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小程序

比恶性竞争更可怕的是“粗制滥造”——农机制造不快速升级将无路可走

作者:农机通 李勇 本站发布时间:2017年10月17日 收藏

  当农机人把目光聚焦在行业调整和市场下滑时,越来越清晰地发现国内农机制造存在的短板已经成为了“致命伤”——大型产品高端化不足,小型产品品牌化不足,国内产品竞争长期处于中低端水平,在全球竞争日益平民化的今天,国内农机制造核心竞争优势持续下落,创新、升级比任何时候都尤显重要。

  在人们的经营意识中,大家把“低价恶性竞争”当作“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而实际上,这些“老鼠”却是屡禁不绝,究其根源,竟是过剩产能进入白热化竞争引发的连锁反应,低价格的背后必定是低成本,低成本就**容易进入牺牲整体品质的危险区。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内农机制造升级面临着多种考验,部分生产企业同质化产品的“粗制滥造”比“过街老鼠”更令人深恶痛绝。

  一个焦点

  到底有没有绝对的“物美价廉”?

  在大中拖制造的聚集地山东潍坊和河南洛阳,二三线品牌与一线品牌外观和结构相似度非常高,但是价格却相差悬殊,以1504为例,二三线品牌产品单价至少要比一线品牌便宜5万元以上,难道这真就是人们常讲的传统意义的“物美价廉”?

  答案是否定的!笔者在对机手的调研中发现,许多二三线品牌产品与一线品牌间存在“形似神不似”的不小差距,虽然二三线品牌借用了一线品牌的技术、配套体系及相关资源,而往往在制造能力、工艺标准、装配质量、技术创新、服务对接等诸多环节存在先天不足,甚至出现一个怪相:二三线品牌借用一线品牌的部件配套体系,在旺季时,配套商因产能所限,优先满足一线品牌制造所需,将一线品牌企业检验不合格的部件稍加修复后低价供给了二三线品牌企业,在低成本和资源紧张面前,二三线品牌企业绿灯放行,这些部件就进入了装配线。

  目前,国内传统农机如中小拖、小麦收割机、三轮车等产品,整体结构和性能均进入了成熟期,二三线品牌借助一线品牌的制造配套体系,很容易就可以制造出整机,由于其在技术研发、工艺创新、部件模具投入等环节付出的少,所以成本就低,整机一上市,靠低价格冲击市场,抢夺用户,而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往往是“大毛病不多,小毛病不断”,用户也可以勉强使用。这种现象也引起了一线品牌的恐慌和无奈,小品牌的销售价格几乎就是其研发、制造、服务成本,一线品牌在价格竞争上处于绝对劣势,近年来,用户购买力下降,低价格确实**能博取用户的眼球,二三线品牌销售上升幅度着实不小。

  话说回来,立足长远来分析,这种低成本、低价格、低品质的竞争模式是不可取的,一方面,绝大多数的小品牌靠模仿起家,技术工艺创新能力差、组织机构不健全、质量标准控制体系不完善,不利于产业升级和发展,同时一线品牌的技术专利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影响其在该领域投入的积极性,不利于农机尖端制造的创新突破;另一方面,小品牌单纯靠低价格冲击市场,产品品质和服务容易出现保障能力不足,一旦出现批量问题,将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损伤用户利益。

  综合来看,人们所说的“物美价廉”是相对而言的,这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物美价廉”!

  两个案例

  第一个案例:“苹果”和“微软”谁是王者?

  今天,“苹果”盛行,而十年前“微软”却是老大,实际上,“苹果”代表的是产品文化,“微软”则代表着营销文化。在当下的市场竞争中,产品是**有说服力的竞争武器,产品不行,其他手段再强也无济于事,正如乔布斯被尊敬,是因为他付出全部心血,创造出令世人感动的产品,正如苹果公司把产品使命明确设定为“客户尖叫度(Customer Scream)”而不是“客户满意度(Customer Satisfaction)”一样,用户对产品的体验和认可比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好产品才能赢得用户认可,赢得用户认可才能赢得市场!

  第二个案例:“德国制造”和“日本制造”谁更胜一筹?

