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小程序

信息技术,为现代农业发展点亮智慧之光

作者:辽宁省农机化信息网 马林阳 本站发布时间:2017年11月29日 收藏

  首届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日前在江苏苏州举办。上海组织了12家农业互联网相关企业参展,集中展示上海农业信息化智能制造、农业物联网、农业农村大数据、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技术、新成果、新业态,展示农业与互联网相融合,“互联网+”推动都市现代绿色农业发展的做法和经验。图为农业部副部长屈冬玉在展会左岸芯慧展区详细了解集成式农业环境传感器的相关情况。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深化,互联网普及率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的应用也在不断深化、创新和推广。尤其是近些年由农业部着力推动的物联网区域试验示范工程、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等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提出,未来五年将大力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助推农业现代化。国家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扶持,为在农村发展智慧农业提供了信息技术条件,其发展前景十分光明。

  眼下,从农业物联网工程到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行动,再到农业信息进村入户,智慧农业的应用和推广,已经渗透到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技术与农业“连线”,给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带来了深刻变革,为现代农业发展点亮了智慧之光。

  信息技术加速向农业领域渗透,智慧农业发展正逢其时

  在黑龙江哈尔滨五常市卫国乡的农业物联网服务中心,大屏幕上一片片稻田里的水位、含氧量、水温等指数一目了然。轻点鼠标,数十万亩稻田实景一览无余……这里可以实现对64.5万亩五常大米从种植管理到生产加工再到防伪溯源全程管控。五常农业物联网中心上演的一幕并非个案,如今全市物联网监测及信息采集系统覆盖的农田面积已近100万亩……

  集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为一体,这些看上去“高大上”的信息技术,如今开始走向田间,让农业变得聪明起来。

  农业生产端的智慧化场景清楚明晰,只是智慧农业的一角。

  如今,冰城传统农业正与现代信息技术加速融合,科技编织的“神经网络”贯穿于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的农业全产业链条,改变着农业生产、销售方式,可以说,冰城“智慧农业”正颠覆着传统“庄稼把式”,成为黑土地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引擎,为哈尔滨乡村振兴积蓄动能。

  智慧农业平台搭建的信息高速公路把哈尔滨绿色农产品的生态优势变成了真金白银。如今,冰城农产品网上营销的规模不断扩大。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纷纷展开另一种形式的跑马圈地,在网上实现市场开疆。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开展网上销售的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经超过60%。双城阿里巴巴电商产业园、尚志电商产业园、宾县农产品电商产业园……冰城专业农产品电商平台已达10家,并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壮大,京东、春舞枝、优谷道、中国粮食城……150余家国内外知名电商纷纷入驻,把冰城绿色农产品以更具优势的价格卖到全国乃至全世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建设,加快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的推广应用,推进智慧农业健康发展。信息技术与农业“连线”,给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带来了深刻变革,为现代农业发展点亮了智慧之光。

  联合国曾作出预测,到2050年,地球上居住的人口将达到96亿。随着可用耕地越来越有限,我们不得不直面一个问题:用什么来养活这一庞大的人口?过去,依靠科技能够解决温饱问题,未来要想继续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与质量,需要让农业的经营跟上信息化的步伐,朝着更加精准化、互联化、智慧化的方向发展。

  融合卫星遥感探测、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地引入智慧化的思想,实现耕种作业精准化、基础设施智能化和产业发展现代化,智慧农业可谓“高大上”。

  智慧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将“互联网+”行动提升至国家战略。4个月后,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将“互联网+”现代农业作为11项重点行动之一,明确提出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的总体目标。

  着眼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农业信息化政策密集出台,搭起了发展智慧农业的“四梁八柱”。《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与信息技术融合;2016年底,国务院先后印发《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对全面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作出总体部署。

  随后,农业部相继出台《“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提出以建设智慧农业为目标,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全面提高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实施智慧农业工程,推进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和农业装备智能化”。

  “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新工具正将农业推向全新的“智慧农业”时代。掌握着这些科技新工具的农业企业也勇立潮头,助推潮流的前进趋势。有的从传统的农机企业走来,依托自身的机械优势,嫁接上数据收集系统,掌握农田里的更多实时数据;有的从新兴的互联网公司走来,把自身掌握的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技术应用到农业领域,在农业这个永恒的朝阳产业中创出一片新天地。

  物联网推进农业发展进程,成为智慧农业重点发展方向

  日前,华为XLabs发布智慧农业白皮书《联网农场智慧农业市场评估》,预测2020年智能农业的潜在市场规模有望由2015年的137亿美元增长至26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4.3%。我国智慧农业的市场规模达到千亿级别。

