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小程序

2019年要扩种大豆1000万亩

作者:中国农业网 本站发布时间:2019年01月29日 收藏

  日前国家有关部门下发了新的“大豆振兴计划”,提出要在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安徽、山东、河南、四川等传统大豆种植区实施新的大豆振兴计划,并提出2019年大豆生产者补贴将会于春节前后公布。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个积极信号——种大豆,是时候了!

  大豆振兴计划重点:

  1.扩大大豆面积,到2020年大豆面积达到1.4亿亩,2022年达到1.5亿亩,其中2019年大豆面积增加1000万亩。

  2.统筹安排东北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于春节前后向社会公布2019年补贴政策!

  大豆振兴目标

  结合“十三五”规划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国内大豆生产实现“扩面、增产、提质、绿色”的目标。

  1.扩大面积

  到2020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4亿亩。到2022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5亿亩,达到本世纪以来**高水平。其中,2019年大豆面积增加1000万亩。

  2.提高单产

  到2020年,全国大豆平均亩产达到135公斤。到2022年,全国大豆平均亩产达到140公斤,逐步缩小与世界大豆主产国的单产差距。

  3.提升品质

  到2020年,国产食用大豆蛋白质含量、榨油大豆脂肪含量分别提高1个百分点。到2022年,再分别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或超过世界大豆主产国平均水平。

  4.绿色发展

  全国大豆化肥、农药使用量保持负增长。到2020年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8%。到2022年化肥、农药利用率稳定在40%以上,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0%。

  大豆未来发展定位

  立足我国资源禀赋和生产实际,形成进口大豆与国产大豆错位竞争、相互补充的格局。

  1.发挥国产大豆优势

  适应居民饮食消费习惯,发挥我国非转基因大豆、高蛋白大豆、菜用大豆优势,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

  2.构建绿色种植制度

  同步推进大豆恢复发展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大豆茬口优势,建立合理轮作制度。

  3.提升大豆自给水平

  在增加大豆供给能力的同时,推行低蛋白饲料配方,引导居民健康消费食用油。力争到2020年,大豆自给水平提高1个百分点;到2022年,大豆自给水平再提高1个百分点。

  大豆种植重点区域

  做大做强东北和黄淮海优势产区,稳定西南间套作产区。

  1.东北春播区

  继续巩固玉米非优势区结构调整,适当调减低产低质低效和地下水超采区的水稻种植,扩大大豆生产,推行大豆与玉米等作物合理轮作。

  2.黄准海夏播区

  因地制宜推行麦豆两熟轮作种植模式,将低质低效区玉米改种耐旱耐瘠薄的大豆,推广高产、高白优质食用大豆品种。

  3.西南间套作区

  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等间套作模式,发展优质食用大豆。

  实现大豆振兴的途径

  通过政策、科技、投入等措施,形成推动大豆振兴的合力。

  1.调整优化补贴政策扩面积

  统筹用好东北地区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完善生产者补贴和轮作休耕补贴政策,平衡作物间种植收益,调动农民种植大豆积极性。

  2.依靠科技创新提单产

  加快推广生产上苗头性的高产品种,集成配套绿色高效技术模式,同时加快生物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提升大豆良种繁育能力,释放大豆单产潜能。

  3.建设高标准农田抗风险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优先向大豆主产区倾斜,尽快建设一批旱涝保收的大豆生产基地,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

  4.发展订单生产促产销对接

  组织大豆加工企业与大豆主产县签订生产订单,根据企业要求,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企业实行优质优价收购。

  2019年大豆政策

  1.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

  统筹安排东北地区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按照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原则充分考虑平衡玉米大豆种植收益,合理确定玉米大豆具体补贴标准,充分调动农民种植大豆积板性。加强与财政部沟通,及早明确2019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于春节前后向社会公布,释放政策信号,便于农民合理安排生产。

  2.完善耕地轮作试点补助政策

  稳步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适当调整实施区域。将东北地区轮作试点补助逐步退坡,将黃淮海地区和长江流域纳入试点范围。2019年,东北地区第一批退出的500万亩轮作面积,一部分安排在黄淮海地区,开展夏玉米改种夏大豆;另一部分安排在长江流域,开展水稻与油菜轮作。

  3.加快大豆高标准农田建设

  加快建设1亿亩大豆生产保护区。将2019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向大豆生产保护区倾斜,改善大豆生产基础条件,建成一批旱涝保收的大豆生产基地。特别是针对东北地区大豆播期易受旱影响出苗的问题,加强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和稳产增产能力。

  4.加大大豆良种繁育和推广力度

  实施大豆重大科研联合攻关,加大大豆育种创新投入,加快培育高产高油高蛋白、耐密多抗宜机收大豆新品种。争取扩大大豆制种大县奖励范围,开展品种提纯复壮和原种扩繁。推动实施品种后奖励政策,提升育种主体积极性。推进转基因大豆新品科硏发和产业化研究。

  5.加快新成果新装备推广应用

  组织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将大豆主产县作为攻关主战场,加快大豆新成果新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依托基层农技推广、新型联业农民培育工程等项目,加强对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和大豆种植大户的技术培训。加大大豆耕种收等环节机具农机购置补贴力度,推广先进适用大豆全程机械化技术及装备,提升大豆生产科技水平。

  6.开展大豆绿色高质高效行动

  2019年,在东北黄淮海、西南地区,选择30个大豆面积具有一定规模、产业基础较好的县,开展整建制大豆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推广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重点推广垄三栽、大垄密、窄行密植、麦后免耕覆秸精播、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等增产增效技术,实施农机农艺融合,创建县大豆耕种收机械化率基本达到100%。在东北地区创建一批亩产过150公斤、黄淮海地区亩产过200公斤的大豆高产县,在西南地区创建批玉米亩产过500公斤、大豆亩产过100公斤的“双高产”典型县。

分享到:
新闻来源地址: http://www.agronet.com.cn/
  • 暂无评论
加载更多