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小程序

邓健:这一生,与农机为伍,我很自豪!

作者:邓健 本站发布时间:2018年12月24日 收藏

  编者按:为隆重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展示农业机械化在改革开放中取得的成就和贡献、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弘扬农机化行业人士不懈奋斗、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开展了“纪念农业机械化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征文活动。活动得到了广泛响应,各界人士积极投稿,参与活动。经组委会初步审核,决定遴选部分优秀文章加以刊发,以飨同仁。

这一生,与农机为伍,我很自豪!

  作者简介:邓健

  广西富力众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我是一个出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一直工作在农村的农机人。我的农机生涯应该从拿起镰刀、铁锹、搂耙的1978年说起。

  我的家在北京郊区当时的中朝友好人民公社(也叫红星公社),北京市农场局南郊农场也在这个地区,生活水平和机械化水平相对于大兴区(当时大兴县)的其他区域还是领先了很多年。

  1978年我10岁,上小学3年级。那时还是生产队,土地集体所有,集体耕种,种植水稻和小麦。我们村当时只有一台铁牛55拖拉机,一台12马力手扶拖拉机,当时可羡慕开拖拉机的师傅了。

  当时,小麦已经是机械种植了,但收割还是人工;水稻是人工插秧,人工收割。每个村都有一个场院,人工收完的小麦、水稻拉到场院再进行脱粒。小麦脱完了要分到各家由各家分别进行晾晒。

  记得有一年三夏雨水多小麦无法脱粒,天一晴马上放到公路上晾晒,即使这样当年分到的麦子也是发了霉的,那一年吃的面粉又黑又不好吃(当时村里有磨坊,米面随吃随磨)。

  水稻要收割后冬天再拉回场院进行脱粒。由于机器设备少,为了在春节前完成脱粒,社员们要三班倒,停人不停机。开始是半喂入式脱粒机,每个人拿着一把一把的进行喂入脱粒,在寒冷的冬季社员仍然干的热火朝天,后来改成了全喂入式。

  1978年三夏,我们小学三年级,那时正好10岁,学校三年级以上的要停课一周去地里劳动,用搂耙搂剩下的麦草,用镰刀砍渠道上的草。到了1982年,我已经上初中了,三夏我们还是会停课,学生回到各自的村里参加三夏生产,当时我带队参加小麦脱粒。

  我的母亲一直是村里的社员,那些年上完课或者放假我就帮她去干活,插秧、割水稻我一直干到了1986年。那年我们村里进了一台佳木斯1065专门收割水稻,水稻收获实现了机械化;1980年,我们村从开始南郊农场引进了大批的小麦收获机,小麦收获也就从那个时候起完全实现了机械化。这个时候,我们北京市近郊区的农民才开始真正走出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时代!

  1984年,带着要亲自开收割机的梦想,我以所在中学中考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北京市八一农业机械化学校农机化专业。当时这所中专学校有三个专业:农机化专业、机械制造专业、企管财会专业。我们班一共四十一人,全部来自北京市各个郊区县,都是各个学校优秀学生考进来的,全部来自农村,那时候农转非还是一件很值得追求的事情,而且毕业后包分配,当时在村里、在社会上管农机的还是很值得尊重的。

  四年里我们系统的学习了农机管理应用、拖拉机、农机具构造、机械原理、机械制图、机械维修。1986年第一次坐在铁牛55拖拉机上在我们学校的操场跑了一圈,那年不满十八岁,那种兴奋的感觉至今难忘。

  在学校学习期间,和几个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大修过两次东方红75型履带型拖拉机。当时我们这个地区使用的拖拉机只有两个型号:一个是天津拖拉机生产的铁牛55轮式拖拉机,主要用于田间播种,田间管理,还用以**大的用处是运输,1980年代北京近郊每个村队都有一两台。记得在中学期间到县里开表彰会,我们是坐在拖拉机的运输斗里去的,那是我第一次也是****的一次。

