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小程序

浙江永嘉茗岙农耕文化引来数万山外客

作者:企业观察报 刘建新 本站发布时间:2014年06月16日 收藏

  “夏到楠溪晴芳好,秧苗初成绿荫浓。竹排蚱蜢争飞渡,梯田万顷耕读忙。”——刘建新

  6月11日,继楠溪江·国际房车露营高峰论坛系列活动成功举办后,第二届楠溪江茗岙梯田开犁节在浙江省永嘉县桥下镇茗岙社区长坦垄梯田景区拉开帷幕。此次活动以“仙境茗岙、梦里老家”为主题,包括梯田开犁节开幕式、民俗风情展、墨舞比赛、山歌对唱、田螺姑娘、水田拔河、浑水摸鱼、乡村斗牛赛等,丰富多彩的节目活动,着实让游客们体验了永嘉农耕文化的博大精深,吸引了3万多名游客前来观光。浙江省旅游局副局长许澎、温州市旅游局局长张纯洁、中共永嘉县委书记盛秋平、永嘉县委常委、楠溪江风景旅游区党委第一书记胡宝峰等领导出席了仪式,一同见证了农耕文化的古老传统——开犁仪式,体味了农耕文化给现代都市文明带来的强劲历史风。

  据悉,楠溪江茗岙梯田开犁节举办时,数月前当地宾馆饭店客房已经爆满;中午未到麦饼脱销;尚未过午,所有农家乐饭菜售罄;数千名各地摄影爱好者拍的手指发酸,备用电池耗尽,数码卡存储空间用完,依然没有尽兴。回望开犁节现场四周,漫山遍野人山人海。一把把撑开的遮阳伞,犹如苍山翠谷开满了各色鲜花。

  茗岙梯田——农耕文化在浙江永嘉的遗存

  “永嘉”二字,是“水长而美”的意思。楠溪江两岸,山峦叠嶂,平原或盆地可开垦的土地非常有限,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说法。改革开放以后,大量的永嘉人外出打工创业,楠溪江两岸的梯田多数退耕还林。然而,深居楠溪江小源深处的茗岙,宛若世外桃源。梯田在这里,犹如人类雕刻在大地上的艺术品,千百年来得到农民的精心照料,完整留存了下来。

  清晨,当薄雾尚未褪去,错落有致的梯田在晨曦的朝阳微光照射下线条流畅,珠光闪闪,一座座素木蛮石的青砖瓦房透出缕缕炊烟,让你的眼前如梦似幻,宛如没有睡醒,困眼稀松的样子。

  当旭日当空,阳光洒满大地,远看梯田泛出金色的光芒,四周的空气都躁动起来,不知名的虫子鼓噪着,感觉整个山谷都沁在了交响乐中。偶尔来一阵风,让你分不清是稻花的香味,还是泥土的芬芳。

  夏日的午后,楠溪江流域多半会有雷阵雨,一瞬间天地从晴空万里变的一片漆黑,屋里屋外闷热难耐,梯田里的青蛙,鼓噪个不停,山谷里风呼呼的吹起来,热浪掀的斗笠都戴不住。三三两两的农民或扛着锄头、牵着耕牛、挑着粪桶、提着畚箕、抬着箩筐快速的找亭子或大树,躲避即将到来的暴风雨。

  一道剧烈的闪电划破了暗黑的大地,层层梯田在闪电的照耀下,宛如万道银光炸裂金盘,梯田里的秧苗宛如万条绿丝绦,在银光中摇摆。轰隆隆的雷声响彻山谷,就连刚才鼓噪的青蛙也像害怕了一样,悄悄的躲了起来。豆大的雨点伴着雷声哗啦啦的倾泻下来,瞬间感觉空气凉了下来,呼吸也变得顺畅了许多。

  不多时,就见一台台梯田的田埂上,水漫了下来,宛如万千瀑布,又似万千轻纱白布更挂田埂上。水声、风声、雷声,声声如歌,大地的交响乐又变换了演奏的主角。

  天渐渐亮起来了,风也渐渐的小了。不多时,太阳再次露出笑脸,远山宛如少女,渐渐的在你眼前变得清晰。层层叠叠的梯田再次露出少女般的美丽和羞涩。农民们又三三两两的或扛着锄头、牵着耕牛、挑着粪桶、提着畚箕、抬着箩筐往各自的梯田里去了。

