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小程序

京津冀协同发展 合力打造“中国农业硅谷”

作者:长城网张岩 本站发布时间:2016年05月25日 收藏

  原标题:[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地合力打造“中国农业硅谷”

  导语:近日,由中国农业大学牵头,联合京津冀科技创新创业主体创建的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创新研究院在涿州市挂牌成立。研究院将共同创建“一平台四基地”,引领全国现代农业创新发展。

  资料图。图片来源网络

  【技术支持】

  京津冀三地合力打造“中国农业硅谷”

  5月7日,北京农科城涿州农业科技成果创新示范园建设暨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创新研究院发起研讨会在中国农业大学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举行,京津冀三地政府部门、农业高校院所和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代表百余人出席会议,共同见证北京农科城涿州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园建设正式启动和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创新研究院诞生。

  京津冀三地将以此为依托,进一步汇聚整合跨地域、跨部门、跨学科的农业科技资源,建设多家共建、共管、共用、共享的科技创新和服务平台,合力打造“中国农业硅谷”。

  三地共建农业创新“一平台四基地”

  三地科研创新主体,将瞄准国际种业高端,重点开展玉米、小麦、大豆、马铃薯、蔬菜等种业创新研究与品种选育、转化和示范等工作,将商业育种与科研育种进行有机结合,搭建“吸引集聚—展示推广—服务创新”的现代优势种业产业链模式,形成辐射全国的种业科技创新平台。

  同时,面向现代农业科技前沿,以创新驱动为核心,建设京津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协同创新基地。以京津冀、环首都现代农业研究为特色,培育孵化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农业高新技术孵化器和高新农业产业集群,建成农业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基地。突破京津冀生物种业、食品安全、高端设施、智能装备、农业大数据等领域的共性关键技术,加快研发并转化现代农业产业绿色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和农业产业链重大创新成果,建成成果辐射的基地。以问题、产业和市场为导向,以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环首都农业科技示范带关联区县的产业扶贫和精准扶贫,建成精准帮扶基地。

  资料图。图片来源网络

  【专业主持】

  北京农科城已成为国家“一城两区百园”农业科技同创新体系的龙头

  自2010年科技部、农业部和北京市共同启动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建设以来,北京农科城已初步成为全国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现代农业产业链创业服务中心,并成为国家“一城两区百园”农业科技协同创新体系的龙头。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介绍,中国农业大学积极参与北京农科城建设,践行现代服务业引领现代农业理念,成立了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紧密对接农科城的创新需求,开展农业科技成果的孵化和落地。农大3号、农大5号蛋鸡、设施草莓蔬菜等科技成果产生了很大影响,也培育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形成了教授工作站、科技小院等社会服务新模式。

  北京农科城涿州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园建设启动后,涿州园区作为北京农科城科技资源和成果在京津冀进行集成创新、转化应用和辐射推广的空间载体,将充分发挥首都经济圈、京津冀都市圈、京津保“黄金三角区”的地域优势,高效整合北京农科城的创新资源优势和河北涿州的区域优势、产业优势,打造农业科技人才集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承接区域,将成为承接北京科技创新成果示范转化的桥头堡,实现三地农业创新资源互联互通、合作共享。

  十余家科研单位共同建立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创新研究院

  另据记者了解,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创新研究院由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10余家单位共同发起建立。

  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创新研究院将发挥示范园项目、团队和空间载体优势,着力北京农科城先进科技成果的集成创新、转化应用和辐射推广,输出北京创新资源,打造首都农业科技人才集聚、科研功能疏解、科技成果示范转化的重点承接区域,实现三地农业创新资源互联互通、合作共享,服务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围绕生物种业创新、模式动物表型与遗传重大设施、循环农业创新、设施园艺创新等八大研究领域,重点建设能够促进创新资源、创新团队、创新政策高效整合的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平台。

  北京农科城领导小组秘书长、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指出,北京农科城涿州园和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创新研究院建设,是探索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一项重要举措,将集成资本、技术、信息、人才等现代农业创新和服务要素,打造农业“高精尖”产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资料图。图片来源网络