  巨大的市场商机,吸引企业纷纷涉足这一领域,智慧农业成为各类资本进入农业的重要选择之一,也成为互联网、大数据等高新技术创业企业进入农业领域的主要切口。

  江苏移动无锡分公司携手江苏宜兴市丁蜀镇人民政府、中国农业大学宜兴农业物联网研究中心联合打造了丁蜀物联网农业小镇,大田、茶叶、大棚作物等农业生产均实现科学化管理,农民收入普遍增加。和传统种地不同,在丁蜀镇莲花荡大田里,由于移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工作人员不用置身田间,也能准确掌握田间湿度、温度以及光照情况,精确把握水稻施肥、打药时间。各气象指标会实时展现在无锡移动打造的大田物联网平台以及手机APP上,为农业生产活动安排提供参考。相关技术专家表示,“只要网络允许,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实现农作物管理,穿着西装、喝着咖啡也能种地。”现在,在移动物联网技术的加持下,丁蜀镇莲花荡大田的水稻亩产提高了5%。

  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与第三次信息革命的交汇点,物联网正逐渐渗透和改变商业模式、经济业态以及居民生活方式。当前,物联网因其技术对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的有效提升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积极作用,推进了农业发展进程,成为智慧农业重点发展方向,得到了国家相关部委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物联网作为“互联网+”产业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促进物联网发展。近年来,农业部切实把物联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经过4年多的推动,已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从2013年开始实施,试点试验范围已经从**初的3个扩大到了包括北京、黑龙江农垦、吉林、江苏、天津、上海、安徽、内蒙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9个省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在此基础上,通过征集推介成果、开展标准研究、推广模式应用等措施加大成果推广应用范围。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唐珂表示,农业物联网的推广应用成果显著: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监控信息数字化平台,不断实现对性诱剂诱捕自动计数、田间小气候实时监测、病虫害远程监控信息全国并轨、自动接入、实时共享,实现病虫发生、环境影响因子等数据的深度挖掘,建立了自动化监测预警模型。二是农机深松作业智能检测设备和监测系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实现了农机深松作业的过程、面积、质量等参数的实时监测。2016年,全国累计安装农机深松智能检测设备达到2万台套,信息化监测面积超过5000万亩。

  业内专家认为,中国的农业如果要迈向现代化,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也离不开目前正在成长、正在发展的农业物联网的支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国际局局长程国强表示,“通过农业物联网或许能够重塑农业基础,而这个基础表现在市场化、一体化和国际化。这既是我们发展智慧农业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

  据悉,下一步,农业部将建立健全农业物联网技术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加大应用研究和推广投入力度,集聚市场力量引导农业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

  推进农业大数据建设,促进信息资源整合共享

  中国水利企业协会会长、水利部原总规划师张志彤认为,农业物联网发展的方向是智慧农业,而智慧农业的发展首先需要通过物联网、遥感监测技术进行感知,同时还需要利用大数据进行系统分析,提供智能化决策以达到发展智慧农业的要求。

  2015年年底,农业部办公厅下发《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在2016-2018年基本完成数据的共用共享,2019-2020年逐步实现政府数据集向社会开放,2021-2025年建成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

  围绕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农业部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编制了《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方案》《农业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农业部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指南》《农业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评估考核暂行办法》等系列规范性文件,推进信息资源共享、打破“信息孤岛”。二是推进重要信息系统优化升级。推动农业部办公内网改造升级,基本完成了国办政府内网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平台建设首批试点任务。推进农业部政务办公系统与政务内网门户合并,探索开发移动办公等新功能;完成农业部政务决策支持信息系统和农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服务系统建设一期设计开发等。

  农业农村大数据除了应用于农业系统的管理,另一大功能就是向公众开放,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在这方面,农业部主要以农兽药基础数据平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新型经营主体信息直报平台等“四平台”建设为抓手,向社会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全面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能力。

  发展农业大数据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就是建设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

  农业部把该系统建设摆在大数据建设的突出位置,加快推进数据资源整合、国家农业数据中心云化升级等工作。目前,农业部已制定《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实施办法》《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农产品市场分析预警团队建设与管理实行办法》《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农产品供需分析月报制度实施方案》等办法和方案。另外,从2016年7月起,每月定时、定点发布中国玉米、大豆、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5个品种的农产品供需平衡表。