  据报道,一名记者在柏林与一家菲仕乐锅具店的经理聊过天,“你们德国人造的锅可以用上100年,因此每卖出一口,实际上也就丢失了一位顾客,以后人家不用找你了。你看人家日本人造的锅,用20年就到头了,顾客每20年就得再找他一次。仔细想一想,你们划得来吗?你们为什么要把东西搞得那么结实呢?把它的使用期搞短一点,你们不是可以赚更多的钱吗?”这位经理这样回答,“哪里的话,所有买了我们锅的人都不用再买第二次,这就会有口皆碑,就会招来更多的人来买我们的锅,我们现在忙都忙不过来呢!我们这家厨具厂,是二战后从过去的兵工厂转产过来的,前后也不过几十年时间,就卖出1亿多口锅了,世界人口80亿了,还有70多亿人口的大市场在等着我们呢!”

  从以上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得出以下结论,不管是什么行业,产品才是市场竞争的“王道”,没有过硬的产品,其他一切都是空谈;再把目光聚焦,可靠性、耐用性、先进性是衡量产品的基础指标,同样道理,国内农机制造产业要升级,必须围绕着产品及全价值链升级和跨越展开。

  三点启示

  启示一:“可靠性”是衡量产品的硬指标。

  众所周知,多年来国内用户使用的半喂入水稻机产品被日本久保田所垄断,国产半喂入与久保田相比,整体性能差距不太大,但是作业可靠性却相差甚远,用户被逼无奈,为了保证作业效率和效果,只好选择国外品牌。

  国内农机制造升级,要把“可靠性”作为关键指标进行专项研究,制造企业做精品,把中华民族传承的“匠心”精神渗透到农机产品制造全过程,要严格控制从原材料采购到部件加工,再到整机装配、检验验证、磨合调试等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确保每个环节高度受控,杜绝任何形式的“粗制滥造”!与此同时,相关管理和支持部门应加大扶持力度,三个环节需要同步进行,一是,专利保护,提高门槛;二是,资源整合,优胜劣汰;三是,价格保护,倡导创新。

  启示二:“创新”应体现在制造的全过程。

  “创新”这个热得发烫的主题词,已经成为了时代发展**鲜明的符号,在很多人眼里,总觉得创新就是标新立异,其实不然,笔者认为,创新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引领”;二是“不同”。

  农机产业要升级,必须以“创新”贯穿于全过程,不仅仅要下大力气进行技术工艺创新,而且要加大工业设计、加工手段、品质标准、性能检测等诸多环节的创新力度,这个过程是追求突破、追求更好、追求卓越的艰辛而又光荣的历程,唯有经历这个过程,才能迎来国内农机产业颠覆式的变革和提升,才能够把巨大的规模效应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强大竞争优势。

  启示三:珍视“身后名”,不贪“眼前利”。

  提到德国,我们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德国商业领域,很多企业往往是专注于某个领域、某项产品的“小公司”、“慢公司”,但极少有“差公司”,绝没有“假公司”,德国的机械、化工、电器、光学,直到厨房用具、体育用品都成为世界上质量**过硬的产品,“德国制造”成为了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这个只有8000万人口的国家,竟有2300多个世界名牌。关注长远声誉,不贪图眼前利益,这可能是德国制造全球推崇的核心因子吧!

  国内农机制造升级,必须着眼长远,杜绝一切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不能以牺牲品质为代价,一味地追求利润**大化,而是要把品牌意识贯穿于产品经营全过程,这期间,必然充满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优胜劣汰,许多不具备综合能力的落后产能和搅局者会被过滤掉,真正能够承担起中国制造的企业将肩负起更多的责任和使命,也唯有如此,才能打造出真正意义上中国农机制造的领先品牌、百年品牌!

分享到:
新闻来源地址: https://www.nongjitong.com/
  • 游客
    发布于2018-03-09 17:58
    农机产业要升级,必须以“创新”贯穿于全过程,不仅仅要下大力气进行技术工艺创新,而且要加大工业设计、加工手段、品质标准、性能检测等诸多环节的创新力度,这个过程是追求突破、追求更好、追求卓越的艰辛而又光荣的历程,唯有经历这个过程,才能迎来国内农机产业颠覆式的变革和提升,才能够把巨大的规模效应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强大竞争优势。  --来自农机通手机版
  • 游客
    发布于2018-02-06 19:34
    市场的根本是诚信!买卖双方相互依存的基础!  --来自农机通手机版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