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小程序

三大主粮价改全面展开 小麦价格11年来首次下调

作者:华夏时报 本站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8日 收藏

  粮价改革又有新进展。

  国家发改委近日宣布,2018年小麦**低收购价执行标准,每斤下调3分钱。这是2006年国家出台小麦**低收购价政策以来的首次下调。此前的2016年,国家取消了东北地区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执行生产者补贴。2017年,又全面下调了水稻**低收购价。

  这意味着,中国的三大主粮价格机制改革全面展开。

  记者了解到,由于国家公布2018年小麦**低收购价时,主产省冬小麦种植已经大面积展开,对农民种植小麦的意向影响并不大。农业部**新农情调度也显示,目前,全国冬小麦种植已经完成意向种植面积的92%,面积基本稳定。

  事实上,2004年,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出台了**低收购价政策,为农民收益托底。之后,连续多年提高**低收购价水平,有效促进了粮食总量增加。于是,“托底收购、农业生产者补贴和主要农产品关税配额制度,三者形成了我国粮食价格的基本轮廓。”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多年来,托底收购政策较好实现了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目标,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为主要的就是“三高”问题,即:粮食产量高、粮食库存高及粮食进口高。

  就此,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陈锡文重申了粮食价格改革的观点。他认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一举,就是必须让市场在制定价格或者价格形成过程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让市场决定粮食价格,政府补贴不要直接提高粮食市场价格,而应该二者分开”。

  小麦价首次下调

  2018年小麦价格调整是我国粮食托市政策实施以来首次出现价格下调。据国家发改委网站消息,2018年生产的小麦(三等)**低收购价为每50公斤115元。

  国家在2006年6月提出小麦托市收购政策。一直以来,我国小麦**低收购价持续上涨,2014年—2017年,我国小麦**低收购价保持在1.18元/斤的历史**高点不变。不过,随着**低收购价格政策的实施,负面影响越发突出,调整稻麦**低收购价政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也越发明显。

  转折始于2016年2月,国家下调2016年早籼稻**低收购价,释放了引导水稻价格回落的信号。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指出,要坚持并完善稻谷、小麦**低收购价政策,合理调整**低收购价水平,形成合理比价关系。2017年2月,国家全面下调2017年水稻**低收购价。

  “稻麦是核心口粮,不存在完全放开国际市场的可能。”李国祥认为,目前,保留水稻和小麦**低收购价,并逐步下调,应让**低收购价回归保成本的初衷。

  北京福盛德经济咨询有限公司(FOST)向记者提供的报告认为,为避免对稻麦生产和价格形成明显冲击,可能等玉米价格改革基本成型之后,再推进稻谷和小麦价格改革。该报告还称,稻麦价格改革的时间表可能只有3-5年,到2020年粮食价格改革可以基本完成。

  记者了解到,2016年,国家取消了临时储存玉米,因为玉米市场供过于求,玉米价格继续下降,国家对玉米种植的补贴达到390亿元,平均补贴达到150元。为了缓解玉米供应和需求,2017年国家将继续减少玉米种植面积1000英亩,更多的渠道扩大玉米消费渠道以减少库存。

  有机构预计,粮食产量在望稳定在1.2万亿斤左右。“就消化库存看,目前的主要压力是玉米。”黑龙江的一位粮食商告诉记者。

  “目前,国内玉米高库存的问题仍比较严重”。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回应称,下一步,需要完善补贴机制,要吸引更多主体参与收购,并发挥中储粮轮换收储的“压舱石”作用,稳定价格预期。

  事实上,玉米价格改革之后,效果较为明显。玉米种植面积、产量回调,进口玉米及进口玉米替代品受到明显抑制。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7月,玉米临储库存数量约2.22亿吨,比2016年明显下降。

  影响几何?

  面对**低收购价下调政策,不少农户已经开始积极应对。“**好的办法,就是看市场调品种。”河南省南阳市兴洋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新洋说。2017年,安徽小岗村新型经营主体应对的做法是,施用有机肥,尝试绿色发展。

  另据农业部粗略统计,目前,我国种植粮食的农户中,有四成是新型经营主体,六成仍是零散经营的普通农户。对此,有机构一位专家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农民**好不要按**低收购价卖,而是按照更高的市场价格卖,优质优价。

  “市场化和价补分离是大趋势,国内粮价与国际市场接轨也是大趋势。”多位受访专家判断,在逐步退出政策托底及粮价走弱的大背景下,国家会考虑改善和加强对农业的补贴,尽量采取农业保险、支持农业科技进步等政策,以确保对农民收入的支持力度。“调节粮价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控制粮食生产成本,要鼓励适度规模经营,推广农业科技进步”。

分享到:
新闻来源地址: http://www.chinatimes.cc/
  • 暂无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