  唐珂透露,下一步,农业部将继续加强与中国气象局、新华社、中粮集团等单位合作,在调查渠道、调查内容、研究方法和分析队伍等方面开展共享共建,形成长效合作机制;加快推动国家农业数据中心、海外农业数据中心建设,完成数据监测指标体系设计,加强队伍支撑;继续探索推出新产品、新服务,形成覆盖短中长期、国际国内市场、重要农产品的信息服务产品体系。

  智慧农业“钱景”光明,但推广使用不可能一蹴而就

  云南富民县百花山农业产业园区树美合作社苹果种植基地,位于海拔2400多米的百花山山顶。乍一看,树美合作社的苹果基地与传统的果园没有多大区别,但一块标示牌却透露了它不一样的“身份”:山地果园干旱监测和水分调控技术研究与示范基地,又称智慧农业工程应用示范基地。

  树美合作社苹果种植基地智慧农业示范项目,是昆明市科技计划项目成果转化示范基地。项目建于2016年,建设面积30亩,涉及中央控制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土壤信息采集系统、田间自动控制系统、施肥系统等。同时,项目在智能监测控制系统上,配备了土壤墒情监测站、生长环境监测站、远程控制系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等。

  合作社是由李树美牵头组织、由施朝华等5户果农组成的农产业经济组织。和苹果打了40多年交道的李树美,堪称农业“老把式”,但是通过智慧农业手机应用端监控组织苹果的种植生产还是从业以来第一次。“一年生苹果树苗,用传统的种植方式基本上不会挂果,但采用智慧农业系统后,试验地上的苹果树不仅普遍挂果,而且果形大,色泽漂亮。”李树美说,这颠覆了大家对一年生果树不挂果的认知。据测算,按试验地块的挂果率,如果移植到5年生的苹果树上,每亩将增产20%-30%,即150千克-200千克苹果。按今年百花山庄17元每千克的**低售价,每亩将增收2550元-3400元。

  在智慧农业的“浇灌”下,“树美”苹果近日一举夺得第十三届中国昆明国际农博会优质农产品金奖。

  “虽然这不是智慧农业的全部‘功劳’,但这样的种植方式令苹果品质和产量大大提升,也得到了同行的关注。”李树美说,今年已有全国各地20多批、300多人来参观树美合作社智慧农业系统。

  不过,发展智慧农业,虽然并非可望不可即,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智慧农业在我国开始时间较晚,总体上看还处于起步阶段。有业内专家指出:“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当前,中国的智慧农业发展还只是依托农业产业链、农产品价值链的某些环节、某些片段探索性地应用信息技术,或者说只是将涉及到智慧理念、农业技术、方法的一些片段在生产过程中有所应用。”

  那么,智慧农业推广,究竟难在哪儿?技术瓶颈是第一道关口。业内专家认为,由于信息网络、管理工程和农艺技术的集成度、契合度还不够,涉农数据的采集、挖掘及分析能力还比较弱,农业智能化程度还不太够。当前亟须增强面向农业与农村的信息化科技创新能力,用新技术、新设备引领智慧农业发展。

  智慧农业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投入期集中,回报周期却很长。在农业整体比较效益偏低的情况下,一些物联网等信息设备很难大范围推广。据了解,一套物联网设备需要几十万元,普通农户甚至是规模经营户往往无力承担。因此,尽管智慧农业彰显出其光明“钱景”,但其推广应用成本也让部分人望而却步。

  “我也想采用智慧农业设施,就是成本太高了……”这是业界普遍存在的想法。如何不让高投入成为推广智慧农业的“拦路虎”?在业界人士看来,智慧农业设施系统的投入成本,目前还有很大的压缩空间。首先是要将规模提上去。目前的智慧农业系统应用项目大部分是示范性质,因此在设备设施的采购上,不可能有太多议价空间,只有把规模提上去,才有望降低投入成本。

  当然,农业产业化的规模除了取决于生产资料外,还在于土地资源要素。部分业界人士认为,只有加快土地流转速度,让更多资本投入农业,才有望在短期内加快智慧农业的应用速度。除加速土地流转速度,让更多的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外,另一个措施是采取政府补助的方式,推进智慧农业系统的应用。目前,浙江、江苏、成都等地已开始采取这样的措施,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

  此外,智慧农业应用还不够“接地气”,在满足农民使用需求方面还要继续探索。湖北荆州市在打造“中国农谷”的过程中发现,智慧农业的发展动力,除了来自产业需求,也要结合农民诉求,尤其要注重满足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三大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对信息化的需求。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智慧农业被寄予厚望。

  智慧农业已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从培育社会共识突破关键技术和做好规划引领等方面入手,促进智慧农业发展。

分享到:
新闻来源地址: http://www.lnnj.gov.cn/
  • 暂无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