  天边一抹红霓烧透了云彩,夕阳散射在禾苗叶子上的水滴,折射出五彩的光芒,宛如钻石一般,雨后的知了又“只一、只一……”的叫起来了。

  不论是一日的变幻还是四季的更替,你在茗岙梯田景区获得的绝对不是一点点乐趣,这里除了四季都可观看雨后梯田云雾外,还可以春看金灿灿的油菜花,夏看梯田红色田鱼水中游,秋看梯田金色稻浪翻,冬看梯田雪景压枯枝。茗岙梯田的美是那样的秀丽、那样的自然、那样的婀娜多姿,虽然景中不见人,却仿佛人在景中间,美不胜收,如临仙境,这里可以说是摄影爱好者的取景天堂。

  梯田开犁——耕牛是美丽的农耕图中的主角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荷把锄头在肩上,牧童的歌声在荡漾,喔呜喔呜喔喔他们唱,还有一支短笛也在吹响。笑意写在脸上,哼一曲乡居小唱,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多少落寞惆怅都随晚风飘散,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又叫做《乡间的小路上》、《乡间的小路》,是台湾著名音乐人叶佳修的代表词曲作品之一。这首作品语言清新,意境优美。再配以活泼、优美的旋律,是当代歌坛佳作,也是当代文学佳作,生动简约的把农耕生活的场景刻画了出来。

  6月11日,晨霭中悠扬的牧笛声从山谷传来,轻轻薄雾笼罩着山野。当旭日升空,薄雾消褪,露出田埂上吹笛的牧童(旁边水田里拴着的大水牛正在吃草)。伴随着笛声,一位老农戴着斗笠,穿着蓑衣,肩扛着犁具,缓缓地从远处沿着田埂走来。他下到梯田里,从水田中牵走水牛,又消失在小路的尽头。

  伴随着威风凛凛的龙鼓声,几十头耕牛头戴大红花,列队依次从田埂上走来,数名穿蓑衣的农民鸣锣开道。身后数名农民吹响牛角号,数十名农民戴着斗笠,绘着彩色脸谱,举着猎猎彩旗、经幡,吹着唢呐,从梯田的田埂上缓缓的走过。威风锣鼓渐弱,彩烟礼炮齐鸣,浙江省旅游局副局长许澎和永嘉县委书记盛秋平为头牛美红,龙鼓和礼炮再次齐鸣,铜锣声单声响起,紧跟着所有牛角号吹响,牧童和众仙子齐声喊,“开犁大吉!”,耕牛在老农和牧童的牵引下,各自带回到田里进行开犁耕作。

  农耕生活——难忘的楠溪江梦里老家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牛角挂书、柳枝为笔、沙地练字、田头秀才代不乏人,屡见不鲜。在文化得到普及的同时,也赋予了耕读文化全新的内涵。

  牧童笛声渐弱,薄雾再次弥漫田野。笛音渐渐消失在浓雾中。梯田里再次响起稚嫩的童音用古老的温州方言演唱的童谣儿歌。童谣朗朗上口,铿锵有力。雾气散去,牧童再次出现在大山中的一块梯田中央,很多小伙伴跟随其后,三两成组,一起用温州方言唱着童谣儿歌,一起在梯田里嬉戏,玩水,捉鱼。

  太阳如同玩把戏的孩子,一瞬间就把浓雾扯开了。清亮的山歌对唱飘入耳畔,数十位年轻秀丽的农家姑娘,穿着兰色蜡染碎花布,手里端木脸盆,进入即将开犁的水田里捡田螺。她们唱着,笑着,把欢乐带给了大地,也带给了正在田间劳作的人们。

  一块块已经耙好的水田里,老农们穿着蓑衣,戴着斗笠,弯腰低头,手起手落,一株株绿油油的秧苗插到了地里。

  精彩斗牛——楠溪江的农家生活乐无涯

  “七山二水一分田”,高低不平的丘陵和山脉使牛成了永嘉人改造环境,繁衍生息的**主要的劳动工具和战友。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自古就有养牛、斗牛的习惯,不论是斗大黄牛,还是斗水牛牯,都是农家闲暇时光的**好娱乐项目。

  解放前,永嘉县有些陡峭的山中田地是无法把成年大牛赶上去农耕的。人们只好在牛还小的时候,把它背上山,然后雇请穷人家的孩子放牛。这些可怜的孩童常年只能与牛相伴,与山林野鹤为伍,对于他们来说,**残忍的莫过于自己终日为伴的耕牛在斗牛中受伤。改革开放以来,整个永嘉地区的沿江平原或山间盆地,农机逐渐取代了耕牛的位置,斗牛在永嘉很多地方已经逐渐淡去。然而,不论时代怎么发展进步,只要梯田还在,农耕生活还在,山区农民就离不开牛,就不会断绝斗牛的习俗。