  【政策支持】

  八部门联合印发《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规划(2016-2020年)》

  近日,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为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提供了一副“大棋盘”。京津冀一体化区域内,农业是关键产业。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彻底扭转原有“各自为政”的农业发展态势,统筹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框架,利用相互优势资源,充分发挥京津冀三区农业独特的经济效益,促进农业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实现农业产业的良性竞争与合作,既能保障京津冀都市群日益增加的生态农产品需求,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满足市民休闲、教育、体验等多样化需求,又能大幅增加京津冀地区农民收入,为京津冀农村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具备良好的现实条件,从要素禀赋看,京、津两城人才、科技、信息、资金等要素相对密集,而河北省各地区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相对充裕,且各自在其资源禀赋基础上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农业类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市场机制交换各类生产要素,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可打造更多类型的新业态,在发展中将为三地居民带来更大的福利和产业利益;从产业布局看,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京津冀各大市域以不同的现代农业类型形成不同的增长极,点与点之间由于经济联系的加强,形成轴线,由点到轴,由轴带面,可在整合全区域资源基础上形成各具特色、协同共生的农业产业体系。

  每年支持10项左右产学研合作项目

  据悉,河北省政府分别于2002年和2015年两次与中国农大签署省校共建合作协议,明确将涿州园区定位为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的龙头,打造世界**流“农业硅谷”。此外,中国农大与天津市政府签署了省校合作协议,每年支持10项左右产学研合作项目。

  占地21600亩的中国农业大学涿州基地位于河北省涿州市东城坊镇,处于北京农科城与河北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融合发展的核心地带,目前有10多个国家级农业高新示范项目落户,近10家创新型企业入驻。

  【新闻多一点】

  下好这盘“大棋”事关京津冀一体化和京津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顺利推进,要确保每一颗“棋子”服务于核心目标,则需要从京津冀地区发展战略着眼,从京津冀现代农业发展**迫切的协同点着手,率先实现四大突破,进而带动京津冀地区现代农业协同发展的全面推进。

  首先,要实现农业发展“多规合一”新突破。当前,京津冀三区农业规划中,存在严重的重叠现象,几乎各个区都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提出“发展轴带”,这种农业空间规划布局难以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因此,京津冀三区要在《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统一指导下,编制契合本区实际的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同时要建立功能互补、相互协调的空间规划体系,实现与三区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其他涉农规划的有序衔接。

  其次,要实现休闲农业旅游协同发展新突破。近年来,京津冀地区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态势良好,北京地区居民对周边休闲农业旅游的需求日趋旺盛,天津地处九河下梢,山、水、河、湖、海、湿地齐全,河北省地貌多样,农业生产类型多样,乡村民俗风情多彩,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但目前旅游产品单一,难以满足京津地区市民多样化需求。因此,京津冀三区休闲农业旅游区应重点把握京津地区市民需求,统筹布局,特色布点,错位发展,推行“一区一品”、“一园一景”,逐步完善休闲农业旅游管理制度,实现京津冀区域休闲农业旅游一体化。

  再次,要实现“菜篮子”工程建设协同发展新突破。京津地区在耕地资源约束下,每年有约70%的菜篮子产品缺口,农产品价格也因此而居高不下,今年3月份北京“菜篮子”平均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54.77%。然而,河北省则在耕地资源方面优势明显,集中了高原、山区、平原等七大地貌,农产品丰富多样,但每年对北京的供给却不到25%,且农产品“卖难”还时有发生,“菜贵伤民”和“菜贱伤农”形成鲜明对比。因此,京津地区可在周边河北地区指定若干大规模菜篮子产地,指定菜篮子产品,推进菜篮子产地“大型化”,并对指定产地的重点且易波动的菜篮子产品采取“市场+补贴”方式,设定价格波动区间。当市场价格跌破区间时,对生产者进行补贴,补贴要与基地生产常年供应量挂钩,并保证优先供应北京市场。同时,依托产地建立“菜篮子”产品储备基地,当价格上涨时,紧急调配耐储存的“菜篮子”产品投放到市场来稳定价格和保障供给。

  **后,要实现农业科技研发示范建设协同发展新突破。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农业科技,针对河北地区农业生产率相对较低的现状,河北省各级政府、园区、企业可依托相关项目平台,结合河北农业需求导向,与京津地区国内顶**的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研究,创新供给,加快成果转化落地,进而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支撑京津冀区域现代农业调结构、转方式。

  (据河北日报、中国经济网、中国科学报等综合)

分享到:
新闻来源地址: http://report.hebei.com.cn/
  • 暂无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