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小程序

论新形势下农机学校发展的新目标和新任务

作者:丁洁 本站发布时间:2013年04月24日 收藏

  党的十八大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把大力提高农民素质摆上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关于“三农”工作的指导思想、政策理念和理论体系。在新形势下,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准确把握十八大的精神实质,科学谋划思路措施,努力做好农机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与十八大精神相结合的文章,在加快“四化”同步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迅速提升“黄蓝”两区经济实力的伟大进程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结合贯彻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市农机化工作会议要求,紧紧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总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区域布局上,着力围绕保质挖潜下功夫。

  农机学校实行分区域、有重点地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切实发挥职业农民在增收增效中的引领推动作用。一方面,坚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的总体思路,保持原有培育点的培育质量和活力,继续对“第一书记”村(滨北瓦屋邢村、博兴李韩村),无棣县、沾化县和阳信县等县级农机学校提供资金保证和智力支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增加办学设施,力促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健康稳步发展;另一方面,为满足广大农民掌握新技术、新知识,靠技术致富的强烈要求,农机学校应该进一步挖掘其他县区农机学校的培育潜力,尽快在滨城区、北海新区、邹平县、惠民县等县区农机学校设立教学点,扩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模,使更多农民得到实惠,切切实实做到为农民服务,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新型职业农民数量翻两番的目标。此外,各县区农机学校还应该在市农机学校的统一安排下,加强横向联系,促进办学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资源共享,不断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水平,为促进新农村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在教学领域上,着力围绕全程全面下功夫。

  随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深入开展,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教学领域不断拓宽。但整体来看,离农业农村发展的现实需要,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有不小差距。要进一步加大措施,加快推进教学领域全程全面发展步伐。一是为避免培育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情况,我们把课堂设到田间地头实行全日制教学,不仅开发出“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循环型全程教学模式,做到“致知”“格物”两不误,还采用农民与授课教师之间的“对话”模式,通过二者的“对话”,使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农业农村生产实际。二是全面提高教师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在加强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同时,加强教师队伍的知识更新和继续教育,定期进行必要的业务学习,为开展涉农课程储备雄厚的师资力量。三是根据农业农村生产实际,全面开展教学课程,譬如大力开展常用农业机械技术与维修、温室大棚蔬菜栽培、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职业道德与法律等有助于全面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的课程。

  (三)在服务机制上,着力围绕细化务实下功夫。

  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矛盾日益突出,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问题,迫切要求加快构建专业化、组织化的培育服务机制,这就要求农机学校细化服务主体,强化服务意识,明确服务面向两个主体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农民和教师两个主体的积极性。一是根据农民现有知识基础,适应农业农村生产新变化,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从实际出发,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贴近社会需求,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同时采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地把知识传输给农民,适应并提升农民的接受理解能力。二是为教师日常授课工作开通“绿色通道”,包括派专车接送教师,把培育经费纳入预算等具体措施。通过不断完善服务机制,努力使学校的服务层次和水平呈现质的飞跃。(滨州农机学校 丁洁)

分享到:
新闻来源地址: http://www.sdnj.gov.cn/
  • 暂无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