  另一个是东方红75履带拖拉机,主要用于耕地,每个乡里都有农机管理站,都有几十部拖拉机,履带拖拉机是****作为耕地用的设备。80年代在我们那里还没有见过10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

  每年秋收完了以后,乡里农机站就会来一到两台拖拉机,在土壤封冻前要将我们村2000多亩地耕完。在耕地期间实行歇人不歇机。当时在寂静的深夜里一觉醒来躺在被窝里能够清晰的听到拖拉机清脆的轰鸣声,至今回想那种悠扬的声音仍然在耳边回荡,时不时的还向往那份田园的幽静。

  1988年6月我毕业了,当时不像现在的学生还要到处去投简历去找工作,大部分学生在毕业那天就被各郊区县录用了。我是我们县里****的一个毕业生。当时,我们县农机化学校的领导开着一辆当时还很令人羡慕的小卧车,把我从市农机化学校拉回到了县农机化学校。

  北京市八一农机化学校也就是我的母校随着改革开放、都市化发展,到2000年以后已经很少有学生再分配到农机部门了,生源也逐年减少,**终北京几所农口学校合并成北京市农业职业高等学院,农机化专业也随着首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完成了他的使命。

  当时,北京市每个郊区县都有一个农机化学校。直到现在,农机化学校还存在,职能已经由80年代的手扶拖拉机、轮式拖拉机培训转为新农村、新技术的新型农民培训。80年代末随着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手扶拖拉机开始进到千家万户。90年代初的两三年,每年培训手扶拖拉机手上万人。有的乡镇保有量几万台,农民用它来耕整地,用它来拉着农产品到市里批发销售农产品。记得每年6月下旬一到傍晚大批的手扶拖拉机拉着一车车西瓜浩浩荡荡向北京城驶去,那时堵塞交通的是我们的手扶拖拉机。

  到农机化学校报到后,被分到喷油泵维修调试车间跟师傅学习油泵调试。那时油泵调试简单,基本是二号泵。拖拉机除了铁牛55就是东方红75两个牌子,很多55除了干农活大部分时间是搞运输。那时候的油品质量次,很多泵一个月就修一次。现在我们的拖拉机已经是国三标准的高压共轨系统了,2020年将全部进入到国四标准了。

  在农机学校工作两年后,我得到了到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就是现在的中国农业大学脱产学习的机会,学习的专业仍然是农机化专业。在农大三年完成了三件事:学业、入党、爱情。这三年为我的学习时期画了圆满的句号。

  1993年,我毕业又回到了农机学校,做了一名农机学校的老师。1995年我被调入大兴农机研究所任副所长。当时,北京市有市属农机研究所和北京市农机鉴定推广站。随着都市现代化发展农口进行了改革,2000年后市农机研究所转为企业,基本上从推广体制里退了出来。北京市农机鉴定推广站一直到现在仍肩负着北京市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与鉴定工作。

  区县当时都有农机研究所,名字虽然叫研究所但更多的也是承担着农机推广工作。90年代应该是区县农机所**辉煌的年代,每个研究所会根据各自区县的要求引进相应的机具,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对简单的机具进行生产。95年以后北京市再一次推广免耕覆盖玉米播种,因为在80年代末从培肥地力、节约农时的技术角度在京郊推广免耕覆盖出发的,但由于机具和技术问题没有得到全面推广。95年以后是从禁烧的角度出发,行政干预、技术保障实施的。

  当时,在没有试用机具的情况下,我们研制生产了捡拾粉碎机,解决了小麦、水稻收割机收割后秸秆影响播种、影响耕地的问题。免耕播种机引进了大连生产的玉米免耕覆盖播种机。当时小麦种植我们县就接近40万亩,我们配套的收割机是四平产的东风120型收割机。

  一到三夏是我们农机部门**忙的时候,跟踪进度、维修机具。90年代跨区作业还没大量到我们这里,直到90年代末跨区作业才逐渐到我们北京,2001年后每年三夏有400多台收割机到我们区收割(2001年我们撤县改区)。

