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小程序

梁井林:我眼中的北京农机化发展之路

作者:梁井林 本站发布时间:2018年12月17日 收藏

  编者按:为隆重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展示农业机械化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成就和贡献、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弘扬农机化行业人士不懈奋斗、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开展了“纪念农业机械化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活动。活动得到了广泛响应,各界人士积极投稿,参与活动。经组委会初步审核,决定遴选部分优秀文章加以刊发,以飨同仁。

我眼中的北京农机化发展之路

  作者简介:梁井林

  北京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化管理处副调研员

  我于1985年参加工作,有幸赶上了我国改革开放的磅礴浪潮,有幸看到了北京农机化发展的历史脉络。写下以下文字,是为纪念。

  忆往昔三个阶段见证北京农机化发展之路

  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的40年,是北京市农机化事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4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机系统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点的北京农机化发展之路,其发展之路大概可分为三个阶段:

  1978年-1995年为粮食生产机械化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以京郊粮食生产主要实行村、队集体经营,村村成立机务队为标志。在机型上,拖拉机以铁牛55、东方红75,小麦收割机以新疆2.5、北京2.5,玉米收获机以苏6、北京4为标志,粮食生产以中高机型为主,品牌集中度相对较高,粮食生产机械化发展快。特别是集体经营方式,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比如,为发展玉米机械化收获,1989年左右开始大量从原苏联引进6行玉米收获机(简称苏6),使玉米机械化收获在较短时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带来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的快速提高,1994年京郊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就达到了61.74%(可惜未查到1995年数据)。

  1996年-2009年为保护性耕作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以免耕(覆盖)播种技术的普及为标志。随着机收的普及,露天焚烧小麦秸秆对环境的污染开始引起各级政府的关注。1996年北京开始在首都机场周围15公里范围内搞小麦秸秆禁烧,推广夏玉米免耕覆盖播种技术,取得成功并迅速在全市推广。

  在此基础上,1998年北京市提出“全部实现小麦秸秆禁烧,决不把硝烟带入21世纪”目标,并顺利实现。2001年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后,为保护环境,京郊加快了春玉米和冬小麦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2006年农业部和北京市政府决定共同启动北京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决定从2006年开始,用3年时间,北京市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基本实现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比例要达到80%以上。

  2006年5月29日,农业部和北京市政府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北京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启动仪式,时任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北京市副市长牛有成出席会议并签署了项目实施方案。

  “项目”的实施,加快了京郊保护性耕作推广步伐,2008年超额完成预定目标,2009年通过农业部验收,成为第一个省级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的示范市,使京郊耕作制度彻底进行了改革。

  2010年至今为都市型农机化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以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和《北京市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标志。北京市农机化管理部门积极落实扶持政策,加大农机补贴力度,在国家购机补贴30%的基础上,市级累加补贴20%,使购机补贴比例达到50%,并向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倾斜,促进了农机装备水平和应用水平的提升。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传统作业机械基本得到更新换代,农机服务领域上种植业、养殖业得到均衡发展,农机农艺、农机化信息化加快融合,农机推广方式由单个环节、单个技术向全程模式转变,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成为农机化发展的主力军,农机化发展质量持续向好,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保障。

  看今朝北京农机化亮点纷呈

  改革开放40年来,北京市农机化发展取得巨大进程,农机化法律法规体系逐渐建立,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加大,农业机械化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农机化综合水平不断提高,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提质减量发展,农业机械化支撑农业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农业机械化为加快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化、现代化进程,促进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装备结构和质量得到优化。除国家购机补贴政策外,北京市财政局和北京市农业局联合制定了《北京市贷款购置农业机械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较好地满足了京郊对高性能、进口农机的需求。

  截至2017年,全市拥有拖拉机8293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6933台;小麦和玉米联合收割机达1259台,全部为自走式,大马力;青贮收获机以美国、德国进口机型为主。高性能成为主要发展机型,农机装备老旧差的状况基本得到改变。

  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农产品初加工设备、种子加工成套设备不断引进,设施农业装备(包括保鲜库)在设施园区得到普遍应用,TMR饲喂机、挤奶成套设备等奶牛养殖设备在规模养殖场进行装备,农机化对现代农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支撑作用。

  农机全程全面发展效果显著。北京市农机管理和技术推广部门全面梳理了小麦、玉米京郊两大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方案,把玉米、小麦种植生产的农艺技术和农机技术集成配套,实现配备农资、深松整地、精量播种、机械施肥、机械植保、机械灌溉、机械收获“七统一”,建立了适合北京地区的春玉米、夏玉米、冬小麦三个农机农艺融合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路线,建立了北京市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平原地区(包括山区的平原地区)小麦、玉米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2017年北京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

  同时,以露地甘蓝为切入点,蔬菜全程机械化扬帆起航,率先在全国实现了露地蔬菜全程机械化作业,2018年该项技术被农业农村部列入全国农业主推技术,在此基础上,又陆续推进了大白菜、生菜、菜花、胡萝卜等露地蔬菜品种的全程机械化生产,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与关键装备方案。

  在设施农业方面,通过对塑料大棚结构改造,优化配套旋耕机、起垄机、秧苗移栽机、高效植保机、叶菜收获机等装备,初步实现了塑料大棚叶类菜生产的全程机械化作业,果类菜除收获环节外的机械化作业;以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为突破口推进日光温室生产机械化,集成旋耕起垄、植保打药、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技术,形成油菜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解决方案。

