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小程序

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 打造粮储“金字招牌”

作者:人民网 本站发布时间:2017年03月02日 收藏

  今年中央1号文件吹响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号角。随着改革迈向“深水区”,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成为重头戏。如何进一步发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国家宏观调控的主力军作用,成为考验中储粮的一项重大课题。作为国内**大的农产品储备集团,中储粮总公司探索实践新形势下维护粮食市场稳定、服务粮食宏观调控的有效途径,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大船”破浪前行。

  小麦稻谷托市收购的“国家队”

  2016年,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整体部署,国家继续执行并完善稻谷、小麦**低收购价政策。中储粮连续多年在6个小麦主产省和11个稻谷主产省启动**低收购价收购。面对粮食收购量和库存量连创新高、监管压力巨大、主产区仓容紧张等复杂形势,中储粮全力履行国家赋予的收储政策执行主体责任。通过严格把关收购库点资质,严格巡查监管,2016年粮食购销总量达到2亿多吨,保持了收储形势整体稳定。

  在小麦、稻谷**低收购价政策执行过程中,针对收购仓容严重不足的矛盾,中储粮高效实施跨省移库、跨县集并计划,并积极协调主产区地方政府出台腾仓扩容的政策措施。针对政策性收购点多面广、监管压力持续增大的矛盾,中储粮强力推广政策性粮食“一卡通”收购系统,全年完成1万余家库点建设任务,管住所有政策性粮食收购、粮款结算全过程,成为规范收购流程、实现责任追溯、加强风险防控的有效手段。中储粮总公司会同地方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农发行,按照国家“四个共同”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委托收储库点的日常监管。通过推广粮权司法公证,在4130个库外储粮点完成远程监控建设,用法律和技术手段进一步为库点监管上了多重“保险”。

  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压舱石”

  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首场硬仗,2016年国家按照“市场定价、价补分离”原则,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将东北四省区执行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改为建立“市场化收购生产者补贴”新机制,国家不再以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转由多元市场主体自主收购,中央财政给予种粮农民补贴。面对新旧机制转换带来的挑战,中储粮把做好玉米收购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积极发挥储备轮换收购对市场的支持和带动作用,重点支持东北四省区玉米收购,全力保障玉米收储制度改革顺利推进。

  2016年10月,新玉米正式上市后,中储粮按照“始终在市、均衡收购”原则,及时入市挂牌收购,合理安排轮换收购节奏。在新玉米上市初期,市场价格较高、贸易购销有盈利,中储粮“不追涨”,不跟风抢购,给其他市场收购主体让出经营空间,促进玉米早销快销。2016年11月下旬,玉米市场价格回落,多元市场收购主体基本停收观望的情况下,中储粮坚持收购“不杀跌”,并积极扩点增量,合理引导市场预期。截至2017年春节前,中储粮累计收购东北玉米超过1000万吨,居各类收购主体之首,成为玉米收储制度改革顺利推进的“压舱石”。

  粮食市场去库存的“减压器”

  当前,粮食市场面临高产量、高收购量、高库存量“三高”叠加的严峻形势,加快政策性粮食去库存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中储粮落实国家有关部署,研究提出了常态拍卖、加工出口、包干销售等一揽子去库存政策措施,有序推进去库存工作,并在操作中不断完善组织方式和工作机制,既保证实现去库存目标,又防止粮食市场价格的大起大落,保持了粮食市场的基本稳定和有效供应。

  千方百计缓解农民卖粮难的“主心骨”

  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坚守的底线之一。2016年,中储粮进一步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在严格执行国家质价政策的同时,延伸售粮服务,尽可能帮助农民增收。

  2016年夏粮收购过程中,由于天气原因,小麦主产区大面积受灾,导致不完善粒普遍超标。中储粮从减轻农民损失角度出发,利用企业自有资金购置色选设备,免费为农民开展清杂整理,并提供预检预收、联系销售渠道等服务,千方百计缓解农民卖粮难。据不完全统计,仅小麦托市收购为六个小麦主产省农民直接增收110多亿元。

  2017年春节前农民急需售粮变现过年的关键时期,中储粮针对人力不足、管理风险大等逐条矛盾,增设收购库点,加快收购进度,简化入库手续,减少农民集中排长队售粮,启动上线网银支付系统,及时将售粮款直接支付给售粮农民,杜绝“打白条”问题。东北地区各收购库点每天早6点半开秤,收购时间延长到晚上11点,员工冒着零下20多度的严寒连续奋战,主动为售粮农民提供便利,用实际行动履行央企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

  国家粮食安全的依靠力量

  确保粮食安全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中储粮持续夯实“两个确保”(即确保中央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国家需要时调得动、用得上)基础,始终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视为企业的生命线。

  2016年,中储粮启动了仓储管理“标准仓、规范库”建设,新制定及修订完善10余项操作规范,进一步健全了仓储标准化管理体系。中储粮总公司监督检查结果显示,中央储备粮宜存率100%,质量达标率明显提高,达到97.7%,储粮数量质量更有保障。制定了安全生产检查指南,全面实施安全生产全员责任制,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率98%。

  中储粮启动了公司成立以来规模**大的现代粮食仓储设施维修改造“全覆盖”工程。2016年,总公司投资总规模69.1亿元,包括大规模建设现代化新粮仓,227个项目同时动工;对老旧仓房进行全面维修改造升级,实施9211个维修改造项目,整个中储粮系统仓储设施完好率提升至95%,安全保粮能力大幅提升。

  中储粮大力实施科技发展五年规划,分品种、分生态区域的粮油储藏技术体系基本建立。截至2016年底,中储粮系统空调控温储粮规模达到2000万吨以上,氮气气调储粮技术改造1500多万吨,内环流控温储粮1700多万吨,智能通风约1800万吨。中央储备粮科技储粮覆盖率达到95%以上。先进储粮科技的广泛应用,使中央储备粮更加优质、绿色、安全。

  面向“十三五”,中储粮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清晰,完整提出“一支力量、两个打造、三大任务、四个驱动”的发展战略框架,即以党建驱动、改革驱动、人才驱动、文化驱动,确保完成“两个确保”、服务调控、保值增值三大任务,打造中储粮“金字招牌”和中储粮铁军队伍,做党和国家始终信赖的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依靠力量。

分享到:
新闻来源地址: http://www.people.com.cn/
  • 暂无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