  随着免耕覆盖和机械化收割速度的提升,三夏由原来的20天缩短到后来的五六天左右就完成了,三夏也不是**焦虑和**紧张的工作了。

  90年代中后期各个区县的农机研究所都发挥着各自的力量。记得昌平所研制生产加装分草圆盘,顺义所生产了大量的粉碎机、播种机;通州所生产收割机带粉碎器,双轴秸秆灭茬机;延庆所生产深松播种机;海淀所在近郊,研制生产了蔬菜育苗全套机械;我们所在99年还试制生产了5台披挂式玉米联合收获机,但这超出了我们的能力,2000年就停止了这个项目。

  在90年代,各个推广部门都有几个能人,各个所都为各自区县的农机化事业做着自己贡献。现在农机所全部改为农机推广服务站,研究生产几乎不再做了,重点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

  2001年4月,我第二次驾驶拖拉机并在黄村城里的公路上跑了一圈,当时感觉比我们的桑塔纳汽车还好开。这是约翰迪尔天津拖拉机工厂送给我们一台进口6403型拖拉机做测试。当时这台车从外观的喷漆、外形、声音都远远高于我们当时的国产拖拉机。看着路上人们投过来的好奇目光,我第一次感觉开拖拉机也是一件很神气的事情,有种自豪感!

  从那一年我们开启了与世界农机的沟通、合作之路。

  当年我们北京市种植了20来万亩牧草,割、搂、打的机具全部从国外进口。记得在航天部边上我们区南街的苜蓿地里,当时是6月份的早晨,我们在地里做捡拾打捆,航天部宿舍晨练的人们围了几十人一边看一边问。我们就给他们在地里讲一条条草铺如何打成一个个小方捆的,特别是如何在10几秒内完成打捆系绳的,他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断地啧啧称赞。

  2004年我们与农大开启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引进、研制免耕播种机,同时配合畜牧发展引进了青贮收割机。青贮收割机**早是拖拉机悬挂,但不成功,又引进了白俄罗斯的3米不对行收割机,一台80万元,但也只用了三年就淘汰了。市场要求效率更高的克拉斯、迪尔进口收割机,割台由3米升到了4.5米、6米,马力由250、380一直到500马力。这时专业化的服务组织逐渐新形成,一台收割机的价格现在已到了300余万元/台。

  2005年国家开始了农机购置补贴,这是我们农机业黄金十年的开始,也是我们农机与世界大规模接轨的开始。

  现在我们的拖拉机也有空调、有音响,比汽车还高级的动力换挡;拖拉机的马力、型号已不再是30多年不变的55轮式拖拉机和东方红75链轨拖拉机,现在3年就变一个型号;马力从10几马力到五六百马力。小麦、水稻、玉米、大豆、棉花、甘蔗全部可实现机械化;花生、马铃薯、葱、姜、蒜已走向机械化。

  在农机行业多年已经与他不能割舍,感觉自己的一生已经与之不能分离。

  那份情,那份缘促使我在2012年辞去了行政的工作,专心从事自己农机事业。这份情缘也感染了下一代,我和我爱人都是农机化专业毕业,我的女儿是农学和农商专业。记得一次坐出租去参加农机展会,出租司机问我:“农机还有市场吗?”我反问他:“你现在还是天天吃饭吗?”。

  现在农业已经开始推行农业工业化,大田生产就要像工业生产零部件一样完成全部流程设计,然后在卫星信号的指引下完成农业生产的每一道工序;在进入蔬菜工厂化生产车间时也要像医生一样穿上一次性的白大褂、套上鞋套、戴上帽子消完毒才能进入。农业已经向数字化、信息化、工业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我们已不再是手拿镰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辈们了,这就是我们40年的变化。

  我们有过彷徨,有过忧虑,但我们有希望,有欣喜,有未来!这一生,与农机为伍,我很自豪!

文章来源:中国农机化协会微信公众号

分享到:
新闻来源地址: https://mp.weixin.qq.com/
  • 暂无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