  此外,大兴工厂化养鱼、房山工厂化养牛、平谷矮化密植及与之相配套的关键环节机械化技术等示范点基本成型,为养殖、林果等产业全程机械化发展摸索了成熟经验。

  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持续提升。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实施以来,北京市立足于推进农机又好又快发展,通过购机补贴向农机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倾斜、农机化项目在服务组织中实施、加强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管理人员的培训、解决服务组织贷款难等问题,大力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有效带动了农机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和产业化发展。

  截至2017年底,全市拥有农机化作业服务组织351个(其中农机专业合作社总数为163个),其中农机原值50万元以上的有144个,占41%。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其大田农机作业服务面积已占全市农机作业总面积的80%以上。同时,以北京兴农天力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为代表的农机合作社,开始由以提供农机专业化作业服务主体向多元化经营与多样化服务的农业综合体方向发展,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安全生产较长时期保持稳定。1995年《北京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颁布实施,2018年新的《北京市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颁布实施,农机安全法规、制度建设稳步推进。

  农机监理牌证管理系统、流动式检测线和固定式检测线、电子桩考仪、驾驶员无纸化考试设备、监理专用车等一系列农机监理装备在全市普遍应用,彻底改变了农机安全监理手段。农机安全执法检查量化分解,全国首创的农机、安全生产、公安交管、质监、工商等部门组成的联合会商工作机制和联合执法行动,极大地促进了农机安全生产。农机事故处理应急演练、农机安全监理大讲堂等活动持续开展,有力地提高了农机监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农机全面监理理念不断深入,从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向微耕机、卷帘机等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农业机械延伸。农机免费监理、农机政策性保险全面实施,不断惠及农机使用人员。一系列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农机安全生产,全市农机事故数量逐年下降,多年未发生死亡事故,安全生产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

  三大绿色生态发展农机化技术助力首都空气质量改善。

  一是秸秆利用全覆盖。按照《综合施策杜绝农作物秸秆和园林绿化废弃物焚烧工作方案》要求,加强了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探索,探索出了秸秆青贮、秸秆粉碎还田、秸秆收集后加工黄贮和有机肥等利用方案,总结出了山区秸秆综合利用的“怀柔模式”和设施农业废弃物处理的“顺义模式”,并按照“基本模式全覆盖,典型模式再推广”的思路,在全市涉农区进行了推广应用,在较短时期内使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得到快速提升,2017年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8.5%,为农作物秸秆全面禁烧提供了坚实保障,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二是深松作业普遍应用。开发筛选了符合京郊土壤和耕作制度的深松作业机械,购机补贴政策上优先保证深松机购置补贴;制定了《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贴工作实施方案》,加大了深松作业补贴力度,补贴标准达到50元/亩;探索总结了作业补贴公开、作业主体、作业面积和作业质量确认等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保证了深松作业的高效推进。

  三是非道路移动农业机械尾气治理开始发力。市级农业农村、生态环保部门联合工作机制初步建立,建立了重点农时期间定期会商、联合检查工作机制和数据共享机制。建立健全了非道路移动农业机械台账,明确了监管底数。开展了尾气污染物排放控制装置(颗粒捕捉器)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上的应用效果研究,在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初步制订了下一步免费加装污染物排放控制装置计划。

  望未来北京农机化发展前途广阔

  北京农机化的发展,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得益于国家对农业的重视,可以说坚持依靠政策扶持来推进农机化发展,是加快农机化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北京农机化的发展,更得益于广大农机从业人员顺势而为,奋发有为,广大农机工作者将发展农机化的主观愿望与农民的需求相统一,以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作动力,着力培育农机服务产业,成为保持农机化发展的不竭动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党的十九大做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部署,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目标。北京市农机化发展要围绕乡村振兴各领域、各环节找准切入点,顺应新时代、展现新作为。

  一是要继续拓展服务领域。结合农业农村产业发展重点,强化产业融合理念,打破传统农机只服务于农业“一亩三分地”的界限,深入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的农业、农村农机化需求,拓展服务领域和服务范围。

  二是要加强装备科学化研究。科学地分析全市存量农机装备的结构和需求方向,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向全市农业农村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的新型机械设备倾斜,扩大新产品补贴范围,增加其补贴额,通过政策的设计引导做好现代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装备支撑保障。

  三是农机服务组织要提质增效。农机服务组织是农机化发展的主力军。要加强农机服务组织发展规律研究,提高农机服务组织企业化管理水平,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要加强农机服务组织政策支持研究,通过在融资、贷款、直接补贴等多方发力,解决农机服务组织资金不足的难题。要加强农机服务组织融合发展研究,促进农机服务组织由单纯农机作业服务向农机作业服务+综合农事服务、农机农事服务+农业产业化等方向发展,引导农机作业主体转型升级。要规范农机服务组织的服务标准和服务质量,继续促其提质减量发展。

  四是要做好政策设计。加强深松、秸秆综合利用等作业补贴实施效果研究,在此基础上,积极与财政部门沟通,拓展作业补贴实施范围,重点加强农机新技术新装备应用以及缺少直接经济效益,但生态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效益明显方面的作业补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来调动农民应用的积极性。

  展望北京市农机化的发展,必将在购机补贴政策的引导推动下,加快机器换人步伐,向着全程、全面发展提档,向着高质高效、绿色生态升级,促进各产业机械化取得新进展。

文章来源:中国农机化协会“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新闻来源地址: https://mp.weixin.qq.com/
  • 暂无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