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小程序

中国北方寒地黑土区转型农业现代化

作者:程子龙 王建 本站发布时间:2015年12月14日 收藏

  黑龙江绥化市北林区永安镇永兴村农民们**近脸上总挂着喜色,这几年他们种有机水稻发了家。

  “此前种普通大米每斤还卖不到3元钱,现在种有机大米每斤10元钱都供不应求。”大成福水稻专业种植合作社理事长贾洪涛说。

资料图

  绥化市所在的松嫩平原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商品粮产区,而作为典型的寒地黑土区,绥化市每年粮食产量可达310亿斤。在那里,传统的农业种植方式正逐渐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方式。

  眼下中国北方已进入寒冬,但绥化市北林区宝山绿色有机蔬菜基地的大棚中仍可以看到满眼绿色,里面的草莓已可采摘,在大棚内,有台智能农业采集器。

  “挂牌子写人名的,就意味着这条垄的蔬菜被预订了。”基地种植部经理张士园指着垄边的牌子告诉记者,“这个基地拥有先进的标准化检测系统、控制系统和网络销售平台,不仅可对土壤、水质、气象、病虫害情况进行实时监测,还能通过电脑或手机操控实现远程灌溉、自动控温和通风。”

  在庆安县久胜镇久宏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园区办副主任范军正带人清理水稻催芽车间。“原来种稻育苗依靠的是在炕上捂,如今,浸种催芽全部实施电脑自动控制,能够根据种子所需温度自动调控,使种子受热均匀,全面杀菌,实现整齐、恒温有氧、出芽率高的目的。”

  范军说,庆安县拥有26处水稻智能催芽基地,三年前就实现了水稻智能催芽全覆盖,全县水稻插秧期可比传统方法提前10-15天,现代化的种植方式使得水稻的品质更加上乘。

  “这几年,我们大力推广了玉米、水稻以及马铃薯等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用了大量现代化的先进设备。不仅如此,我们还建设了31处智能农业示范区,传统农业正在向精准农业、智慧农业转变。”绥化市农委主任门贵昌向记者介绍道。

  种植方式的改进,使这里的人们进一步更新观念,朝着“绿色”、“有机”农产品方向转变。

  在望奎县龙蛙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记者随机从产品展示柜上拿过一袋大米,用手机一扫,就出现一个客户端,关注进入,就可以溯源大米的产地、环境和种植情况。公司董事长翟清斌说,经过10多年努力,公司构建了“绿色生态安全追溯体系”,实现了从土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管控。

  门贵昌介绍,目前,绥化市已建立了从耕种到收获、从仓储到运输、从集市到居民餐桌的全程零污染、全程标准化、全程可追溯的三大安全体系。

  如今,不少农民由原来的平房搬进了楼房。在青冈县祯祥镇,6个屯的640多户农民住进了现代化的楼房,村里7000亩耕地也全部流转给了农业公司。农民以合作社的方式,加入到公司中去,入社社员不仅可以得到土地流转的租金,还可得到收益分红。

分享到:
新闻来源地址: http://www.xinhuanet.com/
  • 暂无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