻插秧机实行10%的累加补贴,计划新增各类水稻插秧机4000台左右。

  类似身兼“产粮大省”和“机插秧薄弱地区”双重身份的省区开始发力,为2013年水稻插秧机市场提供了新的需求增长点。

  新技术推广撬动市场增长“新潜力”

  推广机插秧,育秧水平不足成为一大制约因素。据了解,由于双季、三季稻地区水稻种植品种不同,插秧的株距、每亩株数都存在较大区别,而机插秧作业又是时间短、任务重,对于秧苗的培育时间和秧苗质量都有较高要求。因而,一些地区机插秧推广难,与育秧水平干系重大。而解决这一难题的出路在于发展标准化、智能化的高水平育秧,即推广现代化的育秧工厂。

  “一般来说,机插秧作业时间大概只有20天左右,而且双季稻种植的‘茬口’很紧,育秧的时间太久或者秧苗水平不高,就很难满足机插秧的要求。”王海斌说,“高水平的育秧工厂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由于可以在育秧工厂内实现高温、恒温环境,辅以机械化的育秧流水线,育秧工厂可以在很短时间内育成标准化、高质量的秧苗,对于快速提升机插秧水平具有重大作用。”王海斌表示,育秧工厂前期投入较大,但建成后的生产、维护成本则低于普通的塑料大棚育秧,长期来看应当具备较好的发展前景。

  采访过程中,工厂化育秧不约而同地被各地主管部门提及。王罗方表示,育秧是推广机插秧的**主要环节之一,而解决工厂化育秧问题,将会成为湖南省发展机插秧事业的助推器。安徽省2013年大力推广育秧工厂,建立标准化水稻育秧试点,预计将直接推动机插秧面积新增60万亩,辐射带动全省机插秧面积增加750万亩以上。敏锐的市场人士不难察觉,标准化育秧的推广,无疑将开启机插秧市场新的“增长点”。这也预示了今年的机插秧市场持续增长将会具有足够的保障。

  育秧水平提升对机插秧的推动作用早已被证明。黑龙江省机插水平的迅速提升,标准化育秧就是推手之一。黑龙江省有句俗话叫“不插六月秧”,说的就是当地插秧时间短、任务紧,全省5000多万亩水田必须在5月中下旬的十几天之内完成插秧。机插水平能够达到80%以上,标准化育秧功不可没。2012年,黑龙江省农委主任王忠林曾多次考察当地育秧工厂,这足可见管理部门对标准化育秧的重视。而随着各地对工厂化育秧的重视程度加强,各地的水稻插秧机市场潜力亦将同时开启。

分享到:
新闻来源地址: http://www.camn.agri.gov.cn/
  • 暂无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