  茗岙开犁节为了重现永嘉人敬牛、爱牛、崇牛的农耕文化传统,永嘉县桥下镇特邀请来自贵州凯里的斗牛队,参加本次开犁节的传统斗牛比赛。

  晌午后,耕作完毕的人们,把耕牛赶到茗岙的晒谷场上,开始了别具一格的传统斗牛比赛。

  人群在栅栏外欢呼着,一头头壮硕的大水牛鼓足了劲,四蹄抓地,突然飞驰而起,两头牛撞在了一起。它们用角互相抵着,各不向让。牛脖子都快弯成了直角,牛头直抵地面,地上的草皮都被划出了一个大坑。突然,一头耕牛的脚打了滑,它的脖子马上被另一头耕牛的角划伤,红殷殷的血从灰黑的牛皮中喷涌了出来。

  人群鼓噪着,高声争论着哪头牛能胜出。就在这时,受伤的水牛突然朝人群奔来。虽然有栅栏保护,人群还是快速四散奔逃。斗牛的技师或拿着牛钩子在后面追赶着,或拿着拌索在前面堵截着,很快伤牛被制服,围观的人群又恢复了刚才的鼎沸。

  耕读文化——农耕文化在浙江永嘉的精髓

  耕读文化,“耕”为生存之本,“读”是迁升之路,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的生存形态,多少农家子弟通过此路改变自己的命运。耕读文化是温州市永嘉农耕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千百年来,在永嘉这片耕读文化的沃土上结出了“永嘉学派”这一硕果。

  永嘉学派,又称“事功学派”、“功利学派”等,是南宋时期在浙江永嘉(今温州)地区形成的、提倡事功之学的一个儒家学派。在哲学思想上,认为充盈宇宙者是“物”,而道存在于事物本身(物之所在,道则在焉);提倡功利之学,反对虚谈性命。

  永嘉学派以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重视史学研究,尤其重视实用,重视事功为特色,批评理学和心学,提出“道在物中”等许多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观点,认识到商品经济对国家、社会的作用,主张发展商业,务实创新,成为今日“温州模式”的传统渊源与温州人“敢为天下先”创业精神的历史源头。永嘉学派与朱熹的道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深远地影响了后世。

  永嘉学派盛于南宋,渊源于北宋庆历之际的温州学者王开祖、丁昌期、林石等“皇佑三先生”和周行已、许景衡等“永嘉九先生”引入王安石的新学、吕大临的关学、程颐的洛学。南宋时期,永嘉地区学者辈出,郑伯熊、郑伯海、郑伯英、陈傅良、徐谊等是前期永嘉学派的代表学者,薛季宣开创事功之学,继之者陈傅良,到叶适则集永嘉学派之大成。

  “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楠溪江现存古村落的建筑都非常简朴天然,几乎全是由素木蛮石、粉壁青砖构筑。然而它们富于野趣,着眼于自然美,取于自然却高于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将人工美、艺术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楠溪江增添了动人的魅力。这种建筑风格、材料反映了楠溪江一带的先民们历来对文化的追求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反映了他们浓厚的生态环境意识与人道思想。

  楠溪江读书人成为历代中国农村敦品励行的榜样,对于乡村事务也有着直接的影响。不过,楠溪江的乡村知识分子身上兼有儒、道双重思想。按照儒家的理想,他们进则庙堂,退则山林,然而当他们身处山水之间的时候,生活极尽淡泊恬适,饱含着道家“复归返自然”的思想境界。

  永嘉县委书记盛秋平说,文化是一个地方形象的象征,以文化为积淀、以文化为特色、以文化为内涵,是楠溪江旅游发展的底色和核心竞争力。要充分展示永嘉的悠久历史,发扬和传承永嘉的深厚文化,使永嘉更具有生命力和文化气息。展示古村历史,彰显古村文化,用古老的农耕文化吸引游客,宣传楠溪江,成为提升永嘉形象的良好载体。

  永嘉县委常委、楠溪江风景旅游区党委第一书记胡宝锋曾对记者说:永嘉耕读文化渊源流长,是厚重的楠溪文化之魂。在农耕文明渐渐淡出历史的今天,茗岙开犁节将引领我们重返农耕时代,品读永嘉厚重的农耕文化。我们相信,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楠溪耕读民俗文化内涵,定将为永嘉文化旅游事业发展蓝图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分享到:
新闻来源地址: http://zj.china.com.cn/
  • 暂无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